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雅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田雅阁(英语:Honda Accord、日语:ホンダ・アコード)是一款由本田技研工业于1976年推出的中型轿车,台湾早期由南阳实业代理时称雅哥,中国大陆称为雅閣,港澳称为雅廓。
![]() |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第一代(代号SZ/SM,1976年–1981年)
第一代雅阁 | |
---|---|
![]() | |
概览 | |
生产日期 | 1976年–1981年 |
款式年份 | 1977年–1982年 |
装配地 | ![]() ![]() ![]()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紧凑型轿车 |
车体风格 | 三门掀背车 四门轿车 |
动力布局 | 前置引擎,前轮驱动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1.6升EL1 I4 1.6升EF I4 1.6升EP I4 1.8升EK1 I4 |
变速器 | 二速自动变速箱 三速自动变速箱 五速手动变速箱 |
规格 | |
轴距 | 2,380 mm(93.7英寸) |
长度 | 4,450 mm(175.2英寸) (轿车) 4,135 mm(162.8英寸) (掀背车) |
宽度 | 1,620 mm(63.8英寸) (轿车) |
高度 | 1,360 mm(53.5英寸) (轿车) |
整备质量 | 898—945千克(1,980—2,083磅) |


1976年登场,初期为三门掀背款式,自1979年起推出四门轿车型,并且性能提升至72匹马力。
这是日本第一个拥有布座椅,转速表,间歇刮水器,以及AM/FM收音机作为标准设备的小型车。
1980年改款后,二速自排变为三速自排,外观重新设计(经重新设计的保险杠、格栅和尾灯等),CVCC标识被除去。
1981年增加SE车型,含真皮座椅,电动车窗。
第二代(代号SY/SZ/AC/AD,1981年–1985年)




1981年、1982年分别于日本、欧洲、北美推出,第二代雅阁首次开始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本田车厂生产,首年即成为美国最畅销的日本车款,纪录维持长达15年,本田同时在日本推出了分支车型——本田Vigor。
其搭载的1.6升和1.8升直列四缸引擎和上一代一致,但燃油效率优化15%,1983年改款后加设ABS功能,1984年改款后所搭载的引擎开始搭载本田的PGM-Fi燃料喷射技术。
第三代(代号CA,1985年9月–1989年8月)



于1985年、1986年分别在日本、欧洲、北美推出,其具有非常引人注目的外观设计,特别是其搭载的翻盖式大灯。
在同期本田活跃于F1赛事以及受同期日本泡沫经济的影响,第三代雅阁引入了诸多先进技术,例如搭载双顶置凸轮轴(DOHC)的直列四缸引擎,双A臂悬吊系统及搭载4轮碟式煞车等。
第四代(代号CB,1989年9月–1993年9月)



于1990年问世,以人性尊重为基础,追求人性空间的世界房车。MM思想“人性空间极大化 机械空间极小化”。搭载NDC压铸技术所制造之16汽门铝合金引擎,配合PGM-FI计算机程序燃油喷射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磨、散热快与动力强劲之特色。4.W.S四轮转向操控系统。此代晚期改款后加入安全气囊装置。
第五代(代号CD,1993年–1997年)

于1993年问世,更注重北美市场。
虽然长度和轴距相较于四代雅阁有所缩减,但高度和宽度及车内空间均有提升,重新设计后的外观在强化空气动力时提升了安全性;沿袭自上一代车型的无钥匙进入功能得到强化 ,内置的可收纳式中控屏引入导航功能。
截至1997年停产前,雅阁的生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部。
第六代(代号CF/CL,1997年9月–2002年10月)



于1997年9月登场,外观针对不同市场而重新设计。
第七代(代号CL,2002年10月–2008年12月)
![]() |
于2002年10月登场,沿袭上一代针对不同市场而重新设计的外观。
欧版、日版采用紧凑设计,并以讴歌TSX的名义在美国发行,美版和中国大陆版为大型设计,并以本田Inspire的名义在日本发行。
第八代(代号CU,2008年10月–2013年6月)
于2008年登场,外观继续针对不同市场而设计,日版款式在中国大陆和美国分别以本田思铂睿和讴歌TSX的名义发行,美版款式在马来西亚以宝腾Perdana的名义发行。
第九代(2013年–2017年)
此章节翻译品质不佳。 |
第九代 | |
---|---|
![]() | |
概览 | |
生产日期 | 2012–2018 |
装配地 | ![]() ![]() ![]() ![]() |
设计师 | Riku Wada (2010)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中型车、轿车和 轿跑车 |
车体风格 | 四门 房车 两门 轿跑车 |
动力布局 | 前置前驱 |
相关车型 | Honda Odyssey Acura TLX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2.0 L R20A3 I4 2.0L i-VTEC I4 PGM-Fi DOHC i-VTEC + 2 Electric Motors (Accord Hybrid) 2.4 L K24W I4 3.0 L V6 (China only) 3.5 L J35Y V6 |
变速器 | CVT (I4) 6速 手排 (I4, V6) 5速 自排 (I4) 6速 自排 (V6) |
规格 | |
轴距 | Sedan: 2,776 mm(109.3英寸) Coupe: 2,725 mm(107.3英寸) |
长度 | Sedan: 4,862 mm(191.4英寸) Coupe: 4,806 mm(189.2英寸) |
宽度 | Sedan: 1,849 mm(72.8英寸) |
高度 | Sedan: 1,466 mm(57.7英寸) Coupe: 1,435 mm(56.5英寸) |
整备质量 | 3,193磅(1,448千克) sedan[5] |
第十代(2018年–2023年)
第十代 | |
---|---|
![]() | |
概览 | |
生产日期 | 2017年–2023年 2020年2月–2024年(马来西亚) |
款式年份 | 2018年–2022年(北美) |
装配地 | ![]() ![]() ![]() ![]() |
设计师 | RToshinobu Minami (exterior: 2015) Yosuke Shimizu (interior: 2015)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中型车、轿车和轿跑车 |
车体风格 | 四门轿车 |
动力布局 | 前置前驱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1.5 L L15BE I4 (turbo) 2.0 L K20C4[ I4 (turbo) 2.0L i-VTEC I4 PGM-Fi DOHC i-VTEC + 2 Electric Motors (Hybrid) |
变速器 | CVT (1.5T) 6速手排 (1.5T)(2.0T Sport) 10速自排 (2.0T) 油电混合 (无) |
规格 | |
轴距 | Sedan: 2,830 mm(111.4英寸) |
长度 | Sedan: 4,851 mm(191.0英寸) |
宽度 | Sedan: 1,854 mm(73英寸) |
高度 | Sedan: 1,466 mm(57.7英寸) |
第十代Accord在2017年7月14日于底特律发表[6],9月18日开始量产,10月18日在美国市场、10月27日在加拿大市场以2018年份车款开始销售[7]。油电车款则于2018年四月开始销售。
第十代Accord与第十代Civic和第五代CR-V基于相同的本田新一代中小车平台。与第九代相比,第十代轴距增长约50毫米,但车长缩短约10毫米,车宽小幅增宽了约1毫米。在动力来源方面汽油车款有两种选择,均为涡轮增压直列四缸引擎:与CVT和六速手动变速箱相配的1.5升引擎,及与十速自动和六速手动变速箱相配的2.0升引擎。油电车款的动力来源是第九代的改良版,为一具2.0升阿特金森循环直列四缸自然进气加双电动马达系统。
本田在中国大陆的另一合资公司东风本田也生产换牌工程的本田Inspire车款,Inspire有着另行设计的水箱护罩及保险杆罩等塑胶组件。
第十一代(2023年)
-
车尾
-
内装(美国)
-
内装(日本)
-
东风本田Inspire(中国)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