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寺

位於臺灣臺南市白河區的寺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仙寺map

大仙寺,常称作火山大仙寺白河大仙寺关仔岭大仙寺大仙岩(岩),俗称旧岩,位于台湾台南市白河区关子岭,是台南市直辖市定古迹[1][2][3]:9禅门临济宗佛寺,与俗称新岩的火山碧云寺合称为南瀛八大景之“关岭云岩”[4]。又相传大仙寺位在“仙人抛网”灵穴上,而碧云寺则位在“半壁吊灯火”灵穴上[1][2][3]:9

事实速览 大仙寺, 基本信息 ...
大仙寺
Thumb
大仙寺山门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台南市白河区仙草里岩前1号
宗教佛教
本尊释迦牟尼佛
例祭以下日期均为农历:
  • 正月初一至十五:万佛大法会[1]
  • 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诞辰[1]
  •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1]
  • 七月十五:兰盆胜会大法会[1]
  • 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诞辰[1]
建筑详情
本殿构造重檐歇山式
开山时间 大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
地图
Thumb
关闭
事实速览 白河大仙寺, 位置 ...
白河大仙寺
Thumb
大仙寺大雄宝殿
位置 台湾台南市白河区仙草里岩前1号
坐标23.33954°N 120.47457°E / 23.33954; 120.47457
建成时间 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
官方名称白河大仙寺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寺庙
评定时间1985年11月27日
详细登录资料
Thumb
白河大仙寺
白河大仙寺
白河大仙寺在台南市的位置
关闭
Thumb
大仙寺观音宝殿 (前) 与改筑中的三宝殿 (后)

建筑风格不同于台湾一般寺庙,大雄宝殿整体外貌仿日本佛教建筑,内部主导为北部漳派首席大木匠陈应彬、及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师,可说是以闽南寺庙建筑为体,以日本佛寺外貌为表,另创佛寺新面貌。

沿革

创建由来

关于大仙寺的由来,有两种说法[1][2][3]:9。第一种说法是创建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1701年),据说当时创寺的参彻禅师从福州鼓山迎奉一尊观世音菩萨来台,某日来到白河仙草埔时,暂将菩萨像放于一石上,之后要前往他处时却发现菩萨像仿佛被黏在上面一样无法移开,禅师认为是菩萨有意在此渡化大众,遂在此结庐讲经,是为大仙寺之始[1][2][3]:9、10

第二种说法是创建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之说,相传永历二十年(1666年),参彻禅师受到陈永华邀请来台讲佛法,驻锡于赤山龙湖岩,成为龙湖岩的开山祖师[1][2][3]:10。后来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路经关仔岭,见此地山明水秀而决定结庐定居[1][2][3]:10。之后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从龙湖岩迎来一尊观世音菩萨,因禅师深获重人敬仰,遂集资建庙,是为后来的大仙寺[1][2][3]:10

而根据大仙寺所藏的《大仙岩沿革三字经》记载:“……肇建时,康熙君,四十年,名僧侣,参彻师,福建省,出龙岩,身佩佛,渡海来,地游遍,到岩井,憩石几,佛不动,知有缘,居此地,草庵建,此为先。……”可知寺方本身是采信第一种说法,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大仙寺的开山祖师均为参彻禅师[2]

清治时期

二代住持鹤龄禅师在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为兴建圣殿彰显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慈悲襟怀,乃到周边地区募款,最后在仙草埔、坑内、白水溪、岩前、三层崎等地居民支持下得款六百银元,得以建造佛殿一座,并正式取名大仙岩[1][2][3]:10。当时所兴建的佛殿位置,一说在现在的大山门前停车场竹林间[3]:10,另一说在小山门的右前方[2]。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嘉义县营参府军官洪志高与鹤龄禅师募金一千银元重修[1][2][3]:11

而在嘉庆元年(1796年),鹤龄禅师之徒应祥禅师据说精通堪舆,在枕头山觅得“半壁吊灯火穴”,遂在此结庐作为晚年静养之地,并从大仙岩迎来一尊观音[1][3]:11。之后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该处兴建佛寺,即为“碧云寺”,从此大仙岩遂被称为“旧岩”,碧云寺为“新岩”[1][3]:11

嘉庆十四年(1809年),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元配范夫人逝世,为卜墓园于大仙岩初址,乃鸠资将初建佛殿迁移至大雄宝殿现址[1][2][3]:11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王得禄敬献“大发慈悲”匾[3]:11。次年(1818年)第四代住持允谦禅师与王得禄募得一千元重修殿宇[1][3]:11。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王得禄立“重兴大仙岩庙碑”[3]:11,同年元配范夫人之棺运抵台湾,得禄将之葬于佛殿旧址,现遗迹犹存。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附近牧童放牛破坏墓园,王得禄乃立“保护范夫人墓处示禁碑”,严禁放牧[3]:12

同治八年(1869年)斗六都阃府都司吴志高募金五百银元修缮大殿[1][3]:12

日治时期

光绪二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台湾割日,抗日人士林添、黄玉麟、黄振等人以碧云寺为据点,日军包围碧云寺,大仙岩亦遭波及,是以劫后香火甚微,寺宇荒废[1][3]:12。之后局势安定下来,董事林家珍试图募款修建但未成[3]:20

大正四年(1915年),大仙岩管理人暨台湾斋教龙华会会长廖炭[注 1],为挽回寺运,得到临济宗妙心寺派之助,特往日本内地视察,返台后得沈得临住持(德融禅师)鼎力支持,且有仙草埔仕绅朱保罗、吴顺安等人协助,最后募得基金伍万玖仟圆,仿奈良东大寺,重建大雄宝殿,并创设大仙岩书房(今仙草国小前身)于寺前[1][3]:12、13。大正五年(1916年),由信徒代表组织后援会主持事务[注 2][1]。大正六年(1917年),迎来京都妙心寺阿弥陀佛像。大正十四年(1925年),大雄宝殿落成[1][3]:13,随后又迎来印度白玉佛像。

昭和五年(1930年)冬至,嘉南地区发生大地震,寺宇倒塌,大雄宝殿毁损,事后由施乌抛居士募款重修,然限于经费,仍留下不少残缺处,陆续于二战后逐年修复[1][3]:13。昭和六年(1931年),原隶属大仙寺之碧云寺因不满重修问题,就此独立,大仙岩正式改名大仙寺[1][3]:14。原本大仙岩与碧云寺的管理人均是廖炭,但碧云寺部分信众认为廖炭只注重大仙岩的经营,最后番社庄(今东山区)庄长陈按察在该年(1931年)向法院提告[注 3],后来白河庄长[注 4]林占春等人出面调解,廖炭乃将碧云寺寺产全部交给番社庄人士管理,才平息此纠纷[3]:14

昭和十九年(1944年)在皇民化运动的背景下,大仙寺寺产被白河街役场占有[3]:14。街役场对此成立财团法人后援会,由白河街长“五十里子之作”兼任后援会会长,寺务由街役场派员驻寺处理[1]

中华民国时期

二次大战后,在当地仕绅何火炉等人努力下,始自后援会取回寺产,并正式在民国36年(1947年)组织董事后援会,首任董事会委员长即是何火炉[1][3]:14。之后请开参禅师为第九任住持,海静师为监院,何火炉、吴石、吴清池等人被选为财产管理人,另聘苏祈财为外务监院[1][3]:14

民国37年(1948年)大仙寺募款兴建观音殿,于民国39年(1950年)落成[3]:14、15。该年(1950年)也建了南北报恩塔与内山门,隔年(1951年)又兴建大雄宝殿南北侧两廊香客楼房[1][3]:15

民国42年(1953年)1月15日,开参禅师举办为期十五天的传授三坛大戒活动,这是战后以来台湾佛教界首度传大戒,史称大仙寺传戒[5][6]。此外该年(1953年)因大仙寺人士[注 5]出任中国佛教会台南县支会首届理事长,会址遂设于大仙寺[1][3]:15。同年(1953年)也募得1百多万兴建三宝殿,次年(1954年)建斋堂与三宝殿两侧楼房[3]:15[1]。民国45年(1956年)经政府核准成立管理委员会[注 6],首届主任委员是吴八居士[3]:15

民国53年(1964年)白河大地震,大雄宝殿外沿石柱倾斜、观音殿全毁[3]:15[1],第九代住持开参禅师率寺众连夜挑土补强,才保全殿宇。事后四方信众再发起重建,募得70多万,之后重建工程在民国55年(1966年)完工 [3]:15[1]。民国58年(1969年)因为当时大仙寺土地登记在部分信徒名下,为避免日后发生纠纷,经全体信众同意后成立“财团法人大仙寺”,寺产移到法人名下[3]:15[1]。该年(1969年)6月成立董监事会,首届董事长为黄吉居士[3]:16[1]

民国75年(1986年),大仙寺委托台北市城乡工程顾问公司规划“台南县大仙寺整体发展事业细部计划”,逐年兴建游、香客休息套房大楼、大餐厅、大会议厅及民众活动中心等设施,以方便游客、香客造访,提供机关团体学校来此举办活动[3]:16。民国92年(2003年)起开始重建三宝殿、准提殿、祖师殿,于民国106年(2017年)完工,并在该年11月12日举行重建圆成圣像开光敷座大典[4]

历任住持

以下为大仙寺历任住持[1]

  1. 参彻禅师
  2. 鹤龄禅师
  3. 应祥禅师
  4. 允谦禅师
  5. 心下禅师
  6. 心西禅师
  7. 瑞入禅师
  8. 德融禅师
  9. 开参法师为第九任住持开参祖师为重兴祖师
  10. 心静法师
  11. 传证法师[7]
  12. 圆智法师

供奉神祇

传说

传说王得禄将范夫人下葬之后,因难以忍受大仙寺的“暮鼓晨钟”,乃多次向王得禄托梦,之后王得禄就命人将大仙寺内的钟鼓破坏,将碎片挂在寺前大榕树上示众[2][3]:18。之后这些碎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需要金属的日本军方带走[2][3]:18。而在王得禄去世后,范夫人在道光廿四年(1844年)被子孙迁到王得禄墓合葬,遗留的墓园建材日后被用作纳骨塔的基石[2][3]:18。另外三宝殿前的阶梯上的石狮,据说也是当年范夫人墓的一部分[2]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