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园(1901年—1979年),号鹤斋主人,河北天津人,邮票与钱币收藏家,业余京剧表演者,李存义之关门弟子,形意八卦门第二代掌门人,精擅形意拳与八卦掌,晚年住于台湾。
生平
1907年,七岁的李东园因风寒卧病在床,收到了父亲李鹤鸣的德国邮票,从此开启了一生集邮生涯[2]。李东园参加天津邮票会,与严西峤、陈志川、张包子俊、及为天津邮票会设计会徽的黄光城都是会员[3]。因李东园常往古董店逛,同时也引起收集古币与钞票的兴趣[2]。如1940年代,李东园计划以五千五百块银元向古董商骆泽民买下辽国的天显通宝,却被大川铁雄先以七千五百块买下,让李东园遗憾多年[4]。李东园也收集古代信封,像是他有咸丰年间一封从扬州寄出的信封有“信到望给酒资大钱壹佰”,是因当时中国尚无邮票,而以其他以致酬谢[5]。
李东园来台湾后窝居在莺歌镇一栋破烂的房子,过着简朴的生活[2]。在台湾,担任中国集邮协会的理事[6],会在《中华邮苑》投稿文章[7]。他将收藏的邮票藏在一间被同好称为“邮阁”的阁楼上,每当有客人要看,便亲自从小梯爬上去拿取一小本,看完之后另换一小本,以防慢藏诲盗[8]。他也收集台湾的邮票,如1950年代他在旧票堆中找到见证台币改值的变体邮票,在2000年报导时成交高达新台币十五万元[9]。1965年,他将十五件古钱币捐给国立历史博物馆,次年又捐一百零一件[10]。
中华邮政总局局长施有强曾推荐了李东园收藏的重庆利川二分银力差邮票。此为英国人Archibald Little于1893年在重庆开设的利川公司力差信局,印刷一种类似站票形式的邮政信票。[11]
李东园在年轻时,就以京剧孙派票友身份红于津沽[12]。他能唱《胭粉计》、《七星灯》、《雍凉关》、《朱砂痣》、《马鞍山》等[1]。在1959年,他以名号“鹤斋主人”演出《逍遥津》、《李陵碑》及《朱砂痣》作三场冬令救济义演[13]。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他感叹知音很少的寂寞[1]。
1972年9月20日,大川铁雄特地从日本前来台北市国宾大饭店欣赏党恩来、朱栋槐、姚荫昌等钱币爱好者的收藏时,与李东园聊起当时天显通宝的往事[4]。
1979年夏,七十九岁的李东园因脑中风病逝,8月13日出殡。记者陈小凌看到屋主生前累积成打成柜的集邮簿、钱币匣子散置屋中一角,其中不乏大龙邮票、重庆利川公司二分邮票等罕见品。[2]
著作
- 李东园. 西藏郵幣考. 中国集邮半月刋社. 1959.
- 李东园. 中華民國郵史拾遺. 交通部邮政总局. 1978.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