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696年—763年),字次律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官员。

生平

房融武后宰相神龙之变后被整肃流放钦州,病死。房琯少好学,以荫补弘文生。博学多闻,与吕向隐居陆浑山读书十余载。开元十二年(724年)献《封禅书》,被中书令张说奏为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同州冯翊尉,不久去官,举任县令科,授虢州卢氏县令。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拜监察御史,因断狱不当,贬睦州司户参军。历慈溪、宋城、济源县令,兴利除害,有能名。天宝元年(742年),拜主客员外郎,启迁试主客郎中。天宝五年(746年),擢试给事中,赐爵漳南县男。谪守宜春,“首立学宫”[1],“所在为政,多兴利除害,缮修庙宇,颇著能名”。历琅邪、邺郡、扶风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前夕拜左庶子,迁刑部侍郎。随玄宗奔蜀,,他至普安郡谒见,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往肃宗处送交传国玉玺。肃宗任命他为宰相,参预军机。持节招讨西京,在便桥遇敌。房琯打算用车战法收复长安,但泥于古法,以二千辆牛车打头阵,在步骑兵左右掩护下出击,监军邢廷恩又急于促战,[2]在陈涛斜(又称咸阳斜,今陕西咸阳东。杜甫诗作陈陶斜。因其路斜出。故曰斜。[3])被安禄山军打败,四万唐军全军覆没,[4]史称陈涛斜之战。晚年喜听门客董廷兰弹琴,董廷兰依仗房琯的权势,招纳贿赂,被御史弹劾,至德二年(757年)五月贬房琯为太子少师。好友左拾遗杜甫曾为他打抱不平,上书说“罪细,不宜免大臣。”[5]十一月,唐军收复长安后,房琯随肃宗回京,被授金紫光禄大夫,封清河郡公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邠州(今陕西彬县)刺史,颇著政声。[6]乾元二年(759年)六月拜太子宾客上元元年(760年)四月,改礼部尚书。不久,出京为晋州(今山西临汾市)刺史,八月,改为汉州(今四川广汉市)刺史。代宗即位,拜为特进、刑部尚书广德元年(宝应二年七月改元广德)八月四日于赴任途中卒于阆州(今四川阆中)僧舍,[7]葬于阆州城外,年六十七,追赠为太尉

房琯有三子:房宗偃御史中丞房乘秘书郎房孺复容州刺史。房乘子房启,容管经略使;房启子房越

宗教背景

Thumb
房公石旧照
Thumb
汉州衙门内的房琯纪念碑旧照

英国圣公会差会传教士董宜笃于1930年代初对汉州(今广汉市)地区的景教遗存进行调查时,探知在当地南门外望乡台处曾有一块景教碑,但在当年修汉赵马路的时候,被所谓利用废物,雇石匠折成数块,把字也铲平,用作修桥铺路,所以他并未见到实物[8]。这块碑与房琯有关,据当地目击者称,他的名字便刻在碑上[9]。汉州传统说法认为房琯是景教徒,并为当地留下了独特的景教传统。望乡台更早的名字就叫景福院,“景福”源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所载“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10]。按当地的传统说法,房琯信仰虔诚。他在衙门内设祭坛,坛上置石,每日都会跪在此石上敬礼钦崇独一之神[11]。这块石头后来被称为“房公石”[12]。在他的治理下,汉州成为蜀地典范,直至董宜笃的时代,汉州人依然对房琯敬爱有加[13]。他在衙门内所设祭坛,在他过世后数百年间成为当地人敬奉的对象,具朝圣地意味[13]

注释

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