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鼻角龙属(学名:Arrhinoceratops)是角龙亚科下的一个属,名字是古希腊文的“α-”、“ρινο-”、“κερατ-”及“ωψ”组合而来,意即“无鼻有角的面”。最初命名者认为这种动物没有鼻角,但后来的研究发现了短鼻角。牠生活在上白垩纪的马斯垂克阶,与准角龙相同时期,较牠的近亲三角龙早几百万年。牠的化石是在加拿大被发现。
发现及物种
无鼻角龙的化石是一个部分被压碎、轻微扭曲的头颅骨,是在1923年由多伦多大学的挖掘团队在加拿大的亚伯达省的红鹿河附近发现的,当地属于马蹄铁峡谷组。在1925年,由威廉·帕克斯(William Parks)所发表、命名[1]。
目前只有一个种,称为小脸无鼻角龙(A. brachyops)。其他从犹他州发现的化石,曾于1946年被命名为犹他无鼻角龙(A. utahensis),但目前被改归类于牛角龙[2]。
分类
无鼻角龙是属于角龙亚科之内,这是一类草食性恐龙,有着像鹦鹉的喙状嘴,生存于白垩纪的北美洲与亚洲。所有的角龙类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无鼻角龙与牛角龙似乎是近亲。
系统发生学位置
由于无鼻角龙只有其头颅骨,科学家对于整体的构造所知甚少。头颅骨有着宽阔的颈部头盾,其上有两个椭圆形的开口。牠的额角长度中等,但牠的鼻角则较大部分角龙亚目短及钝。牠的身体被假设是与角龙亚目相似,根据头颅骨的大小,无鼻角龙的身长估计有6米长。
食性
就像其他角龙亚目一样,无鼻角龙是草食性动物。在白垩纪时期,显花植物的地理范围有限,所以无鼻角龙可能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例如蕨类、苏铁科及松科。牠们可能是用那锋利的喙状嘴来咬碎叶子的。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