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
中国新疆喀什地区首府,中国最西端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新疆喀什地区首府,中国最西端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喀什市(维吾尔语:قەشقەر,拉丁维文:Qeshqer,古称“疏勒”),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处。喀什市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中心。在中亚地区,喀什也是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有“巴扎(集市)王国”之称,有道是“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喀什市 قەشقەر شەھىرى | |
---|---|
县级市 | |
喀什市中心 | |
喀什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标:39°28′05″N 75°59′38″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
语源 | 维译:玉石般的地方 |
政府驻地 | 吾斯塘博依街道人民东路 |
下级行政区 | |
政府 | |
• 市长 | 伟力·阿西木 |
• 市委书记 | 药宁 |
面积 | |
• 总计 | 1,003.39 平方公里(387.41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782,662人 |
• 密度 | 780人/平方公里(2,020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392,730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新疆时间(UTC+6) | |
邮政编码 | 844000 |
电话区号 | 998 |
车辆号牌 | 新Q |
行政区划代码 | 653101 |
网站 | 喀什市政府网 |
喀什的维吾尔语、蒙古语等阿尔泰语言名称“哈实哈儿”源自印度-伊朗语伽师
注意“维吾尔化”的拼读并未完全保证元音和谐,因为在本土词中辅音“k̂”是k在结合后元音“a、o、u”时的变体,此处则强行与“ä”相拼。在亲缘语言柯尔克孜语和哈萨克语中,“ä”则被“k̂”同化为“a”(قاشقار K̂axk̂ar)。
年 | 城市名 | 政权 | 注释 |
---|---|---|---|
≈ 前2世纪 | 疏勒 | 疏勒国 | [Note 1] |
≈ 前177 | 匈奴 | ||
前60 | 西汉 | ||
1世纪 | 匈奴、月氏 | ||
74 | 东汉 | [Note 2] | |
107 | 北匈奴 | [3][4]:23 | |
127 | 东汉 | [3][4]:23 | |
150 | 贵霜帝国 | [4]:23 | |
323 | 龟兹、柔然 | ||
384 | 前秦 | ||
≈450 | 嚈哒 | [4]:30 | |
492 | 铁勒 | [3] | |
≈504 | 嚈哒 | [3] | |
≈552 | 突厥汗国 | [3][4]:30 | |
≈581 | 西突厥汗国 | [3] | |
648 | 唐帝国 | [3] | |
651 | 西突厥汗国 | [3] | |
657 | 唐帝国 | [3] | |
670 | 吐蕃帝国 | [3] | |
679 | 唐帝国 | [3] | |
686 | 吐蕃帝国 | [3] | |
692 | 唐帝国 | [3] | |
790 | 吐蕃帝国 | [3] | |
791 | 回鹘汗国 葛逻禄炽俟部 |
[3] | |
840 | 喀什噶尔 | 喀喇汗国 | |
893 | |||
1041 | 东喀喇汗国 | ||
1134 | 西辽 (喀喇契丹) |
||
1215 | |||
1218 | 蒙古帝国 | [3] | |
1266 | 东察合台汗国 (蒙兀儿斯坦) |
||
1348 | 东察合台汗国 (蒙兀儿斯坦) |
[3] | |
1387 | |||
1392 | 帖木儿王朝 | ||
1432 | 察合台汗国 | ||
1466 | 杜格拉特 | ||
1514 | 叶尔羌汗国 | [3] | |
1697 | 准噶尔汗国 | ||
1759 | 清帝国 | [3] | |
1865 | 哲德沙尔汗国 | [3] | |
1877 | 清帝国 | [3] | |
1913 | 中华民国 | ||
1933 | 东突厥斯坦 第一共和 |
||
1934 | 中华民国 | ||
1949 | 喀什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为独立政治体首都。 |
喀什古称疏勒,公元前2世纪的疏勒是疏勒国的国都,为塔里木盆地周边印欧语系古吐火罗语部族的居住地。
最早关于疏勒的记载出现于汉朝的汉文文献中。疏勒是丝路在塔里木盆地北路的要冲,通往中亚大月氏、大宛、康居的要道[5],是东西沟通的枢纽[6]。当地居民可能信奉祆教。
前177年左右,疏勒受大月氏扩张压迫,被迫投靠强盛的匈奴,为其三十六属国之一。前128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经过反复争夺,前60年,疏勒被纳入西汉势力范围,受西域都护府节制。西汉末年,汉帝国内乱,势力消退,疏勒再次成为匈奴、大月氏、莎车等势力争夺的战场。《汉书‧西域传》记载:“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7]”到了《后汉书》中已经是“疏勒国,去长史所居五千里,去洛阳万三百里。领户二万一千,胜兵三万余人[8]”。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龟兹王建攻杀疏勒王成,扶植龟兹左侯兜题成为疏勒王。入冬后,东汉派班超绑架兜题,立疏勒王成的侄子忠为疏勒王。此后班超长期以疏勒作根据地,与北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公元86年,疏勒王忠被莎车收买,背叛东汉,被班超发现后斩杀。
公元150年左右,疏勒从属于大月氏部族建立的贵霜帝国,当时贵霜君主为迦腻色伽一世,史称“迦腻色伽大帝”,其治下为贵霜帝国的全盛时期。疏勒跟随贵霜,以佛教为国教。得到奥援的疏勒国力强盛,称霸塔里木盆地南部[9]。到公元220年,疏勒已征服桢中、莎车、竭石、佉沙[10]、西夜和依耐等城邦[11]。
3世纪末,疏勒接连发生宫廷斗争,疏勒王连相杀害,内乱不断[8]。323年,疏勒被龟兹征服,成为附庸。
5世纪时,疏勒一度从属于东来的柔然。6世纪初,月氏的后裔嚈哒帝国趁柔然衰败之机,东进塔里木盆地,疏勒也被嚈哒征服。嚈哒于大漠南北与北魏争雄,并与柔然结盟,广泛活动于阿尔泰山脉以西,疏勒由于地理位置,仍颇受重视。
558~567年间,波斯萨珊王朝和中亚新兴的游牧者古突厥联盟,在布哈拉之战夹杀嚈哒帝国,两国战胜后瓜分了嚈哒的领地与附庸国,疏勒国被纳入西突厥的势力范围。突厥人因为疏勒当地玉石贸易发达,将当地命名为“喀什噶尔”(Khasagar),即“玉城”之意。据托勒密著作,斯基泰人(可能就是汉文记录中的塞种)来自喜马拉雅山(Imaus)彼方的“Kasia Regio”,此词可能与“喀什”有关[12]。
648年起,疏勒开始接受唐帝国安西都护府的保护,唐在疏勒设立疏勒都督府,疏勒成为安西四镇之一。651年,疏勒一度被纳入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势力范围,但在657年,唐帝国击溃西突厥,再次夺得疏勒。此时疏勒国仍受惠于贸易,玄奘法师记载此处为佛教弘盛之国。
663年,唐朝开始与吐蕃的势力竞逐。670年的大非川之战中,唐军全军覆没,疏勒国的宗主权易手,从此疏勒轮流从属于双方,直到692年,唐帝国最终控制了疏勒国。
711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大幅进攻河中地区,传说由屈底波·本·穆斯林领军,一路攻打至疏勒[13][14][15],但从疏勒演变成喀什噶尔的伊斯兰化过程还要再两百年才会发生[16]。
751年,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战役击溃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安西都护府全军回迁汉地,疏勒国转而成为吐蕃和回鹘汗国争夺的对象,最终由葛逻禄部族的炽俟部(Čigil)领有,该部是突厥的一支,其语言发展至今,成为维吾尔语。
九世纪初,蒙古高原上的突厥势力被吉尔吉斯人重击,回鹘西迁,成为天山以南的大宗势力,回鹘在此与突厥混血,文化、语言突厥化(葛逻禄化),建立了喀喇汗国。840年,疏勒被喀喇汗国吞并,改用突厥语名称喀什噶尔作为通名。根据十世纪波斯地理书《世界境域志》记载,九世纪喀什噶尔的首长出身葛逻禄或样磨[17]。 893年,喀喇汗国迁都喀什噶尔,但不久又迁往八剌沙衮。
915年,喀喇汗萨图克·博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喀什噶尔逐渐伊斯兰化。960年,伊斯兰教成为喀喇汗国国教,这使喀喇汗国成为最早的突厥系伊斯兰国家。之后,喀喇汗与信仰佛教的于阗长年战争,于阗在970年一度夺下喀什噶尔[18],在与北宋的通信中曾透露可致赠喀什噶尔的大象[19]。最终,喀喇汗国的优素福‧卡迪耳汗(Yusuf Qadir-Khan)在1006年征服于阗。
1017年,契丹军队西征,引起喀喇汗国内乱,1041年,喀喇汗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喀什噶尔成为东喀喇汗国(哈仑系)首都[20] [21]。西喀喇汗国在1089年亡于塞尔柱土耳其,东喀喇汗国则多存活了40多年。
1134年,西辽征服塔里木盆地,东喀喇汗国臣属于西辽[22],喀什噶尔也连带进入西辽的影响之下。西辽大多采取宗教宽容政策,直到1211年,乃蛮屈出律篡夺西辽帝位,释放之前起兵反抗被俘的东喀喇汗穆罕默德三世,将其送回喀什噶尔,但穆罕默德三世不受当地贵族的欢迎,入城时被刺死于城门洞中,东喀喇汗国宣告灭亡。喀什噶尔不肯归附屈出律,屈出律每逢秋收时节派兵烧毁农作物。三、四年后,喀什噶尔因为饥荒只好归顺。
屈出律原本信奉景教,后在其妻浑忽公主的劝说下改信佛教。喀什噶尔的穆斯林与基督徒被强迫改宗佛教,遭到宗教迫害[23]。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别率军攻打西辽,哲别进入喀什噶尔后宣布宗教自由,西辽屈出律政府惨遭喀什噶尔人民报复,被蒙古消灭。
1225年,喀什噶尔成为中亚察合台汗国的陪都,在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汗位的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在1273-1274年间,马可波罗曾造访该城,在著作中记载其为“Cascar”,城中有不少景教(聂斯脱里派)教会。
1306年,察合台汗国分裂,喀什成为东察合台汗国(蒙兀儿)首都。1353年,东察合台汗秃忽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伊斯兰在喀什噶尔的地位再次上升。1387年,东察合台汗国往北迁都伊犁。1389年,帖木儿起兵,三年后,喀什被帖木尔帝国攻下,直到1432年才被东察合台汗国收复。1466年后,喀什噶尔陷入长期战乱,成为杜格拉特氏族属地。1514年, 萨亦德打败了杜格拉特部埃米尔阿布·巴克尔,建立了叶尔羌汗国,喀什噶尔成为他迁都叶尔羌(今莎车)前的首都。
1680年,喀什噶尔的伊斯兰教白山派领袖阿派克和卓引导蒙古准噶尔汗噶尔丹进军叶尔羌,叶尔羌汗国成为附属于准噶尔的傀儡政权。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汗后,将天山以南置于准噶尔汗国的直接统治之下。
1757年,清朝击败阿睦尔撒纳,毁灭准噶尔汗国。定北将军班第释放了被蒙古人囚禁在伊犁的阿派克和卓曾孙波罗尼都和霍集占。不久二人发动叛乱,史称大小和卓之乱。1759年,征服回疆的清军进驻喀什噶尔,并在当地派驻了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新疆回部的军政要务。
谣传清军将由喀什噶尔进军河中地区,直抵撒马尔罕,河中的军政首领求助于阿富汗国父“珍珠汗”爱哈默特沙。由于清军始终没有攻打撒马尔罕,爱哈默特沙从浩罕撤军,并派遣使节前往北京讨论和卓的地位,但由于阿富汗与锡克人战事频仍,喀什噶尔最终并没有成为爱哈默特沙的关注重点。
1826年(道光六年),和卓张格尔在浩罕支持下发起白山派民变,先后攻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和阗(今和田)四城,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战死。但隔年三月喀什噶尔就被伊犁将军长龄率领清军夺回,尔后张格尔也被清军击败。
白山派民变后,喀什噶尔进入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直到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的七和卓之乱。1857年,倭里罕攻陷喀什噶尔回城,大肆屠杀“异教徒”和“叛教者”,以堆积人头塔而臭名昭著,不久后进攻喀什噶尔汉城未果。两次战事为期均为三个多月,造成严重伤亡。在1864年(同治三年)同治新疆回乱时,阿古柏以喀什噶尔为根据地,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哲德沙尔意为“七城”,指喀什噶尔、和阗、叶尔羌、扬吉沙赫、阿克苏、库车与库尔勒。清国为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最后决定在1872年派出左宗棠攻打阿古柏。1877年,哲德沙尔汗国被清军所灭,喀什噶尔回到大清帝国治下。
新疆历史上曾有异族通婚盛行的时代,在阿古柏统治结束后,有部分维吾尔妇女嫁给汉人。维吾尔族也相信某些族人因历史通婚而具有汉族血统,例如吐鲁番的族人[24]
尽管伊斯兰法禁止穆斯林妇女与非穆斯林结婚,但从1880年到1949年间,维吾尔族妇女常常与汉人通婚,而伊斯兰墓地禁止收葬这种维吾尔女性,维吾尔妇女通过捐赠或在其他城镇购买坟地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汉人,也有印度教徒、亚美尼亚人、犹太人、俄罗斯人和巴达克山帕米尔人(中国识别为塔吉克族)与当地维吾尔妇女通婚的案例[25]:84。尽管不合伊斯兰法,喀什噶尔社会还是接受了维吾尔妇女和汉人男子混血的后代。
1902年1月,俄罗斯海关官员、3名哥萨克人和一名俄罗斯信使邀请喀什噶尔的维吾尔妓女参加宴会,引发了反俄骚动。当时喀什噶尔普遍存在反俄情绪,当地维吾尔民众以保护妇女为由与俄罗斯人发生争端。尽管喀什噶尔并不是以严格教法闻名的城市,但当地居民在被驱散前与俄罗斯人对峙。清政府为了阻止俄罗斯人有借口入侵,只好压制住维吾尔族人[26]:124。
喀什噶尔骚乱后,俄罗斯人向塔什库尔干(萨雷阔勒;色勒库尔)派兵,要求监管塔什库尔干的邮政业务。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人不相信俄罗斯人只会参与邮政事务,当地人认为,俄罗斯人会从清国手中夺取整个地区,并派来更多士兵驻军,因此俄罗斯人未能拉拢塔什库尔干。塔什库尔干当局要求将百姓疏散到叶尔羌,以避免俄罗斯骚扰[26]:125。
1933年夏季,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喀什噶尔爆发1933年喀什战役。维吾尔与吉尔吉斯(柯尔克孜)联军由叙利亚阿拉伯人陶菲格·贝伊率领,企图攻占回族将领马占仓据守的喀什噶尔新城,陷入僵局。九月,陶菲格·贝伊被枪击中腹部,因重伤而退出战事,维吾尔首领铁木尔伯克被斩首,他的头被挂在长矛上,放到艾提尕尔清真寺展览[27][28]。部分汉人部队被吸收到马占仓的军中,其中某些军官穿着第36师马占仓部队的绿色制服;据推测,他们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29]。马占仓在新城坚守到隔年,击退了六次和加尼牙孜麾下维吾尔部队的攻击,重挫维吾尔军[30]。
1933年11月,沙比提大毛拉、穆罕默德·伊敏在喀什噶尔成立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
1934年2月6日,青海回族马家军第36师马福元将军率领回族(东干)军队攻打喀什噶尔的维吾尔吉尔吉斯(柯尔克孜)联军。5月22日,他解了喀什噶尔新城马占仓的围,之后为了报复东突厥对回族的克孜尔大屠杀,喀什噶尔老城有2,000 至8,000名维吾尔平民被回族军队杀死。3月16日,英国领事馆的几名英国公民被第36师打死打伤。4月7日,马家军首脑马仲英抵达喀什噶尔,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发表演讲,要求维吾尔族效忠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宣告灭亡[31][32][33][34]。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由疏勒县析置喀什市。
1981年10月31日,喀什的维汉冲突引来军方镇压,最终导致三人死亡[35][36]。1986年喀什被定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为喀什地区行政公署驻地。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第六个经济特区,享受产业、税收、金融、土地、外贸等特殊扶持政策[37]。
喀什为维吾尔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一直有复杂的民族问题,事件频仍。2008年8月4日,针对中国新疆边防支队的恐怖袭击,造成至少16死16伤。2014年7月,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大毛拉居玛·塔伊尔惨遭杀害[38]。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782662人。[39]
喀什以南为昆仑山脉,以北为天山南脉。喀什噶尔河穿流而过。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绿洲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盛产各种瓜果,有红桃、葡萄、黄杏、苹果、梨、甜瓜、西瓜、石榴、樱桃、酸梅、巴旦木、阿月浑子等诸多品种,并衍生出了规模较大的食品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
全市年平均气温11.8 ℃,降水量60毫米,属典型的温带沙漠气候。
喀什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8.9 (66.0) |
19.8 (67.6) |
29.2 (84.6) |
34.1 (93.4) |
34.5 (94.1) |
38.2 (100.8) |
38.2 (100.8) |
39.2 (102.6) |
35.0 (95.0) |
30.6 (87.1) |
25.2 (77.4) |
19.2 (66.6) |
39.2 (102.6) |
平均高温 °C(°F) | 0.6 (33.1) |
6.1 (43.0) |
14.5 (58.1) |
22.4 (72.3) |
26.7 (80.1) |
30.3 (86.5) |
32.0 (89.6) |
30.9 (87.6) |
26.6 (79.9) |
20.0 (68.0) |
11.2 (52.2) |
2.3 (36.1) |
18.6 (65.5) |
日均气温 °C(°F) | −4.8 (23.4) |
0.4 (32.7) |
8.5 (47.3) |
15.7 (60.3) |
20.1 (68.2) |
23.8 (74.8) |
25.6 (78.1) |
24.4 (75.9) |
19.6 (67.3) |
12.5 (54.5) |
4.4 (39.9) |
−2.8 (27.0) |
12.3 (54.1) |
平均低温 °C(°F) | −9.6 (14.7) |
−4.9 (23.2) |
2.6 (36.7) |
8.9 (48.0) |
13.4 (56.1) |
16.8 (62.2) |
18.8 (65.8) |
17.6 (63.7) |
12.5 (54.5) |
5.4 (41.7) |
−1.4 (29.5) |
−7.0 (19.4) |
6.1 (43.0) |
历史最低温 °C(°F) | −22.3 (−8.1) |
−21.8 (−7.2) |
−10 (14) |
−3.6 (25.5) |
3.7 (38.7) |
6.8 (44.2) |
7.9 (46.2) |
9.4 (48.9) |
3.2 (37.8) |
−3.8 (25.2) |
−11.1 (12.0) |
−21.4 (−6.5) |
−22.3 (−8.1)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2.7 (0.11) |
3.7 (0.15) |
7.2 (0.28) |
5.1 (0.20) |
11.2 (0.44) |
9.1 (0.36) |
9.2 (0.36) |
7.7 (0.30) |
6.3 (0.25) |
5.5 (0.22) |
2.1 (0.08) |
1.6 (0.06) |
71.4 (2.81)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2.2 | 2.1 | 2.3 | 1.6 | 2.9 | 3.5 | 3.7 | 3.7 | 2.5 | 1.1 | 0.6 | 1.7 | 27.9 |
平均相对湿度(%) | 66 | 56 | 45 | 38 | 40 | 40 | 43 | 48 | 53 | 56 | 60 | 69 | 51 |
月均日照时数 | 154.9 | 160.1 | 184.5 | 213.7 | 255.6 | 304.3 | 312.2 | 287.5 | 259.4 | 239.9 | 196.2 | 158.0 | 2,726.3 |
可照百分比 | 52 | 53 | 50 | 54 | 58 | 68 | 69 | 68 | 70 | 69 | 65 | 54 | 61.5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40][41] |
恰萨街道、亚瓦格街道、吾斯塘博依街道、库木德尔瓦扎街道、东湖街道、西域大道街道、西公园街道、迎宾大道街道、和谐街道、学府街道、夏马勒巴格镇、乃则尔巴格镇、兰干镇、多来特巴格乡、浩罕乡、色满乡、荒地乡、帕哈太克里乡、伯什克然木乡、阿瓦提乡、英吾斯坦乡、阿克喀什乡、红河乡、太平乡和广济乡。
喀什在古代曾是一个不同文化的交汇之所,出现过许多著名诗人、学者。目前维吾尔族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八成左右,整座城市洋溢着浓郁的维吾尔族的风情。这里文艺兴盛,手工业发达。无论男女老幼,皆能歌善舞;当地流行的木卡姆舞曲,传遍了天山南北。特产陶器和铜器,历史悠久,颇负盛名。
喀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阿巴和加麻札(墓)是一处家族墓地,绘饰精美,曾被误传为香妃墓。而兴建于公元15世纪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是全疆的伊斯兰教活动中心和喀什的标志性建筑。此外,还有经教学院、佛教洞窟、古代遗址和多处古代墓葬。位于城中心的喀什噶尔老城景区保留了众多历史古建和喀什人的日常生活情景,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古代以佛教为主,后来伊斯兰教在当地占据主导地位。
喀什位于中国进入中亚、西亚等地的国际大通道上,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前沿,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2008年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以外经贸带动的转口、加工型经济正在形成。
经济以农业(主要作物为棉花,小麦)和畜牧业为主,辅有林业,加工业和旅游业。喀什林果总产占全疆三分之一,肉类总产占全疆四分之一,棉花产量居全疆第二位,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冬小麦、大麦、玉米等粮食播种面积460.6万亩,产量158.29万吨。2003年棉花播种面积236.6万亩,产量22.5万吨,2008年收购价在4.0~5.2元/千克。
中国国家发改委2010年初发布《关于2009年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通知》,表示2010年将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等为沿边经济特区。
大英帝国在1890至1948年在喀什设领事馆。虽为英国领事馆,实则由英属印度的政治部(今印度外交部)给薪和遣派人手。清朝至1908年才正式承认其领事地位。1911年升格为总领事馆。[43]
大英帝国驻喀什领事馆的领事夫人们对喀什留下了重要的民族志。首任领事夫人凯瑟琳·马噶特尼(Catherine Macartney)在1931年著《An English Lady in Chinese Turkestan》,记载1890-1918年的丈夫任领事时的生活。末任领事夫人戴安娜·西普顿(Diana Shipton)在1950年著《That Antique Land》的民族志价值最高,记载了1940-1942和1946-1948年丈夫任领事时的生活。末任领事埃里克·西普顿是职业登山家,其著作的民族志价值不及其妻。[44]两本书译为中文并结集为《外交官夫人的回忆》(2010)。
喀什市的上级喀什地区与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在2005年6月24日结成姐妹城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