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的一所私立高級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北市私立延平高级中学,或称延平中学,为一所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建国南路一段的私立完全中学,创校于1946年,前身为延平学院。男女合校,原为男女分班,自2014年9月开始国中部及高中部均改为男女合班。创办人为朱昭阳、宋进英[1]。
1945年,于日本大藏省(今财务省)任职的旅日台湾人朱昭阳与律师宋进英返台,秉承“生命的意义,不在当大臣,而在培养大臣”的理念欲创办一所供台湾人就读学校。时朱昭阳在大同中学校长任内,经炭矿界巨擘刘明引介,拜访台湾各地仕绅如李建兴、颜钦贤等人获得支持及承诺资助[2]:85。但在停办因此尚未收齐捐款之前,仅获得永丰余共同创办人何义捐款三十万旧台币现金作为创校基金[2]:85。最初欲先开办文、法、商三科,并先创办夜间部以提供日治时期失去就读大学机会的许多社会人士[2]:85。其师资多延请朱昭阳、宋进英与谢国城等人筹组的“新生台湾建设研究会”中的台籍菁英及知识分子[2]:68,69,84,并借用当时由台北市参议会议长周延寿所负责的开南商工学校的荒废教室办学,计划修缮校舍建筑后,日间由开南使用,夜间则归延平所用[2]:85,86。
学校筹备就绪后,筹组董事会并邀请林献堂担任董事长,董事成员多为台籍抗日知识分子如蔡培火、吴三连、杨肇嘉、林柏寿、杜聪明等人,并经由蔡培火建议,推荐丘念台做外省代表,同时邀请游弥坚、刘启光、黄朝琴等担任地方官员的菁英加入,还有为创校奔走的刘明、谢国城、及朱昭阳等人[2]:87。由朱昭阳出任创校首任校长。创校之初皆未请托董事捐款或代为募款,董事也未主动干涉学校事务或人事,并全权信任委由朱昭阳负责,如游弥坚谦言:“我们对学校也们什么贡献,我们也没有什么意见。”[2]:87。为纪念延平郡王郑成功,由林献堂命名为“延平大学”[2]:86。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5日正式招收学生,男女兼收,须参加考试,考试费50元[3][注 1]。 当时报名人数踊跃多达两千人,包含青年及成年人,有小学教师、校长、中级公务员、实业界人士等,经由考试后最终录取约一千人[2]:88,89。开办之初仅招收政治、经济、法律三个学系的夜间部学生,无法成立大学故取名为“延平学院”[2]:89,此为台湾人创办的第一所学院。依当时规定,大学或独立学院的设立需经过教育部核准。因当时教育部位于南京,联络困难,经游弥坚建议及协助,依照当时大陆常有作法,先招生再补办手续[2]:88。
同年十月十日双十节的夜晚,延平学院借用开南商工学校操场举行开校典礼[2]:88。因为战后时局混乱,操场并无电灯照明设备,典礼进行仅依靠蜡烛的微弱烛光[2]:88。朱昭阳在典礼中以台语致词:“在这一片漆黑的会场中,所幸有一支烛光带给我们些微的明亮;我们的学校在此时开办,正是要给这混乱、昏昧的社会提供一线光明,我们要当荒野暗夜中的萤光……”[2]:88,89,萤火虫也成为该校象征。学校的专任老师主要是东京帝国大学出身,包含朱昭阳、宋进英、朱华阳、邱永汉等五、六人,兼任教师大半为台湾大学的教授,朱昭阳也于此时辞去大同中学校长职位[2]:89。据该校资深教师回忆,陈澄波亦曾在此任教,并留赠画作留于此校(已轶)。当时师资阵容坚强,“教授也都比较开明进步”(曾就读延平学院的叶纪东语)[2]:89,校风及师生也十分自治、开明[2]:89。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时值第一个学期过后的寒假,创校尚不及半年;2月27日,圆环缉烟事件发生。隔日2月28日,民众集结于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请愿,公署卫兵射杀请愿民众,造成多人死伤,爆发“二二八事件”。当时台北的所有大专院校,台湾大学、师范学院、法商学院、台北工专和延平学院,不论已经开学或尚在寒假期间,事件一发生立即罢市罢课[2]:103。延平学院当时的学生很多是社会青年,和台湾大学、师范学院的学生有联络,在学校无从也未曾介入的情况下参与社会活动[2]:103,104。3月4日中午,各校学生于延平学院讨论计划,于建国中学、师范学院、台大本部组成三个大队,以“要自由、要面包、打倒国民党政府”为口号[4]。曾任二二八事件学生队伍干部的叶纪东回忆此事件云:“事情发生后,学生纷纷集会、游行都自动的组织起来。我们就在学生自己发动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各学校的积极分子连系再一起,成为一股较大的力量。”“学生都很单纯,满腔热血,多半是看不惯祖国接收官吏的行径与他们对台湾人的歧视,要争取民主平等。”“事件中延平学院的学生几乎都参加了学生队伍,很活跃,国民党认为学生所起的作用太坏。”[2]:104[5]:90-92当时有很多警察躲起来不敢上班,有八、九十位延平学院学生自愿保护派出所,维持社会秩序[2]:104。二十一师登陆后,有些学生在被杀,活动大队崩散,在当时若提起延平学院学生会遭到枪决[2]:104。
3月9日[4],军队进入学校,宣称学校藏有武器包含手榴弹七十余枚、军用汽油五大桶[6][注 2]和“兴华共和国”旗帜[2]:105。3月20日,警备总司令部以“办理不善,且未奉准立案,二二八事件期间并有一部分学生参加叛乱,殊属不法”之理由,关闭延平学院[4]。并进一步搜索学校负责人[2]:105。朱昭阳原此时原在奔母丧,经邻居朋友杨廷谦之胞弟杨廷琦通知,躲避于其幺妹阿英在永康街住所近一个月[2]:105。其后几年商借开南商工学校的教室使用。在二二八事件受难的教育人员中,延平学院及淡江中学所属受难教师、行政人员及学生人数最多。此一重大事件是造成延平学院由大学转为中学的转捩点。[7][8]纪录中相关受难人士有:李日富,延平学院学生、忠义服务队总务组副组长,1951年6月18日遭台湾省保安司令部以“叛乱”罪名判处死刑,1952年4月1日枪决[4]。程大学,长官公署秘书处编辑,延平学院经济系学生,3月间自板桥返回西螺后遭警察逮捕,羁押五日,并遭刑求[4]。徐征,延平学院教员,遭国军以“奸伪首要”罪名,于台北市伊宁街自宅逮捕后失踪[4]。
二二八事件后,时局犹乱,创校董事与热心校务人士积极奔走复校事宜。朱昭阳假现在金华国中的教室办公,不久军队进驻,经刘明安排改至汉口街振山实业社筹备复校事宜[2]:147。因当时台湾省政府的权限只有设立中等学校的许可权,在尚无校址也无校舍的情况下以申请延平补校为名复校[2]:149。但因当时开南商工学校董事王民宁为国民党员,故其不愿意履行晚间教室让予延平补校之约定,须另觅校地[2]:149。后经西门国小校长陈炳榕协助,拨出一间教室作为延平补校的办公室,并允许延平补校于夜间使用其他教室{[2]:147。
1948年9月以“延平高中补习学校”名义复校,有赖朱昭阳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同窗,时任台湾省政府主任秘书罗理鼎力协助,招收补校高中四班及专修班商科及法律等班,高中部依一般高中标准课程授课,专修班为高中毕业后课程[2]:147-150。并借用西门国小校舍上课。其后曾聘请许多资深知名教授及社会知名人士任教,其中包括黄春木、徐先尧、陈庆成、曹钦源、洪逊欣、黄金穗、翁通楹、林渭川、蔡炼昌、林秀栋、李登辉、高汤盘、吴金川、施学习、朱华阳、谢国城、李淦、许建裕、许远东、林滋培、邱永汉等台籍菁英[2]:150。后专修班因人数减少停招[2]:151。1949年9月,白色恐怖时期,复校甫一年,校长朱昭阳及其弟弟教师朱华阳,因当年在东京筹组“新生台湾建设研究会”被拘押于保安司令部于东本愿寺地下室的黑牢达百日,副校长宋进英在逃,校务受到影响,学生锐减至一百多人[2]:151。时值大陆沦陷,社会动荡不安,是否续办学校意见分歧,故多位校务委员求去,改组校务委员会,由专任及兼任教师担任校务委员[2]:151。
因朱昭阳任职于合作金库,结识台北市农会理事长许江富,在其协助下,农会理事会同意租借延平补校该会在建国南路之三千坪土地,租金依照公有土地租金标准核计[2]:154。1953年在现今建国南路校地上建校。在时任台北市市长兼任延平董事的吴三连及多位市议员吴永言、陈锡庆、吴开关、陈郑岐等人奔走下,市议会通过特别补助延平建筑校舍费用新台币二十万元,占工程总款二分之一,也是台北市政府补助私立学校的首例[2]:154。初期兴建本大楼(今不存)一、二楼十间教室,于1953年完工。因学校其余三面皆为种稻之水田,故被人戏称为“水上黉宫”(黉,音ㄏㄨㄥˊ,即学校)。1954年正式设立补校初中部。起初以转卖延平学院时期向政府申购的建校用桧木材维持学校经常性开销,后成立工艺社,委请王白渊主持,运用剩余木材营业获取资金,后被情治单位锁定,于四、五年后关闭[2]:161。初期招生困难,连续五年仅能招收一班,后由六班百人逐渐增加至五十几班二千多人[2]:167。
民国四十八年(1959年)延平补校日间部改制为中学,奉准立案,改为现称“台北市私立延平高级中学”。延平中学初期,初中部为社会肯定,入学竞争激烈[2]:167。1961年校舍建筑二期完工。1963年增建南大楼,并于1968年增建电子大楼(东大楼)。1968年,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就学人口迅速膨胀,为解决超额现象,依教育部命令采登记入学方式,与学校理念冲突[2]:167,168。之后教育部命令初中部改采抽签方式入学,直至民国100年废除,改采考试入学。1976年,延平中学三十周年校庆时,设置“育英助学贷款”嘉惠清苦或家中遭逢巨变学生[2]:166。民国六十八年(1979年)设立初中部直升班后,高中部升学成绩逐渐改善,因国中部学生多参加高中联考就读公立明星高中,自1980年起鼓励该校优秀毕业生直升高中部[2]:169。自此有毕业生考上各类组的第一志愿,例如有首位资优学生萧辅仁越级参加大学联考录取台大医学系[9][10]。
1988年5月,立法院会三读通过延平中学前身延平学院适用二二八事件“受难教育文化机构回复条款”,可获得平反,恢复名誉[1]。1989年新本大楼落成[1]。1995年9月2日,时任粟竹松校长于巡视学校时突发心肌梗塞,经仁爱医院抢救无效离世[1]。2001年于校庆举办首次社团团发表会。2011联成立第一届学生毕联会;2013年成立第一届学生自治会[1]。2019年,校舍改建,拆除东大楼、实验大楼(一)、(二)栋、本大楼与董事会办公室。2020年,延平新建校舍昭阳楼及进英楼落成启用,昭阳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进英楼地上七层,一楼挑高为风雨操场。2020年首度于校内室内礼堂举办毕业典礼,因校地狭小,在此之前皆需租用国父纪念馆、师大附中、北科大等场地举办毕业典礼。
高中部外语中心设有外语选修课程(英语、日语、法语),并入社团活动,选修者不得参加其它社团。国中部亦可选修第二外语课程,但须要另外缴交费用。国中部学生选修第二外语后,不影响正常社团活动。[12]
2005年1月3日,爆发董事会董事涉嫌非法挪用学校基金买卖高风险的债券型及股票型基金弊案,三位董事于1999年未经学校董事会同意,非法挪用学校2.2亿资金购买基金,亏损2千余万元,已违反《私立学校法》,相关董事及校长林正国和出纳人员等,都可能涉及背信罪。台北市教育局科长樊有誉表示,教育局并未同意延平投资基金,投资亏损将依法要求董事会董事赔偿。[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