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盗龙(属名:Luanchuanraptor,意为“栾川县的盗贼”)是驰龙科兽脚类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晚白垩世的中国,正模标本是河南省栾川县秋扒组发现的部分骨骼。栾川盗龙是种中型驰龙科,也是首个在戈壁沙漠或中国东北以外描述的亚洲驰龙科分类单元。
发现与命名
本属所知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秋扒组发现的部分未成年个体骨骼。该化石编号为41HIII-0100,由吕君昌和同事于2007年描述,代表模式种河南栾川盗龙(Luanchuanraptor henanensis)的正模标本,现保存于河南地质博物馆,由左额骨、4颗牙齿(鉴别出9颗,但排除5颗)、4节颈椎、6节背椎、17节尾椎、4根肋骨、4个人字骨、一个右肱骨、左肩胛鸟喙骨、右手第一节指骨、单个爪骨、右髂骨、左耻骨、坐骨、骶骨和左股骨干组成,来自一只中型驰龙科。属名取自化石发现地栾川县和拉丁语raptor(盗贼),种名取自河南省。[1]
描述
栾川盗龙是种中型驰龙科,身体估计为1.1至1.8米(3.6至5.9英尺),体重估计为2.2至2.5千克(4.9至5.5磅)。[2][3]然而41HIII-0100保存了一个未融合的额骨,表明其死亡时尚未成年,因此体型可以长到更大。[1]
本属可根据尾尖非常僵硬、尾尖椎骨较短的神经棘、连接的前人字骨、一些神经棘附近存在凹陷的后人字骨、人字骨近后端粗壮及鸟喙骨上的大型孔洞等特征与其它驰龙科分类单元进行区分。[1]
分类
吕君昌和同事根据下弯且侧面扁平的锯形牙齿、背椎连续的横突和尾椎延长的前突将栾川盗龙归入驰龙科。[1]阿格诺林和诺瓦斯认为该属属于鸟盗龙类,[4]但未被广泛接受。[5][6]哈特曼等人2019年的驰龙科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入伶盗龙亚科作为恶灵龙的姐妹群,结果如下:[6]
真驰龙类 Eudromaeosauria |
| |||||||||||||||||||||||||||||||||||||||||||||||||||||||||||||||||||||||||||
古生态学
栾川盗龙化石发现于中国晚白垩世的秋扒组,[1]根据地层比较,其年龄被确认为大约7200至6600万年前的马斯特里赫特阶晚期,环境大部分由浅水湖和辫状河三角洲组成。[7][8]地层中的动物群似乎与其它亚洲地层不同,有大量报告称出现了豫俊兽或伏牛蜥等哺乳类及蜥蜴。地层中亦有恐龙动物群,其中栾川盗龙与其它兽脚类如秋扒龙、秋扒爪龙或豫龙共享栖地。[9][10][11][8]已有报告称地层中发现大型暴龙科化石,现已命名为“滦川暴龙”。[12]
参见
- 驰龙科研究历史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