Remove ads

海岸炮是指布署在邻近滩岸地点的大炮武装力量,主要用来防御水面来的各种威胁;为人类武器进入火药时代后长期居于海岸防御工事英语Coastal defence and fortification之核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时位于新加坡的四一式360毫米海岸炮阵地

海岸炮的主要设计目的用作对付海军或海盗侵扰,用于保卫海军基地、港口、沿海重要地段及海岸线,或支援近海舰艇作战。有些炮台的选址也能更支援附近的地面作战。自中世纪以来的经验法则,因为岸防炮阵地选址具有较稳定的射击阵地,且射击精准度比舰炮更好,一门岸防炮的火力可以抵过三门相同口径的舰炮,而且岸防炮可以借由修砌防御工事获得更优异的生存性。同时,最初海洋法所认知的领海定义是以岸防炮的最远射程作为界线(3海里),这是岸防炮影响近世纪国际法的一项指标意义。

海岸炮在反舰导弹出现之前是沿海地区唯一的防御系统,有些火炮是特别设计作为海岸防卫,有些则是改良自陆军使用的火炮。部署的方式可以分为固定炮塔固定阵地移动阵地三大类。

固定炮塔

Thumb
150毫米SK C/28型炮塔式海岸炮阵地
Thumb
1943年在塔拉瓦三年式140毫米舰炮炮塔式海岸炮阵地,其外型可看出为直接自战舰上拆下转用

固定炮塔类似军舰战车上的炮塔型态,炮塔可以旋转。这些炮塔随着火炮的大小而有差异,大型的炮塔可以是钢筋水泥的强化建筑物,将海岸炮放置在内部,容许炮口旋转某些角度。小型的炮塔则可能是专门设计或者是沿用自舰炮或者是战车炮的炮塔。通常在炮塔下方有深入地下的弹药储存与输送的机构和空间,有些大型的炮塔阵地设计还会包括操作人员的休息空间。

固定阵地

Thumb
中华民国陆军固定装备在马祖碉堡内的M1 90毫米海岸炮
Thumb
中华民国陆军固定装备在宜兰县龟山岛海防阵地的M1 90毫米海岸炮,装设于M3炮架上

固定阵地则是火炮平常放置在旁边的掩体当中,使用时将火炮以人力或者是机械方式移动至开阔的射击阵地上。射击阵地是预先选定不变的永久阵地,火炮本身没有炮塔的保护,不过可以在阵地当中改变射击的角度,在射击完毕或者是装填的过程当中,可以将火炮送回掩体当中予以保护。掩体当中包含弹药的储存与输送空间,与其他火炮阵地的连络通道,人员休息与准备的空间等等。

移动阵地

Thumb
俄制“沿岸”A-222式130毫米自行岸炮

移动阵地使用的火炮极为类似陆军一般的拖曳或者是自走炮,在需要的时候才进入某一处预先规划好的射击阵地,这种阵地可以是有保护的碉堡,也可以是一处空地,后者依靠的是不断变换射击地点来保护火炮与人员的安全,这种部署方式多是在紧急的时候使用,以提高火炮使用的弹性和降低平时部署的成本。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