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英语:Allicin)是从石蒜科[1]葱亚科葱属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的鳞茎(大蒜头)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硫化合物,也存在于洋葱和其他葱科植物中。[2] 学名“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CH2=CH-CH2-S(=O)-S-CH2-CH=CH2)[3][2][4][5],硫代亚磺酸(R-S(=O)-S-R)一族。
大蒜素 | |
---|---|
IUPAC名 2-propene-1-sulfinothioic acid S-2-propenyl ester | |
英文名 | Allicin |
别名 | 蒜辣素;蒜素;大蒜辣素;二烯丙基二硫-氧[S]化合物;大蒜新素 |
识别 | |
CAS号 | 539-86-6 |
PubChem | 65036 |
ChemSpider | 58548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JDLKFOPOAOFWQN-UHFFFAOYAO |
Beilstein | 1752823 |
EINECS | 208-727-7 |
ChEBI | 28411 |
KEGG | C07600 |
MeSH | Allicin |
IUPHAR配体 | 2419 |
性质 | |
化学式 | C6H10OS2 |
摩尔质量 | 162.28 g·mol⁻¹ |
密度 | 1.112 g/cm3(20/4℃) |
熔点 | <25 °C |
沸点 | 80~85 °C(0.2kPa,分解) |
折光度n D |
1.561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性质
大蒜素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强烈的大蒜臭、味辣。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氯仿互溶。水溶液呈微酸性。对酸稳定,对热碱不稳定。蒸馏时分解。静置时有油状沉淀物产生。不稳定,23°C时可在16小时内分解。[6]
生产
一般从大蒜的鳞茎(大蒜头)中提取,也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用间氯过氧苯甲酸氧化二烯丙基二硫醚可得外消旋大蒜素。[7]
1944年首先由 Cavallito 分离出来。[8]
产生
一般认为,大蒜素的产生过程是大蒜粉碎后它所含的不稳定的蒜氨酸(1)经蒜氨酶分解为烯丙次磺酸(2)和脱氢丙氨酸(3),
然后不稳定的脱氢丙氨酸(3)立即分解为丙酮酸和氨,而两分子烯丙次磺酸(2)则歧化为烯丙亚磺酸(4)与烯丙硫醇(5),它们继续失水生成大蒜素(6):[9]
大蒜形成风味的机理与葱头十分相似,但粉碎过程中不会生成具有催泪性的中间体硫丙醛-S-氧化物。大蒜素对昆虫和微生物有一定的毒性,它的产生是大蒜抵挡昆虫进攻的自我防御机制。[10]
分解
大蒜素遇热分解为烯丙次磺酸(3)和烯丙硫醛(7),后者在常温下发生Diels-Alder反应,二聚成3-乙烯基-1,2-二硫杂-5-环己烯(8)和2-乙烯基-1,3-二硫杂-5-环己烯(9)等。[11]
大蒜素在水和油介质中的分解产物有二烯丙基硫醚(包括二烯丙基一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二烯丙基四硫醚等)、乙烯基二噻己烯和阿藿烯等:[12]
代谢
在体内很快被吸收。在血液中分解为烯丙硫醇(Allyl mercaptan)(2)。后被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化为甲基烯丙基硫醚(3),从肺中排出。
功效
一些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表明大蒜素有抗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3]、抗真菌[8]、消炎、抗氧化[14][15][16]、抗血栓[17]、降血压[18][19]、维持脂蛋白平衡、防治动脉硬化[20][21] 等功效。
一个2007年的临床试验结果是,对于胆固醇水平较高的病人,大蒜素不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22]
2009年,Vaidya、Ingold 和 Pratt 的研究表明大蒜素的生物功效主要是由大蒜素分解产生的2-丙烯次磺酸造成的,该化合物不稳定,很快便与体内的自由基发生反应使之失活。[23]
用途
参见
- 二烯丙基二硫
- 二烯丙基三硫(大蒜新素)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