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伶(1960年8月9日—2009年12月27日),笔名林维、忽忽,台湾舞台剧演员、作家,在台北县淡水镇(今新北市淡水区)长年照顾街猫,意外去世后于2011年在淡水河榕堤立像纪念。
家庭
林蔚伶父亲林适存为湖南湘乡人,著有长短篇小说《红朝魔影》、《加色的故事》、《驼鸟》、《巧妇》、《天网》、《水龙吟》等[1];母亲周碧莲为生于上海的大稻埕迪化街人[2][3],曾于松江路附近与高阳妻子郝天侠开设人山餐厅[3]。
生平
林蔚伶在1960年出生时,父亲取名“林岱维”,却被户政机关漏字,户口名登记“林维”,亲友都称“岱维”,长大之后自己改名为“林蔚伶”[4]。自小她受作家父亲影响,有文艺青年倾向,1984年考进兰陵剧坊,受教于金士杰[2]。离开剧场后,她曾从事影视、广播等[4]。
1990年代末,住在淡水老街的林蔚伶开始喂养街猫,搬到学府路后将喂养区域扩大,台风日也会出门喂食,并发现猫儿受伤就送医治疗,知道她的淡水区兽医师也会算便宜一点[5]。有河Book部落格提到她“在家里做菜、写小说,晚上又沿着河岸喂猫...”[4]。2008年夏,因淡水老街有餐厅通报环保局捕抓街猫,她呼吁以TNR代替扑杀[6]。朱天心、朱天文、房慧真、舞鹤联络有河Book,串联忽忽和其他志工们,在该年11月12日于有河Book为街猫请命[7]。县长周锡玮应邀来时,才发现林蔚伶是从小就认识的人[8]。在周县长应允停止捕捉后,林蔚伶制作了一份“淡水猫散步”地图传单,从一出捷运淡水站便会遇到的街猫开始介绍,包括到有河Book驻店都有,并与爱猫人一起制作“淡水有猫”贴纸于在捷运站发放[7]。
林蔚伶在部落格以“忽忽”之名撰写的部落格,会业配母亲所作的料理[2][4]。原先她与编辑钱嘉琪合作,要在岀一本谈论母亲所作料理的书,因要接演舞台剧而拖延[3]。
林蔚伶2009年11月底演出舞台剧《爱错乱》,并计划明年续演[7]。次月22日晚,她在淡水河畔喂完流浪猫,徒步返家途中,在邓公国小附近遭淡江大学张姓学生骑机车撞成重伤[5]。退役消防队员林容生为提醒驾驶注意交通安全,便在淡水各处画上咪咪喵[9]。急救期间,朱天心开始撰写《我的街猫朋友:忽忽》,在忽忽去世12月27日后两天刊登报于《联合报》,最后一段表达想为忽忽在淡水榕堤边塑像[7]。在台湾因喂食流浪动物身亡而立像的,之前有杨敏坤[10]。
身后
2010年1月6日,板桥殡仪馆的追思会上,周锡玮、张大春、邓安宁、李国修、王月等近百位友人出席。追思告别式上播放林蔚伶参演话剧片段、及与猫互动画面。当日,周锡玮表示已请水利局在淡水河畔选定适合的地点立像。告别式后,随即引发台北县立三峡火葬场火化,家属将其骨灰安厝在新店市四十份纳骨塔。[11]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2/%E5%BF%BD%E5%BF%BD%E8%88%87%E9%A6%AC%E5%B0%8F%E4%B8%89%E9%8A%85%E5%83%8F%E8%83%8C%E9%9D%A2%E7%85%A7.jpg/640px-%E5%BF%BD%E5%BF%BD%E8%88%87%E9%A6%AC%E5%B0%8F%E4%B8%89%E9%8A%85%E5%83%8F%E8%83%8C%E9%9D%A2%E7%85%A7.jpg)
周锡玮请前县府顾问谢秀棋接洽,终获王秀杞应允承制铜像[12]。起初设计曾尝试用林蔚伶的成人形象,后来选择她九岁童时模样,围绕身边有六只猫,以传达与动物和平共处的理念应从小培养[13]。由三芳化工与野崎君子文教基金会捐赠新台币一百五十万元制作,2010年11月22日动工[8][13]。2011年6月13日,铜像于榕堤餐厅附近揭幕[12]。
2016年5月,周碧莲的食谱书《忽忽味》在有河书店举行新书发表会,书中内容穿插女儿的文句[3]。
著作
- 林维. 明明不是天使. 印刻出版社. 2006 [2021-01-28]. ISBN 9867108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