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英语:Linda Lin Dai,1934年12月26日—1964年7月17日),本名程月如,乳名和尚。广西宾阳人,1953-1964年活跃香港影坛的国语电影女演员,赢得四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殊荣,代表作包括《貂蝉》(1958)、《江山美人》(1959)、《千娇百媚》(1961)、《不了情》(1961)、《蓝与黑》(1966)、《蓝与黑续集》(1966)等。
林黛 | |||||
---|---|---|---|---|---|
女演员 | |||||
本名 | 程月如[1] | ||||
罗马拼音 | Lin Dai | ||||
英文名 | Linda Lin | ||||
民族 | 汉族 | ||||
籍贯 | 广西宾阳大桥镇大程村 | ||||
出生 | |||||
逝世 | 1964年7月17日 | (29岁)||||
教育程度 | 大学(新亚书院(现为香港中文大学)) | ||||
配偶 | 龙绳勋 (1961年结婚—1964年结束),2007年逝世 | ||||
儿女 | 龙宗瀚 (1963年4月6日—2022年11月13日) | ||||
父母 | 程思远(父亲) 蒋秀华(母亲) | ||||
出道地点 | 英属香港 | ||||
出道日期 | 1953年 | ||||
出道作品 | 《翠翠》 | ||||
代表作品 | 《貂蝉》(1958) 《江山美人》(1959) 《千娇百媚》(1961) 《不了情》(1961) 《蓝与黑》(1966) 《蓝与黑续集》(1966) | ||||
活跃年代 | 1953年至1964年 |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 |||||
|
生平
林黛出生于广西南宁,是民国新桂系军阀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和首任妻子蒋秀华的长女,洋名Linda,艺名“林黛”是其洋名之音译。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出生后不久,父亲程思远去意大利罗马大学政治系留学,林黛于是随母亲到宾阳老家居住,直到3岁父亲程思远回国后才将林黛母女接到武汉居住,不久林黛父母感情出现裂痕,1940年9月9日,林黛5岁时,程思远与蒋秀华离婚,随后林黛与母亲到桂林居住,入读桂林中山纪念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秀华为女儿学业着想,将林黛托往重庆父亲处生活,并在重庆一所市立小学就读。抗战结束后,林黛随父亲到南京生活,先是由表姐蕲丽珍介绍就读保泰街上的光华女中,1947年转入中山路上的汇文女中就读,在校期间,林黛曾促成父亲程思远与第二任夫人石泓的婚事。
1948年秋,林黛随表姨张美玲乘船离开南京到武汉,11月与母亲从武昌返回桂林,曾先后就读德智中学和广西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2][3]
1949年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后,程思远与李宗仁流亡海外,林黛随母亲,姨妈,表妹林佩等人来香港定居,先入香江中学高中部就读,后到莱敦书院读书,1950年下半年转学到新亚书院学习[4](现属香港中文大学)。此时程思远也已定居香港,并担任《正午报》的专栏作家。
1951年替著名摄影大师宗维赓拍摄一辑照片,其中一张放大摆在橱窗内,被星探看中,获邀加入左派的“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成为基本演员,惟因为林黛的右派家世未被重用。1952年林黛转投“永华影业公司”,拍摄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年),一炮而红,从此广受观众青睐,更成为当时两大电影公司电懋和邵氏的争夺对象。林黛扮相古今皆宜,先后替两大电影公司拍过大量风格和形式迥然不同的电影。其中《金莲花》、《貂蝉》、《千娇百媚》及《不了情》几部电影更令她四度成为亚洲影后,锋头一时无两。
林黛于1958年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短暂留学期间,邂逅了中华民国云南省前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常委龙云的五公子龙绳勋,二人在1961年2月12日于九龙玫瑰堂举行婚礼,并于1963年4月6日,在纽约诞下儿子龙宗瀚。
林黛于1961年12月与年幼的冯宝宝结谊,成为她的谊母。
逝世
林黛有多次自杀记录,1951年12月8日,尚是长城旗下演员的林黛因电影《巫山盟》女主角更换成李丽华而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所幸被严俊救起。在永华电影公司期间,因李翰祥为林黛打造的电影《龙女》未有下文而第二次自杀,再次被严俊所救。1964年7月中,林黛为方便电影《蓝与黑》的拍摄及配音工作,与儿子到其母亲蒋秀华位于太子道西的居所暂住,至7月16日下午约5时携子返回大坑道住所[5],当时心情如往常般没有异样。林黛大坑道家中雇有3名女佣,包括琼姐、带姐和群姐,负责烹调膳食的琼姐于3月上工[6],带姐负责照顾林黛之子龙宗瀚[6],而已服务龙家20多年的年迈群姐则负责家庭琐务[6]。林黛回到大坑道寓所后,约晚上8时给钱吩咐群姐购买洗澡用具回来[5],不久有来电找林黛,群姐接听时却说林黛不在家[5],林黛得悉后非常愤怒并将她斥责一顿,更声言要立即开除她[5],在计清所欠薪金及以往买过东西的款项后群姐收拾物品离开[5]。丈夫龙绳勋因为群姐为龙家一向雇用的老女佣曾加以反对[5],并与林黛激烈争吵,口角渐渐和缓后林黛返回睡房休息并将房门反锁[5]。次日下午一时半,龙绳勋于香港大坑道渣甸山花园大厦寓所,发现她把与睡房相连之浴室内的煤气喉打开,并仰药自杀身亡,终年29岁,现场并发现遗书,林黛在遗书问丈夫:“我死了,你后悔不后悔?”[7]。林黛死讯传出后,震惊全球华人社会,出殡之日,万人空巷,遗体安葬跑马地天主教圣弥额尔坟场[8]。
林黛的突然去世无疑为与她有片约的邵氏带来恶耗,除了多年合作的情感外,林黛生前尚未拍摄完成的《宝莲灯》和《蓝与黑》的处理亦是令邵氏感到棘手的问题。邵氏决定找来与林黛身材和长相比较相似的女演员杜蝶,同时也是林黛在桂林的小学同班同学,作为戏中林黛角色远镜头的替身,完成以上电影。
1964年8月17日,邵氏影友俱乐部和国际摄影公司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了“林黛生平艺术人像生活剧照摄影展览”,同年9月3日-9日,再次在九龙总统酒店举办。
身后事件
1982年,无线电视播映电视剧《星尘》,剧中女主角李司棋所饰演的姚韵,被指是影射林黛,林黛丈夫龙绳勋在剧集播出一个多月后控告无线电视诽谤其妻子[9]。《星尘》监制王天林对此指控作出否认,认为是对方过于敏感[10]。最后龙绳勋买下了此剧的播放权,而无线亦承诺日后不会于香港重播此剧。另外,无线为防相关事件再度发生,自1983年起规定所有自家制作的电视剧均需在播映时加上“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免责字句。在龙绳勋于2007年逝世之前,此剧不论在香港还是海外地区,均未曾在任何以无线电视名义的电视频道和点播平台重播或公开过。直至2007年,马来西亚Astro旗下的Astro华丽台首次播放此剧集,是此剧自首播以来首次在电视频道上重播。[11]
1992年,ATV拍摄一套《香港传奇人物系列》的电视电影,其中的《林美黛传》即影射林黛,由关咏荷饰演。
1995年11月15日,香港邮政发行了第一套“香港影星”邮票,林黛和李小龙、梁醒波、任剑辉共同入选。
林黛去世后,丈夫龙绳勋未有再娶,其卧室保持生前模样,2007年4月2日,龙绳勋因十二指肠大出血在睡梦中离世,终年84岁。2022年11月13日,林黛与龙绳勋的独子龙宗瀚在寓所内突心脏病发,送入律敦治医院抢救后不治,终年59岁。
林黛拍电影所得到的版权,票房,与相关产品盈余所得累积高达现在如同两座百货商城的财产,都已经全数捐助父亲程思远的肝病基金会。
主要作品
片名 | 上映年份 | 出品公司 | 导演 | 合作演员 | 林黛饰角 | 幕后代唱 | 其他 |
---|---|---|---|---|---|---|---|
翠翠 | 1953年 | 永华影业公司 | 严俊 | 鲍方、严俊 | 翠翠 | 王若诗、田鸣恩 | 林黛首部主演影片,由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1953年7月8日香港首映。 |
春天不是读书天 | 1954年 | 永华影业公司 | 严俊 | 严俊 | 锺凤仪 | 林黛 | |
梅姑 | 1955年 | 邵氏兄弟 | 严俊 | 严俊 | 梅洁 | 林黛 | 改编自英国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 |
东京香港蜜月旅行 | 1955年 | 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 野村芳太郎 | 严俊 | 沈丽花 | ||
欢乐年年 | 1956年 | 国泰影业公司 | 岳枫 | 严俊 | 阿金 | 林黛 | 歌舞场面由严俊负责导演,日本松竹歌舞团参演。 |
乱世妖姬 | 1956年 | 邵氏兄弟 | 王引 | 严俊 | 施丽芳 | 改编自名著《飘》 | |
金凤 | 1956年 | 永华影业公司 | 严俊 | 严俊 | 金凤 | 王若诗 | 《翠翠》的姊妹作 |
菊子姑娘 | 1956年 | 国泰电影制片公司 | 严俊 | 严俊 | 菊子、小芳 | 王若诗[注 1]、林黛(“东瀛风光”) | |
杏花溪之恋 | 1956年 | 龙凤影片公司 | 王引 | 严俊 | 孙小凤 | 林黛 | |
渔歌 | 1956年 | 新华影业公司 | 卜万苍 | 严俊 | 阿莺 | 林黛 | |
追 | 1956年 | 邵氏兄弟 | 严俊 | 严俊 | 张秀娟 | ||
金莲花 | 1957年 | 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 岳枫 | 雷震 | 金莲花、沈淑文 | 王若诗 | 第四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 |
窈窕淑女 | 1957年 | 邵氏兄弟 | 李翰祥 | 罗维 | 朱玉贞、小张妈 | ||
春光无限好 | 1957年 | 邵氏兄弟 | 李翰祥 | 赵雷 | 紫琴 | 姚莉 | |
香港东京蜜月旅行 | 1957年 | 松竹株式会社 | 野村芳太郎 | 严俊 | 沈丽花 | 港、日合作摄制,由国际公司的欧德尔与松竹公司拟定合作计划 | |
黄花闺女 | 1957年 | 邵氏兄弟 | 李翰祥 | 赵雷 | 金兰 | ? | |
情场如战场 | 1957年 | 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 岳枫 | 张扬 | 叶纬芳 | 主唱刘韵 | 张爱玲编剧 |
亡魂谷 | 1957年 | 国泰电影制片公司 | 严俊 | 严俊 | 崔灵秀 | 林黛 | 改编自美国1946年影片《太阳浴血记》。柏林影展参展作品。获维也纳影展优等奖 |
貂蝉 | 1958年 | 邵氏兄弟 | 李翰祥 | 赵雷 | 貂蝉 | 静婷 | 第五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 |
笑声泪痕 | 1958年 | 金龙电影制片公司 | 严俊 | 严俊 | 陶桂如 | 林黛 | 本片原名“吃耳光的人”,拍摄于1953年,当时的出品公司和监制分别为永华公司和该公司老板李祖永。至1958年才以金龙公司和严俊的名义在香港上映。 |
银海笙歌 | 1958年 | 新华影业公司 | 姜南、王天林 | 新华公司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作。 | |||
红娃 | 1958年 | 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 岳枫 | 张扬 | 红娃 | 林黛 | 1958年第五届亚洲电影节参展作品 |
梁上佳人 | 1959年 | 金泉影业公司 | 王天林 | 雷震 | 赵文瑛 | ||
欲网 | 1959年 | 邵氏兄弟 | 陶秦 | 陈厚 | 邝梅子 | ||
江山美人 | 1959年 | 邵氏兄弟 | 李翰祥 | 赵雷 | 李凤 | 静婷 | |
三星伴月 | 1959年 | 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 陶秦 | 陈厚 | 胡意美 | ? | |
云裳艳后 | 1959年 | 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 唐煌 | 陈厚 | 王丹凝 | 夏丹 | |
嬉春图 | 1959年 | 邵氏兄弟 | 岳枫 | 王元龙 | 林海伦 | ? | 王元龙的遗作。岳枫加盟邵氏公司后的首部电影作品。 |
温柔乡 | 1960年 | 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 易文 | 张扬 | 丁小圆 | ? | |
千娇百媚 | 1961年 | 邵氏兄弟 | 陶秦 | 陈厚 | 兰兰 | 静婷 | 第八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 |
神仙 老虎 狗 | 1961年 | 邵氏兄弟 | 王月汀 | 陈厚 | 客串演出 | ||
不了情 | 1961年 | 邵氏兄弟 | 陶秦 | 关山 | 李青青 | 顾媚 | 第九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 |
猿女孟丽丝 | 1961年 | 四维影片公司 | 罗维 | 赵雷 | 孟丽丝 | 原著者蹄风 | |
燕子盗 | 1961年 | 邵氏兄弟 | 岳枫 | 赵雷 | 银妞 | 静婷 | 根据民国初年燕子李三事迹改编 |
有口难言 | 1962年 | 轩辕影业公司 | 娄贻哲 | 严俊 | 杜珍珠 | 林黛 | 本片改编自法国剧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Anatole France)的剧作《哑妻》 (The Man Who Married a Dumb Wife)。本片曾于1955年在台湾、泰国上映。林黛任女主角及主唱。 |
花团锦簇 | 1962年 | 邵氏兄弟 | 陶秦 | 陈厚 | 叶德梅 | 顾媚 | |
白蛇传 | 1962年 | 邵氏兄弟 | 岳枫 | 赵雷 | 白素贞 | 顾媚 | |
妲己 | 1964年 | 邵氏兄弟、韩国申氏公司 | 岳枫 | 申荣钧(韩国) | 妲己 | 女声合唱 | |
王昭君 | 1964年 | 邵氏兄弟 | 李翰祥 | 赵雷 | 王昭君 | 静婷 | |
宝莲灯 | 1965年 | 邵氏兄弟 | 岳枫 | 李菁,郑佩佩 | 三娘、刘沉香(反串演出) | 静婷(配三娘);凌波(配沉香) | 后期的角色,因林黛已去世,由小学同学杜蝶替身演出而完成 |
蓝与黑 | 1966年 | 邵氏兄弟 | 陶秦 | 关山 | 唐琪 | 静婷 | 第十三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及追赠林黛的“特别纪念奖”。 |
蓝与黑续集 | 1966年 | 邵氏兄弟 | 陶秦 | 关山 | 唐琪 | 静婷 | 同上,后期的角色,因林黛已去世,由小学同学杜蝶替身演出而完成 |
血痕镜 | 1967年 | 邵氏兄弟 | 陶秦 | 关山 | 孙玉霞 | 本片于1961年开拍,1964年林黛逝世后,影片经重新剪辑始于林逝后三年。于1967年8月11日香港首映。 |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