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丁,年轻力壮的男子,亦称为“丁壮”。坊间有以“小壮丁”一词来称呼“小男孩”。

“壮丁”一词在中国大陆往往特指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参军入伍的青壮年男子,但在台湾没有这种特殊含意。历史上曾发生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队强征壮丁的现象,称为“抓壮丁”。[1]淞沪战役后,国军精锐力量大量减员,基本上消失殆尽,急需补充兵员。所征来的新兵,根本没有被当作人看待,受到虐待,导致壮丁大量逃脱兵役或死亡,[2]即使下了部队,“粮饷待遇既微,致士兵恒苦营养不良,骨瘦如柴。医生、药品均极缺乏”。[3]冯玉祥曾抱怨:“壮丁之征调,没一点准则……乱拉、乱抓、乱卖。”对此蒋介石特电各战区总司令,要求:“严禁所部在战区内招兵拉夫,一经查明,必以其直接上官违令是问。”[4]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兵员征补困难,军队强拉壮丁仍无法杜绝。逃跑更是民众对抓壮丁的抵抗,壮丁逃跑是抗战时期征兵的一大难题。[5]还有地方乡、保长将士兵的安家费、壮丁费的方式中饱私囊。军法执行总监何成濬说,“抗战以来,成绩最不良者为役政。”[6]面对困境,蒋介石曾经下令枪决当时主管征兵的兵役署长程泽润,但仍未能改变当时的征兵乱象。自1939年实行新兵役法起,到1943年5月止,全国所征壮丁将近1200万人。[7]据1945年1月统计,全国兵员编制为324万人,但缺额为69万人。[8]这还不包括虚报偷吃空额的成分。可见,抗战后期国民政府部队腐化程度已无可复加。四川方言话剧《抓壮丁》就是以讽刺的角度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四川农村的事例。

注释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