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暨研究所(英语: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inophone Literatures),简称东华华文,成立于1996年,为国立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员之一,前身为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汉学家郑清茂担任创系主任,以横跨世界古典至现代之文学研究与创作著称,培育无数台湾知名文学作家,继国立东华大学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之后,为文坛近年来兴起的“东华帮”起源之一。[1][2][3][4][5]
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暨研究所 | |
---|---|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inophone Literatures | |
旧称 | 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
类型 | 文学创作、学系、研究所 |
地址 | 台湾花莲县寿丰乡 |
建立日期 | 1996年8月1日 – 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2010年8月1日 – 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 |
隶属 | 国立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网站 | SILI.NDHU.edu.tw |
1996年,世界著名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家王靖献(笔名杨牧)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汉学教授郑清茂、颜崑阳、王文进等四位著名文学家汇流至国立东华大学,创办他们梦想中的文学院,并期望能培育掌握现代文化脉动与实务能力的新世代文学人才,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成为一所结合理论与实用、独树一格的学术格局、横跨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文学之中文系。[6]
2010年,因应国立东华大学与国立花莲教育大学合并,“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更名为“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并结合中国语文学系、台湾文化学系、民族语言传播学系、民间文学研究所共10位教师,继续耕耘原有的文学创作,并发展当代国际文学研究重视的“华文文学”(Sinophone Literatures)新兴议题,开拓全新的文学领域,现颁授文学学士/B.A.、文学硕士/M.A.(文学暨文化研究组)、艺术创作硕士/M.F.A.(创作组)。[7][8]
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简称创英所),前身为创作与英国文学研究所,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杨牧协助创办,隶属于英美语文学系,为全华人世界第一家以创作取代论文写作授予艺术创作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学位之研究所,师资阵容结合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郭强生、文学作家暨翻译家曾珍珍、华文小说家暨翻译家李永平,为近年华人文坛兴起的“东华帮”之起源。2010年,因应与花教大整并,创英所并入华文文学系,成为现今“华文文学系硕士班创作组”。[3][9][10][11][12][13]
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的师资研究领域涵盖世界文学、女性文学、原住民文学、报导文学、动物文学、自然书写、家族书写、创意书写、影视剧本、古典戏曲、现代戏剧、舞台剧本、编辑策展、现代诗、小说、华语语系、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史、传播理论、民间文学、古典文学、先秦思想、神话、楚辞、诗经、文化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等。[14]
1996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国际著名诗人杨牧返台,于担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院院长期间,将欧美大学的驻校作家制度引进华大校园内,让知名作家有机会走进校园进行教学、创作与交流,首任驻校作家为知名现代诗作家痖弦,后有乡土文学作家黄春明、台湾现代诗诗人郑愁予、自然文学作家刘克襄等知名华语文学作家。[15]
作家 | 驻校学期 | 驻校活动 |
---|---|---|
痖弦 | 88学年 |
文学讲座 |
黄春明 | 89学年 |
文学讲座 |
罗智成 | 90学年 |
文学讲座 |
施叔青 | 91学年 |
文学讲座 |
庄因 | 92学年 |
文学讲座 |
郑愁予 | 93学年 |
文学讲座 |
庄信正 | 94学年 |
文学讲座 |
林俊颖 | 95学年 |
文学讲座 |
陈雨航 | 96学年 |
文学讲座 |
林正盛 | 96学年 |
文学讲座 |
马森 | 97学年 |
文学讲座 |
小野 | 98学年 |
文学讲座 |
陈列 | 98学年 |
文学讲座 |
刘克襄 | 98学年 |
文学讲座 |
蓝博洲 | 99学年 |
当代华人作家系列、报导文学写作、创作论、小说创作 |
林黛嫚 | 100学年第2学期 |
小说创作、文化创意产业专题 |
庄信正 | 100学年第2学期 |
文学批评专题、散文创作 |
鸿鸿 | 101学年 |
舞台剧本写作、策展与实务制作、诗创作、舞台剧本专题 |
锺文音 | 102学年第1学期 |
创意书写、小说创作 |
黎紫书 | 102学年第2学期 |
华文文学选(四)马华文学、小说创作 |
傅月庵 | 103学年第2学期 |
文学讲座(“台湾书评时代的兴起与没落”、“战后台湾的大众出版与阅读”)[16][17] |
张翎 | 103学年第2学期 |
文学讲座(“从《余震》到“唐山大地震”:张翎小说与冯小刚电影的互文”、“《一个温州的女人》x《空巢》 --女性的离/返”、“从张翎的作品谈华人作家的版权与传播”、“想像力和现实在文学创作中的关系”、“从蛹到蛹:我的写作历程”)、“华工纪录片”放映暨导览[18] |
李进文 | 104学年第1学期 |
文学讲座(“座谈-- 作与出版的现在或者未来”、“在想你的夜读情诗”、“现代诗的写作”)[19] |
朱晓军 | 104学年第2学期 |
文学讲座(“报导文学的现状与趋势”、“编辑出版新趋势”、“报导文学的创作特点”)[20] |
陈冠中 | 105学年第1学期 |
文学讲座(“我的《偶然》写作史:我是香港作家?我来自台湾?”、“盛世中国,人皆裸命--我对当代中国的看法”)[21] |
杨泽 | 105学年第2学期 |
文学讲座(“我的文青时间 — 重印两本少作《蔷薇》、《仿佛》的因缘”、“从古诗十九首到新诗十九首”)、杨泽诗作朗诵会[22] |
毕飞宇 | 106学年第1学期 |
文学讲座、小说指导课(之一)、小说指导课(之二)[23] |
张系国 | 106学年第2学期 |
文学讲座(“张系国的小说创作理论”、“乔治欧威儿的生平和创作”、“张系国的科幻小说工作坊”)、与驻校作家有约[24] |
许悔之 | 107学年第1学期 |
文学讲座(“给自己一首诗”、“编辑与美学”)[25] |
吴晟 | 107学年第2学期 |
文学讲座(“我的爱恋、我的忧伤--作家的社会参与”、“我的诗文故事--念诗、听歌与讲故事”)、与驻校作家有约[26] |
东山彰良 | 108学年第1学期 |
文学讲座(“越境文学、认同问题以及固有观念的相对化”、“作家的日常生活,出道的契机”)[27] |
张惠菁 | 108学年第2学期 |
文学讲座(“从创造的温床开始创造起:作家到出版人的旅程”、“一个写作者的出版观察与分享”)、写作指导时间[28] |
黄丽群 | 109学年第1学期 |
文学讲座(“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创作、出版分析”)、写作指导时间[29] |
陈耀昌 | 109学年第2学期 |
文学讲座(“台湾历史小说写作与历史事件踏查”、“由胡铁花到苦楝花”)、写作指导时间[30] |
贺景滨 | 110学年第1学期 |
文学讲座(“小说家如何创造世界”、“新闻和创作”)、写作指导时间[31]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