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森式铁路车票(Edmondson railway ticket),中国大陆称为硬板票[1],台湾称为名片式车票[2][3]、硬票[4] ,是一种使用在铁路的售票形式,可作为票价和会计的凭证,由原本担任橱柜制造者的一位英国铁路站长汤马斯·埃德蒙森(Thomas Edmondson)于1840年代发明[5],并以其姓氏命名该型车票[5]。
1842年起英国的铁路清算所开始大量使用,后来并成为车票的标准格式[6]。自1980年代起,由于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的铁路售票系统陆续更新为电脑联网售票,埃德蒙森式铁路车票日渐式微。
车票格式
本型车票最原始规格是是印制在裁切为尺寸1.21 x 2.25英寸(3.09 x 5.71公分)的硬纸板并编号。车票出售时会使用特制机器印上日期。不同地点和车种的车票都会储存在可锁上的柜子。并以不同的颜色和印刷方式作为车票的分别。
一般来说,半价的车票(例如孩童票)会将车票下端剪断线以下(横式印刷则位于右方)部分剪去,剩余部分作为成人一半票价的半价车票,被剪下的部分可作为凭证,亦节约印制成本。但因此种设计在未经剪去剪断线以下的车票(全票)由站方回收而未迳作废的情形下,在账目会计上所隐含的弊端可能性,一些铁路营运机构改以分别印制半价车票。
车票的背面可能会印上铁路公司的运输规定或车票编号。
各国使用状况
英国铁路已于1990年2月停止使用本型车票[5]。但在英国的部分保存铁道仍有使用,例如泰尔依铁道、莱顿巴扎德轻便铁路。在风信子铁路的 Sheffield Park 车站甚至可参观车票印制过程。
埃德蒙森式车票曾大量使用在许多国家。欧洲的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匈牙利、波兰、瑞士。欧洲以外的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也曾使用。在大多数国家本型车票已在1980或1990年代停用。
瑞士直到2007年12月仍有部分车站使用本型车票,尤其是雷蒂亚铁路所属车站[7]。在瑞士本型车票由 Druckerei Aeschbacher 公司印制[8]。
澳大利亚只有保存铁道或观光铁道仍在使用本型车票,例如普芬比利铁路。
印度已登录世界遗产的尼吉里高山铁路至今仍使用本型车票。
斯里兰卡国家铁路至今仍使用来自荷兰的二手机器印制埃德蒙森式车票。
中国大陆在民国初年就已使用本型车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仍继续使用硬板票,尺寸长5.7公分,宽2.5公分,已于2007年停用[9][10]。目前中国大陆的火车票大小与信用卡(ISO 7810)相同。
日本大多数地方性铁道至今仍在使用本型车票,日语将该型车票称为“硬券”,共分成四型;长5.75公分,宽3公分的称为“A型券”,长5.75公分,宽2.5公分的称为“B型券”,长6公分,宽5.75公分的称为“C型券”,长8.5公分,宽3公分的称为“D型券”。
台湾在台湾铁路管理局第二代电脑售票系统的1993、1999和2001年三波所属车站售票系统电脑化及后续票务系统扩增以后[11],绝大多数车站已不再贩售此型车票,仅余少数车站仍在出售。2024年因原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改制为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原印有铁路局的此型车票至此绝版,已印制的车票也再次在局部车站面临票面资讯修正、停售或上缴的问题,不过各车站对此亦有不同应对。在特定场合台铁仍会以本型车票印制纪念票发售[12]。台湾铁路管理局的本型车票在中坜车站南方的票务中心印制[13]。阿里山森林铁路和已停办客运的台湾糖业铁路、台湾盐业铁路也曾使用此型车票。
收藏
埃德蒙森式铁路车票因为可以长期保存[14],且其印刷在票面的讯息可反映车站设立、废除、更名资讯、车种和路线等铁路历史,因此吸引许多人收藏[15][16][17][18]。在台湾和日本由车站名衍伸出的吉祥语车票更是相当有名的纪念品[19][20][21]。
图片集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