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恶魔角龙属(学名:Diabloceratops)是角龙亚目角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1]。头盾上端具有两根向外弯曲、形似恶魔的角。恶魔角龙是最早期的尖角龙亚科之一,有助于古生物学家了解早期角龙科的演化关系。
正模标本(编号UMNH VP 16699)是一个部分头颅骨、下颌的夹板骨,没有遭到挤压变形、保存状态良好,只有右侧遭到侵蚀遗失。化石是在2002年由古生物学家Donald DeBlieux发现于犹他州的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保护区,地质年代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约7500万年前[1]。
这个化石被运送到盐湖城的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并经过约800小时的化石处理、清里母岩。在2002年,詹姆士·柯克兰(James Ian Kirkland)、Donald DeBlieux将这些化石叙述、命名,模式种是伊顿恶魔角龙(Diabloceratops eatoni)。属名里的diablo在西班牙文意为“恶魔”,意指其头盾上方的角类似恶魔的角;ceratops则意为“有角的面孔”,是角龙类恐龙的学名常见字根。种名则是以古哺乳动物学家杰佛瑞·伊顿(Jeffrey Eaton)为名,他是柯克兰的好友,也曾发现一些恐龙化石[1]。
正模标本的头颅骨长62公分,是个成年个体,研究人员推测恶魔角龙的完整身长约3米[1]。
恶魔角龙是种典型的角龙类,具有大型头盾,倾斜角度高。牠们的口鼻部短而高,具有大型鼻孔。口鼻部与头颅骨比例相当短,是已知角龙类恐龙里的比例最短口鼻部。鼻部有个小型隆起,研究人员推测其生前可能具有小型的鼻角。眼睛上方有一对小型额角,长25公分。头盾两侧有多个颈盾缘骨突。在头盾最上端有一对长角,往两侧弯曲,外形类似欧美传说中的羊角恶魔。戟龙、野牛龙也有类似的头盾顶端长角[1]。
前上颌骨后上方有个小型突起部。每边上颌骨有24颗牙齿。眶前孔小型。前上颌骨、上颌骨之间有个小型洞孔。头布两侧的颧骨有小型颧角,往两侧延伸;在目前已知的角龙类,恶魔角龙有最长的颧角[1]。
恶魔角龙是已知最早期的尖角龙亚科恐龙之一。目前已发现超过30种角龙类恐龙,生存于7800万到6500万年前;但是在9000万到7800万年前的这段时期,目前很少发现角龙类恐龙,恶魔角龙的发现,有助于了解早期角龙科恐龙的演化关系。柯克兰发现恶魔角龙具有某些原始特征,而原角龙科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两者都具有额外的头盾洞孔,而更进阶型、后期角龙科的额外头盾洞孔缩小、或是消失。柯克兰指出,这些早期物种并没有形成一个天然单系群,而是代表演化至后期角龙科的一个演化阶段,最后演化出后期的各种角龙科恐龙[1]。
在同一地区,还发现斗吻角龙、格里芬龙等草食性恐龙,目前还没有发现大型肉食性恐龙。研究人员据此推测,恶魔角龙的头盾功能可能主要是视觉辨识物,辨别物种、性别、或是个体,比较少用在打斗或防御功能[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