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豚水族馆是饲养鲸豚类动物水族馆,多以“海洋公园”或“海洋世界”命名,有些为大型动物园主题公园的一部分,往往还包含其他动物和观赏项目。在水族馆内,多数鲸豚类被饲养在水池中,少数饲养在半开放的海湾或网箱中,用于商业演出或科研。被饲养的鲸豚类中最常见的是宽吻海豚,因其相对容易训练且在人工饲养下的寿命较长。鲸豚类的贸易受到国际管制,但在人工驯养方面并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如饲养池的最小尺寸和其他规格等,各国均有所不同[1]

Thumb
200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海洋世界英语SeaWorld Orlando,名为“莎姆秀英语Shamu (SeaWorld show)”的虎鲸表演

自1860年代起,人们便一直在饲养鲸豚类。世界上首个经营性鲸豚水族馆为美国佛罗里达海洋世界英语Marineland of Florida,开设于1938年。直到1960年代,鲸豚类表演的受欢迎程度还在迅速上升[2]。1970年代以来,人们对动物福利的日益关注促成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这最终导致一些国家关闭了部分场馆。尽管存在这种趋势,但欧洲北美日本目前仍有许多鲸豚水族馆。

鲸豚水族馆拉近了人类与鲸豚类动物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得以更为直观地认识和欣赏鲸豚类。然而,将原本属于海洋的鲸豚类饲养在狭小的人造水池内,不仅剥夺了它们的自由,同时严苛的训练任务也带给它们沉重的精神负担,不少人工饲养的鲸豚类都表现出严重的抑郁、焦虑和狂躁情绪,因此驯养鲸豚类用作商演被普遍认为是对它们的残害虐待。当前鲸豚水族馆已成为极富争议性的话题,许多动物保护组织都呼吁人们拒绝动物表演,促使此类机构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沿革

1966年荷兰哈尔德韦克海豚馆英语Dolfinarium Harderwijk宽吻海豚表演(点击播放)

鲸豚类的人工饲养,始于1859年的美国波士顿水族公园英语Boston Aquarial Gardens纽约市巴纳姆美国博物馆英语Barnum's American Museum[3][4],而世界上首个将鲸豚类用于娱乐性商业演出的水族馆,是1938年成立于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市佛罗里达海洋世界英语Marineland of Florida,该场馆开启了训练海豚表演杂技的先例,使更多的水族馆开始经营海豚表演[2]。在1960年代的美国,自1963年的电影《Flipper英语Flipper (1963 film)》和次年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英语Flipper (1964 TV series)播出以后,驯养海豚用作娱乐表演越来越受欢迎。1966年,第一只海豚出口到欧洲。由于缺少法律约束和对动物福利的关注,鲸豚水族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国。

1972年美国通过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案英语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加上人们逐渐重视动物福利,迫使世界各地的许多鲸豚水族馆关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英国,在1970年代早期,英国至少有36个经营海豚表演的场馆或巡回演出团,但到了1993年已全部停业[5]匈牙利的最后一家鲸豚水族馆也在1992年关闭。2005年,智利哥斯达黎加都禁止人工饲养鲸豚类[1]。然而截至2010年,全欧洲仍有约60家鲸豚水族馆[6]日本、美国和墨西哥也有相当数量的鲸豚水族馆。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