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王(藏语:སྡེ་དགེ་རྒྱལ་པོ,威利转写:sde dge rgyal po)是在康区德格(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一带的王国领袖,也是明朝、清朝时期的世袭土司。[1]
德格王的祖先是禄东赞的儿子赞悉若。在699年杜松芒波杰对噶尔氏进行清洗时,赞悉若的次子逃到康区一带,成为德格王的祖先。德格家族第三十二代孙索郎仁钦曾受过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的赏识,并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之后他们就把他们家族的名称命名为“德格”[2]:第24页[3][4]。
15世纪中叶,德格家族的第三十六代孙博塔·扎西森根把统治中心搬到德格县更庆镇,自称“德格王”,成为第一代德格王。第六代德格土司嘎马松统治建立了更庆寺,此后按照惯例,德格王族由长子担任更庆寺大喇嘛,次子继承王位。
在和硕特汗国兴起之后,德格王与和硕特结盟,第七代德格王向巴彭错被固始汗封为“德格僧王”。德格王的势力迅速壮大,在1639年攻灭白利土司。此后又不断对外扩张,击败林葱土司并将之降为附庸,至1775年,全盛时期的德格王领有德格、邓柯、石渠、白玉、同普、贡觉、达日、称多、甘孜和新龙等地区。[5]
1728年,清朝在德格设立德尔格忒安抚司,以德格王为安抚使;1732年改为德尔格忒宣慰司。[6]
1799年,德格王族发生内乱,势力开始衰微[2]:第24页。1853年,夺取瞻对土司之位的农奴起义军首领波日·工布朗结发兵攻破德格,德格王切麦打比多吉被俘,直到这场叛乱平定后方才回到德格复位。德格王接受萨迦派的教法,与萨迦派的更庆寺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与宁玛派与噶举派的五座主寺维持紧切的关系。这与甘丹颇章政权独尊格鲁派不同。[7]
1908年,德格王多青僧格与其弟昂翁降白仁青不睦,治兵相攻[8],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以平定叛乱为借口灭了昂翁降白仁青,又趁机废除多青僧格的土司之位,改土归流,设置德化州。
1918年,西藏与川军发生第一次康藏边界纠纷,十三世达赖喇嘛派兵攻取了德格,恢复土司制度。西藏噶厦政府把德格王称为“德格本”(藏语:སྡེ་དགེ་དཔོན,威利转写:sde dge dpon),又册封给他“第悉”(藏语:བདེ་སྲིད་,威利转写:bde skyid)的官职。1932年,德格被川军攻陷,但仍保留土司制度。1956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改革,第51代德格王降央伯姆主动放弃土司头衔,交出了家族财产。自此德格王的历史告终。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