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皇帝

西藏人對中國皇帝的敬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殊皇帝,或称曼殊师利大皇帝藏语འཇམ་དབྱངས་གོང་མ་ཆེན་པོ威利转写vjam dbyangs gong ma chen po)是藏传佛教中国皇帝(特别是清朝皇帝)的敬称。藏传佛教认为中国皇帝是文殊菩萨化身,使世界安宁的转轮王,“文殊菩萨皇帝”、“文殊大皇帝”为顺治年间以降西藏致书清廷时常用的启头语[1]满洲人又称皇帝为佛爷

词源

有观点认为[谁?],“满洲”之名来自文殊菩萨(曼殊师利菩萨),因此清朝皇帝也叫文殊皇帝。根据清朝官方观点表示,族名“满洲”源于文殊菩萨梵语मञ्जुश्री,Manjusri),乾隆帝还特别在其诗中自注以表示对这一说法的认同;持这种观点学者还说努尔哈赤建国时,满语是以“满洲国”(满语ᠮᠠᠨᠵᡠ
ᡤᡠᡵᡠᠨ
穆麟德转写manju gurun)为名,即取“文殊菩萨的土地”之意[2]

历史上清兵入关满洲人信仰的是萨满教而非佛教,许多历史学家并不认可这一说法,提出可能是由蒙古语进入满语的。关于“满洲”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

使用

佛经《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云:“尔时世尊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之转译),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即五台山)。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止,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藏传佛教语境中用于世俗统治者的“文殊菩萨化身”指的是“中国[3]藏语རྒྱ་ནག威利转写rgya nag,今译中原/汉地)王朝的统治者中国皇帝。藏族史家看来,元朝统治的最主要和核心的地区是汉地,明朝继承的是元朝的正统。因此,藏传佛教语境中将“文殊菩萨化身”这一据称用于忽必烈的称呼加于明朝皇帝身上[4]

元明两朝,西藏等地僧俗领袖将皇帝称为“文殊皇帝”的记载并不多。元代,蒙古大汗被称为菩萨的现象时有出现,但特别提出是文殊菩萨的,只有元顺帝时的居庸关云台《造塔功德记》。忽必烈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更可能是后世的创造。除《造塔功德记》外,卫藏高僧衮钦觉囊巴朵波巴在传记中提及元顺帝是“文殊大皇帝”。明朝皇帝被称“文殊皇帝”或“文殊”化身的情况亦不多见。《贤者喜宴》记载,永乐三年(1405)大宝法王哈立麻称朱元璋及其皇后是“文殊和度母的化身”。此外,大乘法王朱棣称为“文殊怙主”(藏语འཇམ་པའི་དབྱངས་མགོན་པོ་威利转写'jam dbyangs mgon po[5]。明末,固始汗在《铁龙年顾实汗颁给达普寺的铁券文书》中,将崇祯帝称为“文殊皇帝”[6]

清朝皇帝“转轮王”和“文殊菩萨化身”称号正是基于上述历史背景而来。随着16世纪后半叶藏传佛教全面传入蒙古地区,藏传佛教赋予世俗统治者的“转轮王”和“文殊菩萨”称号被蒙藏两地的贵族广泛接受。清朝入关后,这两个称号随之被加于清朝皇帝之上。与明朝相比,清朝与蒙古诸部的关系更为复杂和密切。于是,在清朝与蒙古诸部的频繁往来中,清帝被蒙藏高层普遍称为“转轮王”或“文殊菩萨化身”[4]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