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大白鲨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 英语:Great white shark),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官方中文学名为噬人鲨[3]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官方中文学名为食人鲨[4],又名白鲛食人鲛、白鲨,俗称白色死神[5][6][7]是一种大型的掠食性鲨鱼,出没于各个主要的大洋,在所有主要沿海表面水域都能找到。大白鲨最早的化石出现于中新世,是噬人鲨属(Carcharodon)唯一现存的成员,属于活化石物种。它的体型引人注目,较大的成年雌性个体可以长到6.4米(21呎)以上,体重可达1,905-2,268千克(4,200-5,000磅)。[8][9][10]然而,大多数都比较小,雄性和雌性平均测量为3.4至4.0米(11至13呎)和4.6至4.9米(15至16呎)[9][11]

事实速览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
大白鲨
化石时期:16–0 Ma[1]
中新世至今
与人类体型的对比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亚类: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目: 鼠鲨目 Lamniformes
科: 鼠鲨科 Lamnidae
属: 噬人鲨属 Carcharodon
种:
大白鲨 C. carcharias
二名法
Carcharodon carcharias
(Linnaeus, 1758)
全球出没地点
异名
  • Squalus carcharias Linnaeus, 1758
  • (Carharodon carcharias Linnaeus, 1758)
  • Squalus caninus Osbeck, 1765
  • Carcharias lamia Rafinesque, 1810
  • Carcharias verus Cloquet, 1817
  • Squalus vulgaris Richardson, 1836
  • (Carcharias vulgaris Richardson, 1836)
  • Carcharodon smithii Agassiz, 1838
  • Carcharodon smithi Bonaparte, 1838
  • Carcharodon rondeletii Müller & Henle, 1839
  • Carcharodon capensis Smith, 1839
  • Carcharias atwoodi Storer, 1848
  • Carcharias maso Morris, 1898
  • Carcharodon albimors Whitley, 1939
关闭

大白鲨体型庞大,是世上现存最大的掠食性鱼类,为许多海洋哺乳动物的主要天敌,另也会猎食海鸟和其他鱼类等一切能捕杀到的海洋生物。大白鲨与多数鲨鱼相同是机会主义者,于适当时机见到适合的猎物就会攻击,并无所谓理不理想的猎物。相较之下公牛鲨攻击人类的纪录远比大白鲨攻击纪录来的多,甚至有些公牛鲨攻击事件常被误认为是大白鲨攻击。[12]

此物种现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2]同时亦出现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二中。[13]

Remove ads

分类

卡尔·林奈于1758年首次给予此物种分类学名,称之为“Squalus carcharias”。随后,生物学家安德鲁·史密斯起了“Carcharodon”作为其属名,结合先前林奈所给的名称,就成了现今大白鲨的分类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Carcharodon”源自于拉丁文中,意指“尖利”或“锐利”的“karcharos”及指“牙齿”的“odous”两字。[14]

大白鲨最早出现于中新世中期。最古老的化石已经有一千六百万年之久,[1]但是它们的系统发生仍存有争议。原先的理论是大白鲨与史前鲨鱼巨牙鲨来自于同一个祖先。它们的身体结构拥有不少相同或近似的特征,这使不少古生物学家都坚信这个理论,而后者也因此被归入同一个分类属内,并获命名为“Carcharodon megalodon”。不过,后有学者指出,巨牙鲨与大白鲨只是远亲,大白鲨应与远古的一种鲭鲨(学名为“Isurus hastalis”)更为接近。此说法获一套于1988年出土、包含222颗牙齿及45块脊椎骨的哈贝尔鲨Carcharodon hubbelli)化石所印证,此鲨鱼后被认为是大白鲨与远古鲭鲨的中间物种。[15]另外,巨牙鲨也被建议归入另外的拟噬人鲨属Carcharocles),但此仍存有争议。[16]

Remove ads

分布

大白鲨出没于几乎所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海区。这些地区的水温在12—24°C(54—75°F)等。它们多集中在美国大西洋东北区及加州海岸)、智利南非日本大洋洲海域,另也包括地中海。南非干斯拜英语Gansbaai对出的海岸为其中一个发现过最密集种群的聚集地。[17]

大白鲨属浮游鱼类。常出没于同样为浮游生物的海豹海狮鲸目动物及其他鲨鱼等的活动地区,但也曾在海底1200米处发现过它们的踪影。[18]

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出没于加州海岸的大白鲨都会迁移到一处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夏威夷之间的海区。它们会在那里停留约100天的时间,然后再回到下加州。路途中,它们以低速游动前进,并会潜入水深近900米的区域。除此,是次研究的对象还包括一只在南非海岸被打上追踪标签的大白鲨。研究人员发现,这只鲨鱼移动到了澳大利亚海区,并在一年后又重返当初的起点。此观察结果打破了以前一直认为大白鲨只出没于海岸区一带的看法。不过,迁移的目的及它们在目的地究竟做了些什么,还是没有一个解释。答案有可能是季节性猎食或交配[19]再者,另一项研究同样也在一只南非大白鲨“妮可”身上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这只鲨鱼从南非足足游了两万公里来到澳大利亚西北海区,旅途花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20]

Remove ads

特征与习性

生殖

大白鲨是卵胎生的鱼类,卵在雌鲨的子宫中成熟,幼鲨孵出后继续待在子宫并继续生长直到出生。每胎可能产出6~20尾幼鲨,刚出生的幼鲨约1.2~1.5米。

食性

大白鲨食性广,以鱼类、海洋哺乳类、海洋爬虫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海鸟为食。由于海豹鲔鱼海豚等都是游泳快速及敏捷的猎物,因此大白鲨能成功捕获的机会很低。为了有效捕捉猎物,大白鲨一般采取突击。牠们首先会尾随在猎物身后90米一段时间,再潜入水底埋伏,由于大白鲨的背部呈深色,海狮于水面难以察觉大白鲨的存在。当大白鲨确认猎物,便从下至上向猎物攻击。一般攻击情况下,第一击会令猎物重伤,这时大白鲨会停止任何攻击,直至猎物失血过多死亡后,再以温和的方式享用猎物。当猎物是以高速前进时,大白鲨甚至会跃出水面攻击猎物。

大白鲨也会吃腐烂的鲸鱼尸体,当一些大型鲸鱼死亡搁浅,腐肉气味通常会吸引一大群大白鲨觅食,在食用鲸鱼尸体时,体型较大的大白鲨会率先享用。

游速及体温

大白鲨的瞬间游速可达时速约56公里。大白鲨属少数半恒温的动物,牠们利用因流过尾部肌肉而升温的静脉血来保持动脉血的温度,以此效果保持在摄氏23至26的温度。

保育状况

与虎鲸的种间竞争

在两者猎物相互重叠的地区,大白鲨与虎鲸存在种间竞争。[21]

以下是虎鲸攻击大白鲨的纪录:

1997年10月4日,美国法拉隆群岛一只大约4.7-5.3m的雌性虎鲸将一只大约3m大白鲨上下颠倒并固定长达15分钟,使之进入强直静止状态,最终鲨鱼窒息而死,随后虎鲸开始啃食死去鲨鱼的肝脏。[22]

2015年2月,游客于南澳林肯港发现6条虎鲸(包括2条幼鲸),捕食一条大白鲨,这时南澳海域大白鲨集体消失,直到66天后才又观测到大白鲨返回南澳海域。[23]

2017年5月,四条大白鲨于南非海域遇害,体长分别为(4.9米母鲨、3.4米雄鲨、4.2米雄鲨、4.1米雄鲨),同样使得南非大白鲨集体消失,直到60天后才又观测到大白鲨返回南非海域。[24]

2019年11月,位于南非莫塞尔湾,有人拍摄到虎鲸追捕其中的大白鲨时,在附近的大白鲨不怕虎鲸。[25]

据《每日邮报》报导,南非东开普省尼亚拉河口(Nyara River)在2024年出现一具被冲上沙滩的大白鲨遗体。海洋生物学家汤纳(Alison Towner)指出,大白鲨遗体惨遭分尸,其体内的肝脏消失不见。当他们将其遗体带走检查时,发现其腹中竟有一具海豚遗体,海豚遗体在鲨鱼腹内被整齐地切成四块,这表明鲨鱼在吞食海豚后,尚未消化便遭其他生物攻击。研究人员将鲨鱼和海豚的遗体重新拼凑后,发现鲨鱼的肝脏几乎完全消失,仅剩下一小块残余。此外,他们还在鲨鱼头上发现了疑似虎鲸的齿痕,最终证实杀死鲨鱼的生物就是虎鲸[26]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