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朝鮮王朝第20代國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鲜景宗(韩语:조선 경종/朝鮮 景宗 Joseon Gyeongjong;1688年11月20日—1724年10月11日),朝鲜王朝第20代君主,1720年至1724年在位;姓名李昀(韩语:이윤/李昀 Yi Yun),字辉瑞(韩语:휘서/輝瑞 Hwi seo)。
景宗的生母是肃宗时代权倾一时的张禧嫔,因而受封世子。张禧嫔被赐死后,他的世子地位不受影响,并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继位为朝鲜国王。然而景宗无法正常执政,而且一直没有子嗣,引发王位继承争议;这使得老论派、少论派之间的朝廷党争更加恶化。景宗在位四年,于雍正二年(1724年)病逝,享年三十七岁。谥号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清朝赐谥恪恭王;由王世弟李昑继位,是为英祖。
景宗于肃宗十四年(1688年)十月廿八日诞生于昌庆宫就善堂,是朝鲜肃宗的庶长子;生母张氏时为昭仪[1][2],备受宠爱。朝鲜王室此前三代单传,原本一直没有子嗣的肃宗大喜,破例在翌年(1689年)将新生王子定号元子(嫡长子)[3][4]。肃宗的正妃仁显王后闵氏当时不得宠,也没有生育。王子诞生虽然令她喜悦,但是考虑到唐朝王皇后被武则天构陷的故事,害怕遭到陷害,于是一连几天都没有去看望;肃宗还因此派人去指责仁显王后[5]。
西人党群臣支持仁显王后,纷纷反对将张氏的儿子立为元子;肃宗不听,并将张昭仪封为禧嫔。而南人党支持张禧嫔,趁势弹劾西人党,掀起己巳换局,将西人党官员逐出朝廷;仁显王后被废为庶人并出宫回娘家居住,西人党重臣宋时烈、金寿恒也被赐死[6][7]。肃宗十六年(1690年)元子起名,拟定三字“
仁显王后在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病故后,淑嫔崔氏告发张禧嫔曾在宫内行巫蛊之术,诅咒仁显王后速死;张禧嫔因此被肃宗赐死[25]。不久,肃宗在翌年(1702年)又迎娶新任王妃,仁元王后金氏[26]。嫡母、生母相继死去,让李昀大受冲击,接连出现一些反常行为,包括仿佛和人对谈一样自言自语、精神恍惚、接见大臣不顾礼节、不近女色等等[27]。在肃宗的三个儿子中,延礽君常被肃宗呵斥,且在淑嫔崔氏丧期有子而被肃宗厌恶,而延龄君最受宠爱[28]。肃宗晚年健康状况不佳,在1717年单独召见李颐命(丁酉独对)时,私下表示世子不堪重任、将他比作康熙帝废太子胤礽,想改立延龄君为王储。不过再和众大臣讨论后,肃宗最后并没有改立世子,而是命李昀代理听政;让他处理日常政务,以进行政治能力的锻炼[27][29]。而延龄君在肃宗四十五年(1719年)因糖尿病过世,肃宗相当悲痛,原本已经病重的他此后更一病不起[29][30]。
世子嫔沈氏长年体弱多病,在行嘉礼当天,就因严重腹痛而影响仪式举行,但是她还是忍痛强行行礼[31]。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沈氏罹患“奇疾”,神智不清、胡言乱语[32];之后她在肃宗四十四年(1718年)昌德宫长春轩病逝,享年三十三岁,追谥端懿嫔[33][34][35]。同年,朝鲜举行世子嫔拣择,年仅十四岁的咸从鱼氏(鱼有龟第四女)中选,成为新世子嫔[36][37]。然而李昀依然没有子女,年近三十的世子患病不孕的说法,于是流传开来。当时西人党已分化为老论派、少论派,关于他患病的原因也各有解读。老论派方面,记载张禧嫔在死前要求要见儿子一面,见面后她以木头猛击要杀掉他,导致世子身心受创并从此不育[38][39]:161-162;一说肃宗动辄厉声斥责世子,并常提及张禧嫔,造成他精神失常而影响生育能力[40]。而少论派、南人党则认为,老论派不仅陷害张禧嫔,又图谋废立以扶植其他王子上位、屡屡对世子下毒,而损害了他的健康[19][41]。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六月八日,肃宗于庆德宫隆福殿升遐,享寿六十岁[42]。
肃宗过世后,世子李昀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六月十三于庆德宫崇政门即位,是为景宗,并获清朝册封为朝鲜国王[43][44]。景宗的元配端懿嫔沈氏被追封为端懿王后,陵墓称为惠陵(今位于九里东九陵)[45];世子嫔鱼氏则受封朝鲜王妃,即宣懿王后。然而,景宗在位四年间身体虚弱、疾病缠身,几乎无法处理政务[46]。即位之初,景宗还需要为肃宗服丧;然而,他不曾依照礼节哭泣为父亲哀悼,有时反而毫无理由傻笑。肃宗下葬后,景宗只亲自举行初虞祭,以后其他大小祭奠都不参与,也不开经筵。此时,景宗拒绝整理头发,互相纠结、越来越脏,帽子需要一直改大才能戴上(一说他头上生疮,因此不戴网巾[39]:162);他还出现了尿失禁的症状,坐过的地方常常是湿的。而景宗接见大臣讨论政务时,往往口齿不清、声音很小,说“唯”、“俞”或“依为之”来回应;有时则胡言乱语,或不说话,由宦官代为回答。若有大臣请示景宗的意见、询问应如何处理,他也不回答,等大臣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才说“依为之”,通常直接采纳[47][48][49]。景宗对于各种意见往往来者不拒,而各朋党安插在宫中的势力明争暗斗、争相假借国王名义传旨,使得教旨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令人难以判断这些命令何者出自他的意思、何者是他人向他指点而产生的[50][51][52]。
老论派群臣认为景宗无法处理国政,也没有希望再有子嗣,因此推动将景宗的异母弟弟延礽君立为王世弟。仁元王后身为景宗的继母和王大妃,赞同这个主张;但是景宗的王妃宣懿王后不赞同,想收养王室宗亲的孩子作为王储。景宗元年(1721年)八月十九日,老论推派李廷熽上疏,请求指定王位继承人;领议政金昌集接着率领群臣入朝,请求景宗禀告王大妃并求取她的旨意[53][54]。当夜,宣懿王后从中阻挠,并挽留景宗在自己寝宫过夜;众臣冒着寒冷在外面彻夜等候,一直等不到旨意下达。到第二天天亮,景宗还是不出来,于是承旨赵荣福动员上百人,在差备门外大喊“承传色”(负责传递国王旨意的宦官),惊醒仁元王后。仁元王后马上介入,准备两份懿旨,一张写有“延礽君”三字、一张写有谚文,表示孝宗、显宗到肃宗子孙(三宗血脉)中,只有景宗、延礽君两人存活,同意建储;并由景宗出示群臣[47][55]。于是,延礽君被立为“王世弟”[56],其正妻达城郡夫人徐氏成为王世弟嫔[57][58],妾室咸阳李氏也受封从五品昭训[59]。当时,李昭训已有一子一女(后来的孝章世子、和顺翁主),不过她受封昭训几个月后就过世了[60]。立储后,景宗相当友爱王世弟,看到弟弟就喜形于色,对他言听计从[61]。
宣懿王后之父、景宗岳父鱼有龟受封咸原府院君,虽然也属于老论一派,但是被边缘化;在这次老论建储中也没有先知会他,让鱼有龟相当不满[52][62]。少论大臣柳凤辉上疏弹劾老论,认为景宗年轻还有望生育,要求治罪;柳凤辉因此一度下狱,不过由于有同为少论的赵泰耉为他辩护而获赦[63]。
立王世弟后,老论进一步推动让王世弟代理听政,使得老论、少论之间更加对立[64]。景宗元年(1721年)十月十三日,以景宗名义下达的“备忘记”准许代理听政。老论派便依照先前代理听政的先例,开始拟定新的“代理节目”(代理听政的具体细节项目);但是没过几天,景宗接见赵泰耉后又收回成命,代理听政的计划因此取消[65][66]。到十二月六日,少论的金一镜、朴弼梦等七人上疏,点名拟定代理听政节目的领议政金昌集、左议政李健命、判中枢府事李颐命与赵泰采等老论所谓“四凶”,谴责他们对景宗不忠[67][68];景宗当天就起用少论,罢免老论。除了当时正出使清朝、请求册封王世弟的李健命之外,金昌集、李颐命、赵泰采等其他三人,都被流放海岛处以围篱安置的重刑[69][70];史称“辛丑换局”。少论据此认为,景宗此前一直在韬光养晦、装疯卖傻,此时才展现魄力罢黜“凶党”[71]。在宫中,宦官朴尚俭由于和王世弟有过节,于是准备联同金一镜,内应外合废黜王世弟;并而派兵封锁宫门、借口要捕捉宫里出没的白色狐狸,让王世弟不能去给景宗问安,并打算伺机把他杀死。王世弟从宦官张世相那里得到消息,原本准备和世弟嫔徐氏一起服毒自杀,不过后来在宋寅明的协助下,夫妻两人翻墙逃出,到隔壁王大妃金氏的宫殿求救。于是金大妃下旨干预,宣布宦官借景宗名义假传圣旨。而少论大臣也不是全都反对王世弟,纷纷请求景宗审问朴尚俭;于是朴尚俭被处死,和他勾结的宫女石烈、弼贞服毒自杀[61][72][73][39]。事后,王世弟曾表示打算出宫并辞去王储之位,宁可以平民自居[39]:163。不过经过这场风波,王世弟不仅得到景宗、金大妃的保护,在和景宗的岳父、咸原府院君鱼有龟秘密书信往来后,还拉拢府院君结盟[74]。
李健命在清朝时,成功说服康熙帝派出王世弟册封使[75][76]。而在辛丑换局后,老论派子弟试图反扑;其中的金龙泽、李天纪打算推翻少论政权,拥立王世弟[77]。金一镜党羽察觉此事,他们本来想藉康熙帝否决册封王世弟,来废黜延礽君;此后转而利诱与老论往来的风水师睦虎龙,指使他在景宗二年(1722年)三月二十七日“告变”,告诉景宗老论密谋造反[78]。睦虎龙说,老论密谋用三种手段谋害景宗:大急手(国丧时入宫暗杀)、小急手(宫人下毒)、平地手(废黜景宗),并拥立王室远亲(世宗庶五子密城君后裔[79]、孝宗族弟)李颐命为新王[19][80]。少论藉睦虎龙告变,宣称前一年老论所拟的代理节目也是“平地手”,掀起“壬寅三手狱”[81][82]。告变内容中还牵扯已故的李昭训,指控世弟嫔的侄儿徐德修、宦官张世相将她毒杀,以测试毒药药效[83]。其他招供中还有所谓“金姓宫人”下药景宗的说法,此后常有大臣要求景宗,效法孝宗处死废贵人赵氏的先例处断,暗指肃宗后宫、景宗的庶母宁嫔金氏[84]。宁嫔是金昌集堂侄女[85],曾支持王世弟册立,少论因此想借此把安东金氏一网打尽;不过由于她也是仁显王后、仁元王后的亲戚,因此在仁元王后力保下始终不受波及[86][87]。而李健命回朝鲜后,遭抨击奏章用词“痿弱”大逆不道,因为东晋权臣桓温废黜皇帝司马奕时,就曾用过“痿”字[88][89];最后,老论四大臣(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通通以谋逆罪处死[90]。九月二十一日,少论宣布讨逆成功,由金一镜起草讨逆教书祭告宗庙[91]。辛丑换局和壬寅三手狱合称辛壬士祸,前后有六十余人被处死,遭流放的也有一百七十余人[74][92][93]。
老论遭肃清后,南人党本想藉张禧嫔的关系重掌政权,但是仍不敌少论,不久就被边缘化;于是,少论独揽大权[94]。据称景宗曾在一天晚上用一匹白马献祭,宣布睦虎龙的后代将永远享有高官厚禄,少论也派人去破坏纪念老论派大儒宋时烈的祠堂。同年底济州岛发生严重饥荒,景宗下令送去七千袋粮食并免除济州马的进贡[95][39]:163。此后,少论政权开始追崇景宗的生母张禧嫔;在参考昌嫔安氏、仁嫔金氏、德兴大院君等以往朝鲜国王的“私亲”先例后,张禧嫔被追尊为玉山府大嫔,祭祀她的祠堂也改称大嫔宫[96][97]。不过景宗一直不去参拜大嫔宫,景宗三年(1723年),有官员以旱灾为上天示警为由劝谏[98],景宗才去拜谒大嫔宫和大嫔墓[99][100]。
另一方面,尽管在基督教朝鲜境内依然被压制,李颐命出使清朝时曾与传教士交流,他与其他使节都曾把西式钟表、气压表等引进朝鲜。景宗应观象监与军器寺请求,下令仿制西洋问辰钟、西式火炮等西方器械,同时对朝鲜南方的土地测量制度进行改革[101][102][39]:163-164。
少论掌权后,便开始试图治疗景宗长久以来的心理疾病,不过治疗过程并不公开。除了御医之外,也找来会医术的儒生治病,包括当时小有名气的“儒医”李公胤,并常试用各种药性强烈的处方。一开始,李公胤给景宗服用几帖桃仁承气汤、甘遂散[103],都不见效。往后两年,李公胤再开猛药“癯仙南极丹”(含灯台莲、半夏、石膏、栀子以及泡过童子尿的香附子)以及一百多帖由大黄和枳实制作的柴平汤;御医也开柴胡白虎汤、六君子汤给景宗服用[104][105][106]。景宗本来肥胖,几年服药下来变得消瘦、肠胃虚弱,并引发厌食症[107];他胡言乱语的症状发作更频繁,还曾突然下令要处死少论大臣[108]。
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景宗病重,八月时上吐下泻;医官人人自危,右议政李光佐对外封锁景宗病重的消息[108]。八月二十日,御厨为给景宗提振食欲,准备了秋季美食蟹酱(酱油蟹);景宗在同一餐又吃了柿子,不久就身体不适。这种食物组合,触犯了当时医学理论的饮食禁忌[109][110]。接下来两天,医官先后开出豆豉汤、藿香正气散、黄芩汤让景宗服用[111][112];不过因病情不断恶化而停止使用药物,改用人参粟米饮调养[113]。八月二十四日凌晨,群臣、王世弟请景宗服用参茶、米饮、桂枝麻黄汤调养,此时景宗已经无法回话;到了晚上,尽管李公胤反对,李光佐、王世弟仍再给景宗喝参茶,并派人连夜准备宗庙祈福仪式,希望景宗康复。不过祈福仪式尚未完成,景宗就在翌日(八月二十五日)凌晨丑刻在昌庆宫环翠亭升遐,享年三十七岁[4][114][115]。
有传言说景宗是被王世弟(英祖)毒杀,因为英祖作为王位继承人是最大受益者,当时有少论大臣建议以银验尸。不过后世有人推测,当时螃蟹等生鲜在盛夏从数十里外运到宫中,受限于当时没有冰的食品保存技术,足以导致景宗死于食物中毒[39]:164;根据当时的医疗纪录,景宗的死因可能是败血症导致的肠胃炎[116]。
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三十日,王世弟李昑在昌德宫仁政门即位,是为英祖[117]。雍正帝遣使册封李昑为朝鲜国王,并赐谥李昀为恪恭王[118]。英祖为兄长上庙号景宗、谥号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陵墓选在京畿道杨州,称为懿陵,在同年十二月十六日下葬[119][120]。英祖二年(1726年),景宗、端懿王后祔庙(入祀宗庙),以领议政李濡、左参赞闵镇厚两人配享宗庙[121][122]。
随着新王即位,仁元王后金氏作为景宗、英祖的嫡母,升格为大王大妃[123]。景宗王妃鱼氏在丈夫病危时尽力救治照顾,在他过世后日夜哭泣,从停灵到出殡都不离开灵柩,因此得了慢性病[124];之后,鱼氏被尊为敬纯王大妃[125]。晚年她陷于精神错乱,不时哭泣、浑身发抖、胡言乱语,还用手拍打周围物品[126]。英祖六年(1730年)六月二十九日,鱼大妃在庆德宫鱼藻堂升遐,得年仅二十六岁;追谥宣懿王后,与景宗合葬懿陵[127][128]。由于景宗在位仅四年便英年早逝、英祖成为王世弟过程中又牵涉老少党争,因此之后三十多年,英祖的王位正统性一直受到挑战。少论在景宗病逝后匆忙发丧,并在英祖即位教旨中加入两句“谁知半夜之间,遽承凭几之命”、“若仁、明之相承”。由于历史上传闻朝鲜仁宗遭谋杀,明宗以兄终弟及继承王位,因此这两句可以解读为景宗暴毙、英祖得位不正;于是,对英祖不满的少论、南人势力借此散布英祖弑兄的谣言,并多次起兵叛乱[123][129][130]。
英祖为突破党争僵局,实施“荡平策”;采取兼用各党派大臣维持平衡的政策,避免被任何一方朋党势力要挟[131]。英祖元年(1725年),少论激进派指使平民李天海,让他在英祖参拜懿陵回程路上,当众拦驾指控其弑杀景宗。英祖不追究背后指使者,而是采“两治两解”的手段,一方面把李天海处死,一方面把之前上疏弹劾少论的方万规也处死[132][133]。不久在全州、南原等地以及汉城西小门,相继出现指控英祖弑兄的匿名“凶书”[134],接着在英祖四年(1728年)岭南地方就爆发了李麟佐之乱。金一镜、睦虎龙余党散布谣言,宣称景宗遭弑杀、英祖不是肃宗的儿子;叛军著丧服、立景宗牌位,自称奉鱼大妃旨意,欲拥立昭显世子曾孙密丰君为王。英祖派忠于自己的少论大臣吴命恒前去镇压,不到十天就平定乱事[124][135][136]。英祖三十一年(1755年)发生罗州挂书事件,遭流放罗州的尹志在客舍望华楼留下一张挂书,上写“奸臣满朝,民陷涂炭,举兵”,煽动叛乱[137]。申致云则在受审时重提景宗蟹酱事件,并宣称他因此再也不吃,令英祖大为光火[138]。英祖肃清反对自己的激进少论派残余势力,诛杀超过五百人,史称乙亥逆狱[139]。在朝少论大臣纷纷上疏谢罪,从此老论占了政治上的优势;而英祖出于“调剂”党派的考虑,阻止老论进一步追究,授意老论大臣七十多人也比照办理[140]。同年,英祖下令编纂《阐义昭鉴》、谚文本《阐义昭鉴谚解》(천의소감언해)各四卷,颁行朝鲜八道。英祖为阐明王位继承的正统性,在书中重申仁元王后支持立储的过程、列举过去三十多年各重大政治事件并加以定性,借此平息争议同时强化王权[141][142]。
景宗有八首诗、十七篇文章流传下来,在英祖二年(1726年)收录进历代朝鲜国王文集《列圣御制》第十八卷[143][144];《列圣御笔》也收录一些景宗在世子时期所写书信的拓本[145]。
先祖[147] |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