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级战列舰是清廷委托德国普鲁士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1]。定远级铁甲舰有两艘,分别为定远及镇远,二舰于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朝北洋水师的主力战列舰,而定远则同时为舰队旗舰。排水量7000吨的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史上唯有的两艘战列舰,装甲厚12至14英寸(305~356毫米),主要武装为2座305毫米(12英寸)口径的双联主炮(共四门)。定远、镇远二舰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舰,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此记录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富士号战列舰出现。两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海战内大日本帝国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极多,但是因为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未失去战斗力。后来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以自保,定远被突入港内的日军鱼雷艇击中,被迫搁浅。最后被陆上由日军占领的炮台击中后自沉。而镇远则因为触礁受损,最后投降编入大日本帝国海军。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1月24日) |
定远级铁甲舰 | |
---|---|
概观 | |
舰种 | 露炮座铁甲舰(战列舰) |
数量 | 2 艘 |
制造厂 | 德国伏尔铿造船厂 |
下水 | 定远号:1881年12月18 镇远号:1882年11月 |
服役 | 定远号:1885年10月29日 镇远号:1885年3月1日(北洋水师)、1898年3月21日(帝国海军) |
退役 | 镇远号:1911年4月1日 |
结局 | 定远号:1895年2月10日自沉 镇远号:1895年2月17日被虏获,1912年4月6日于横滨解体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7,144 吨 |
满载排水量 | 7,335 吨 |
全长 | 94.5 米(298.5 英尺) |
全宽 | 18 米(64 英尺) |
吃水 | 6 米(19.6 英尺) |
燃料 | 煤(最大载煤量 1,000 吨) |
动力 | 8 台锅炉,两台康邦卧式三气缸往复式蒸汽机,双螺旋桨推进 |
功率 | 定远号:6,200 匹马力 镇远号:7,200 匹马力 |
最高速度 | 定远号:14.5 节 镇远号:15.4 节 |
续航距离 | 4,500 海里(10 节) |
乘员 | 329 - 363 人 |
武器装备 | 2座 305 毫米( 12 英寸)/ 25 倍口径双联主炮(共4门) 2 门 150 毫米( 5.9 英寸)/ 35 倍口径副炮 8 门 37 毫米转管式机炮 2 门 57 毫米速射炮 2 门 47 毫米速射炮 三支 14 英寸(356 毫米)鱼雷发射管 另搭载三艘鱼雷艇。 |
装甲 | 主炮露炮台:305MM 炮罩:22MM 水线装甲带:356MM 装甲带上端 254MM 装甲带下端 203或152MM 司令塔:203MM 甲板:76MM 15CM副炮:51MM |
建造经过
1874年爆发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清廷朝野的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加快建设海军。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当中北洋舰队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负责守卫京师,故此获得优先集全力建造。北洋海军最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阿姆斯壮,Armstrong)购舰,1879年起先后购入六艘排水量400吨、配有一门11英寸口径主炮的炮舰,即“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及“镇边”。这些炮舰为木船外包钢壳,称之为“蚊子船”;可作近岸防御但不具远洋作战能力。之后李鸿章再向英国购入排水量为1,350吨,10英寸口径主炮2门的无防护巡洋舰两艘,即“超勇”及“扬威”,两舰于1881年年中完工,并于年底驶回大清服役。
在“超勇”及“扬威”在建造的同时,李鸿章在1880年3月31日奏准购买两艘铁甲舰。同年中,派徐建寅、李凤苞到英国及德国,考察海军以及购舰。徐、李在德国参观伏尔铿造船厂及其制造的萨克森级铁甲舰,与及克虏伯公司及其火炮。在英国,二人则参观阿姆斯特朗及其最新之“英弗来息白”(不屈,HMS Inflexible)铁甲舰。最后决定由位于德国斯德丁(Stettin,即现在波兰的什切青)的伏尔铿建造两艘集萨克森级及英弗来息白(不屈)之长处的铁甲舰,吨位、尺寸与萨克森级接近,舰上采用克虏伯火炮。铁甲舰的设计及技术均为当时最先进的。其吨位亦是远东第一,号称“远东第一舰”。
定远级的装甲布置类似英弗来息白(不屈)、萨克森级类似的设计,厚达12英寸的装甲成堡式,集中在船身中部,保护机械、主炮及弹药库,而非分散在水线之上。司令塔位于两座炮台的相接部,其上方是飞桥(露天指挥台)。炮座样式借鉴了萨克森级的露炮座样式,用装甲围成炮座,炮座不动而火炮转动,上部增加了炮罩,减轻了旋转机构的负担。炮座的布局借鉴了英弗来息白(不屈)的两舷对角线的设计,使得每一座主炮拥有在一侧舷从舰艏到舰艉180度的射界,向另一侧船舷的发射范围受到局限。主炮向舰艏或跨甲板射击都可能杀伤己方人员,例如大东沟海战时,总兵刘步蟾令定远主炮向舰艏射击,就使飞桥上的提督丁汝昌等人受伤[2][3];马吉芬率人往前甲板救火,他身边的人也因镇远右舷的主炮向左舷射击而死。[4][5]由于司令塔位于2座主炮之间,大东沟海战中许多炮弹击中司令塔后,碎片反弹到露炮座,炮手的伤亡有2/3来自这种弹雨。[6]:603-604
关于炮罩的防护效果,丰岛海战时,日军一枚使用弹底引信的炮弹击中济远舰舰尾的炮罩,结果弹头穿出炮罩,而弹身在炮罩内爆炸变成许多弹片,杀死七人,伤十四人,所有在炮罩内的人无一幸免。如果移除炮罩,该弹不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马吉芬认为,除非炮罩厚到足以抵御穿甲弹,不然宁可不要炮罩。[6]:587,629大东沟海战时,日军一枚10吋炮弹击中镇远舰6吋的副炮,在炮罩内爆炸,碎片纷飞。如果官兵不是因为该炮故障而已经离开,将无一幸免。[6]:603
1881年1月8日第一艘铁甲舰正式签署合约,1881年5月23日又定造了第二艘铁甲舰,每舰造价为620万马克。清政府吸收之前经验,派刘步蟾、魏瀚等熟识海军者到德国船厂监工。两艘战列舰由李鸿章亲自名为“定远”、“镇远”。同年12月22日,“定远”号下水,次年镇远下水。定远与镇远先后在1883年5月和1884年3月完工。定远及镇远本应在1884年完工交货。但1883年年底中法战争爆发,德国作为中立国,据国际惯例暂停交货。1885年中法签订和约,德国方才于7月履约付货。定远及镇远由德国水兵驾驶,悬挂德国商船旗,经苏彝士运河、新加坡、香港,于10月抵达天津大沽。10月29日,定远升起龙旗,正式成为大清海军舰只、北洋舰队旗舰。
武备装甲
- 武装:
- 4 门 305 毫米(12 英寸)/ 25 倍口径主炮,位于两座水泵动力露炮座内;
- 2 门 150 毫米(5.9英寸)/ 35 倍口径副炮,首尾各一门;
- 8 门 37 毫米口径转管式机炮;
- 2 门 57 毫米口径速射炮,2 门 47 毫米口径速射炮,3 支 14 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
- 另搭载三艘鱼雷艇。
- 装甲:
- 主炮露炮座:14 英寸;
- 舷侧:上装甲 14 英寸,下装甲 12 英寸;
- 司令塔:8英寸;
- 甲板:不详。
装甲总重 1,461 吨。
服役纪录
定远、镇远在北洋舰队成军后曾作为旗舰出访邻国。1886年7月,定远及镇远等六舰出访朝鲜元山。8月,先后到访俄国海参崴,日本东京及长崎。定远及镇远两艘当时远东最大及最先进的战列舰到日本,一度引起日本朝野的震撼,日本为对付中国的这两艘铁甲舰,发行海军公债制定了海军扩张计划。据说东乡平八郎于北洋舰队第二次访问日本上定远号参观后,发现清兵在主炮上晾裤[7]。13及15日,大清海军放假上岸水兵因购物和嫖妓等事与日本人发生冲突,多名水兵及日人死伤。史称长崎事件。这一事件后来通过外交途径得到了解决。
1894年,定远号作为北洋舰队旗舰,带领十多艘战列舰参加9月17日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上的遭遇决战。当日下午12时50分,由定远先向日舰开炮。定远的管带(舰长)为刘步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亦在舰上。在大东沟海战中定远舰开炮时,洋员马吉芬回忆曾和丁汝昌一同站在炮口附近突遇冷不防开炮,被炮风震倒,但在翻译时被随意翻成了"与此桥齐飞",长期地造成了定远的飞桥腐朽不堪的错误说法。丁汝昌身负重伤,旗舰亦不能挂旗指挥各舰。战事一直由中午持续至下午5时,期间定远、镇远一直坚持作战,是战斗的主力;曾以主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一说为定远所击中,另一说为镇远所击中),引发其堆积的弹药发生大爆炸,起火退出战斗。定远中弹多达159发,舰上17人死38人受伤,前甲板更曾发生大火。镇远中弹更多达220发,舰上13人死28人受伤。但二舰因其装甲坚厚,并无致命损伤,一路亦未失作战能力。不过由于定远及镇远二舰火炮射速太低(原本用作更换速射炮的经费受到光绪帝大婚、慈禧皇太后寿辰修建颐和园的影响而被搁置[7]),弹药亦不足;在下午战事完结时,镇远主炮炮弹只余25发,副炮更全部打完(而且剩余的炮弹中全为训练用实心弹[8]),在战事中未有发挥更大的威力。而黄海战役亦以北洋水师损失五艘军舰、日方五舰受伤而结束。
黄海战役后,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不再轻出。11月14日,镇远在进入海港时舰底触礁,以木料作紧急修护。由于清军的船坞所在的旅顺已被日军占领,无法修复出海再战,北洋舰队实力大减。管带林泰曾在触礁后次日引咎自尽,镇远由原帮带杨用霖接任。
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夜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左舷。清军将定远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镇远与北洋舰队其他残余舰只投降。
后续
定远的部分残骸后来由日本于1896年打捞。其舵轮后来被一名居住日本长崎的英国人格拉巴改造为咖啡桌。此桌在二战时被日本政府没收,战后在长崎格拉巴公园内展出,1980年代一中国代表团访日时发现并向日本政府表示了抗议,之后此咖啡桌被收储不再对外公开展出,但此桌至今仍存放在日本长崎格拉巴公园内的一个仓库中。
2005年8月,中国制造了定远舰的一比一复制品,停放在威海作为博物馆展品的一部分。
甲午战争后,日本接收镇远为战利品,于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被日本海军接收。西京丸号特设巡洋舰将其拖至旅顺维修,恢复自航能力后,于7月4日离开旅顺,前往日本。此后镇远作为在日本舰队内服役,仍名为镇远,级别列为“第一种军舰”。1898年改列为二等战列舰。
1904年2月6日日俄战争爆发后,镇远随日本联合舰队第五舰队参加朝鲜海峡警备作战和旅顺口封锁作战,并参加了黄海海战。改为一等海防舰,并参加日俄战争中的黄海海战。1905年5月27日至5月28日参加对马海峡海战。1911年4月1日退役,改作靶船。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作废铁拆解。出售所得费用被用来修建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大礼堂。其中指挥舱中的陈设炮、大清海图等交付日本海军部纪念馆保存,所遗铁锚、铁链、炮弹被搬至东京上野公园内展示。至二次大战后日海军部精品陈设均被美军缴获,其中“镇远”舰指挥舱陈设炮、大清海图及日本海军部甲午海战图片文本等重要文物现收藏于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历史博物馆[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华民国海军少校锺汉波前往日本找回原属镇远和定远的遗物(主要是船锚),并销毁上野公园内的碑文[8]。中国驻日代表团于1947年向日本提出归还舰只遗物的要求,因是二战前之事,驻日盟军总司令部起初不同意,代表团仍多次向盟总交涉要求,终使其同意[9]:72,1947年5月18日从日本运抵中国上海,现时于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8]。
现时仍有许多定远舰和镇远舰的遗物保存于日本民间。甲午战争过后,日本人小野龙介出资两万日元,从日本海军手中买下部分由军方打捞的定远舰残骸,用这些舰材于太宰府建造了一座名为“定远馆”(定遠館/ていえんかん)的别墅。[8][10]
部分镇远、定远两舰在日遗物:[8]
同型舰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