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魔幻電影系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利波特》(英语:Harry Potter)是根据作家J.K.罗琳所著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系列,该电影系列是英国与美国合拍的电影,由华纳兄弟发行,当中包括八部奇幻冒险电影,从2001年的《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开始,并以2011年的《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2》作结[2][3]。2016年,一个由五部电影组成的衍生前传系列《神奇动物系列电影》,以《怪兽与它们的产地》为该系列的首作,这标志着魔法世界共享媒体专营权的开始[4]。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
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克里斯·哥伦布 (第1–2辑) 艾方索·柯朗 (第3辑) 麦克·纽威尔 (第4辑) 大卫·叶茨 (第5–8辑) |
监制 | 大卫·海曼 克里斯·哥伦布(第3辑) 马克·拉德克里夫(第3辑) 大卫·拜伦(第5–8辑) J.K.罗琳(第7–8辑) |
剧本 | 史提夫·克罗夫斯(第1–4、6–8辑) 迈克尔·戈登堡 (第5辑) |
原著 |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由J.K.罗琳创作 |
主演 | 丹尼尔·拉德克利夫 鲁伯特·葛林特 艾玛·沃森 其他... |
配乐 | 约翰·威廉斯 (第1–3辑) 帕特里克·道尔 (第4辑) 尼古拉斯·霍珀 (第5–6辑) 亚历山大·戴斯培 (第7–8辑) |
摄影 | 约翰·西尔(第1辑) 罗杰·普拉特(第2 4辑) 迈克尔·薛辛(第3辑) 斯瓦沃米尔·伊兹克 (第5辑) 布鲁诺·戴波内尔 (第6辑) 爱德华多·塞拉 (第7–8辑) |
剪辑 | 李察·法兰西斯-布鲁斯 (第1辑) 彼得·霍内斯 (第2辑) 史蒂文·韦斯伯格 (第3辑) 米克·奥德斯利(第4辑) 马克·戴(第5–8辑) |
制片商 | 华纳兄弟影业 盛日影业 1492影业(第1–3辑) Patalex IV Productions(第4辑) |
片长 | 1,179分钟[1] |
产地 | 英国 美国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2001—2011年 |
发行商 | 华纳兄弟影业 |
预算 | $12亿美元(8部电影合计) |
票房 | $77亿美元(8部电影合计) |
该系列电影主要由大卫·叶慈执导和大卫·海曼监制,演员丹尼尔·拉德克利夫、鲁伯特·葛林特及艾玛·沃森分别饰演三位主角:哈利波特、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曾经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执导的四位导演:克里斯·哥伦布、艾方索·柯朗、麦克·纽威尔与大卫·叶慈参与执导工作[5];迈克尔·戈登堡曾为2007年的《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编写了剧本,而其余的剧本则由史提夫·克罗夫斯编写。该系列电影制作历时十多年,主要剧情讲述哈利波特寻求克服自己的头号宿敌伏地魔的故事[6]。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该系列的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哈利波特小说,电影被改编并分拆成两部电影[7],第一部于2010年11月发行,而第二部则于2011年7月上映[8][9]。《死神的圣物1》、《神秘的魔法石》和《死神的圣物2》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50部电影之一,并分别排名在票房第48、47和13位,而《神秘的魔法石》和《死神的圣物2》总收入超过$10亿美元。若没有通货膨胀调整,它是全球票房第二高的电影系列,全球总收入为$77亿美元。
1997年下旬,电影制片人大卫·海曼的伦敦办公室收到罗琳的七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副本。那本小说《哈利波特与神秘的魔法石》,被降级至低优先级书架上,一名秘书在那里发现到它,阅读过后把它交给海曼,并给它积极的评价。结果,原本不喜欢“垃圾标题”的海曼却自己阅读了这本书。罗琳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他开始了制作其中一个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影特许经营权的过程[10]。
海曼的热忱促使罗琳于1999年以£100万英镑($200万美元)的价格把首四部《哈利波特》小说的电影版权出售给华纳兄弟公司[11]。罗琳提出的要求是主要演员必须严格保持英国人的身份,但容许包括许多爱尔兰演员,例如是饰演邓布利多的李察·哈里斯,以及在《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中的法国及东欧演员选角,这是小说中的人物设定[12]。罗琳对出售小说版权表现得犹豫不决,因为她不希望透过出售角色的权利来“让他们控制故事的其余部分”,这将使华纳兄弟能够制作非作者编写的续集[13]。
尽管史提芬·史匹堡最初曾协商为第一部电影执导,但他拒绝了这项提议[14]。史匹堡认为,在他的角度看来,人们对制作这部电影的利润充满了期望。他声称赚钱就像“在桶里射鸭子,就如灌篮,这就如提取十亿美元并将其存入你的个人银行账户一样。没有挑战[15]。”在罗琳网站上的“垃圾桶”部分,罗琳坚持认为,她于电影选择导演方面没有任何作用,并写道:“任何认为我可以(或将会)‘否决’他(史匹堡)的人都需要他们的速记羽毛笔的服务[16]。”
史匹堡离开制作组后,其他导演开始讨论,包括基斯·哥伦布、强纳森·德米、泰利·基咸、米克·纽维尔、亚伦·帕克、胡根·彼德逊、洛·雷纳、添·罗宾斯、布拉德·西尔伯林和彼得·威尔[17]。彼德逊和雷纳都在2000年3月退出了竞选,然后甄选范围缩小到哥伦布、基咸、帕克和西尔伯林[18]。罗琳的首选是泰利·基咸[19]。然而,华纳兄弟公司引用了他于其他家庭电影中的作品,例如《宝贝智多星》和《肥妈先生》影响他们的决定,哥伦布于2000年3月28日被任命为这部电影的导演[20]。
“ | 《哈利波特》是一种永恒的文学成就,一生只出现一次。由于这些小说在世界各地产生如此热情的追随者,因此找到一位对儿童和魔术都具有亲和力的导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想不出比克里斯(哥伦布)更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 | ” |
——罗云素·迪·博纳文图拉,华纳兄弟公司[20] |
史提夫·克罗夫斯被选中为第一部电影编写剧本,因为它没有“适合改编以及接下来的两本书”,他形容改编这本书为“艰难”。克洛夫斯已发送一大堆建议作为电影改编的书籍概要,而哈利波特是唯一一个向他跳出来的人。他出去买了这本书,立即成为其粉丝。在与华纳兄弟公司交谈时,他表示这部电影必须是英国的,并且要忠实于角色[21]。大卫·海曼获确认为这部电影的制片人[20]。罗琳获得了这部电影的大量创意控制权,而哥伦布并不介意这一安排[22]。
华纳兄弟原计划于2001年7月4日那周末发行第一部电影,由于制作时间如此之短,以至于最初提议的几位导演都退出了遴选。最终因为时间关系,上映日期被推迟到2001年11月16日[23]。
电影于2000年9月首度在英国赫特福德郡的华纳兄弟利维斯登工作室拍摄,2010年12月为最后一次拍摄,最后一部电影的后期制作持续到2011年夏季[6]。利维斯登工作室是拍摄《哈利波特》的主要地点,并在2012年作为工作室开放给民众游览(改名为华纳兄弟利维斯登工作室)[24]。
大卫·海曼与他的制片公司盛日影业一起制作了该系列的所有电影,而大卫·拜伦加入《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的执行制片人行列。拜伦后来被任命为最后四部电影的制片人。
哈利波特是一名孤儿,由对他不友善的麻瓜(不懂魔法)阿姨和姨丈抚养长大,他跟德思礼一家居住在英国萨里。在他11岁的生日当天,半巨人鲁伯·海格告诉哈利,他其实是一名巫师,他的父母被一个名叫伏地魔的邪恶巫师谋杀,而伏地魔试图在当天杀死当时1岁的哈利,但其索命咒却莫名其妙的反弹,这使伏地魔的能力尽失,变得虚弱无力。这一切因此让哈利在魔法世界中名声大噪。哈利开始就读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成为学习魔法的一年级新生。在这一年中,哈利认识到他的好友罗恩·韦斯莱及赫敏·格兰杰,三人卷入了保存于校内的魔法石之谜⋯⋯
哈利、罗恩和赫敏回到霍格沃茨展开说他们的第二年的学期,事实证明这比去年更具挑战性。校内的密室被打开,被释放出来的怪物使学生和教职员以及鬼魂纷纷被石化,使学校面临关闭的危机。由于哈利被目睹他懂得蛇佬腔(Parseltongue),他面对着流传他是萨拉查·斯莱特林(斯莱特林学院的创办者)传人的说法,他还发现了一本神秘的日记,以及校内一间神秘的密室,却发现自己被困在密室之中……
年轻巫师哈利波特与他的朋友们一同迈进霍格沃茨校园生活的第三年。卢平教授加入霍格沃茨成为教职员,成为了新任黑魔法防御术教师,而被定罪的谋杀犯小天狼星布莱克从阿兹卡班监狱逃脱。魔法部委托阿兹卡班摄魂怪看守霍格沃茨免受布莱克的侵扰。在这一年当中,哈利更进一步地了解更多与他身世相关的真相,以及他跟逃犯的关联。
在哈利的第四个学年开始前,哈利与罗恩一家参与欣赏魁地奇世界杯赛事,期间遭到食死徒攻击,众人看到黑魔标记出现在天空中……傲罗疯眼汉穆迪接下了黑魔法防御术教师的职位。新学年开始后,霍格沃茨举办了一场传奇赛事:三强争霸赛。由于魁地奇世界杯的事件,传统的三强争霸赛的赛事定于霍格沃茨举行。三强争霸赛的参与学校需各派出一名代表参与比赛,每所学校的代表将会参与致命的任务。欧洲的三大魔法学校都派出冠军代表参加,包括布斯巴顿魔法学校和德姆斯特朗魔法学校。火杯选择了参赛者分别为:芙蓉·德拉库尔(布斯巴顿)、威克多尔·克鲁姆(德姆斯特朗)和塞德里克·迪戈里(霍格沃茨)进行对战。然而奇怪的是,哈利的名字也是从火杯中产生,从而使他成为第四名冠军代表,但殊不知,这导致了伏地魔重生的可怕遭遇…
哈利于五年级学年开始前,他在暑假期间于姨姨一家所居住的小惠恩区遭到摄魂怪袭击,虽然是在情急之下,但哈利由于在学校以外的麻瓜地区使用了魔法,虽然后来指控被撤销,但他仍要出席魔法部的听证会。然而后来哈利发现魔法部否认伏地魔正卷土重来的事实,他也不断受到令人不安的噩梦所困扰。魔法部的部长康奈利·福吉委任多洛雷斯·乌姆里奇作为新任黑魔法防御术老师。哈利意识到伏地魔正追寻着关于二人之间的一个预言:“两者必将死于另一人之手”。涉及霍格沃茨的学生、一个称为凤凰会的秘密组织、魔法部和食死徒的叛乱展开了……
哈利在霍格沃茨的第六年,伏地魔和它的食死徒们再度现身,对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恐怖活动正在日益增加,世界垄罩于黑暗和危险中。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说服他的老朋友霍拉斯·斯拉格霍恩重新回到霍格沃茨任教,以填补魔药学教授一职的空缺。然而,斯拉格霍恩的回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魔药学课堂上,哈利得到一本带有奇怪注释的教科书,上面写着“这是混血王子的财产”。德拉科·马尔福努力执行伏地魔交给他的任务,与此同时,邓布利多与哈利秘密合作,探讨再度摧毁诡秘怪谈伏地魔的方法……
这本来应该是哈利与朋友们在霍格沃茨的最后一年,然而伏地魔的卷土重来、魔法部遭食死徒夺取而崩溃,甚至是霍格沃茨的控制权,威吓和逮捕所有有可能反抗的人,使他们无法参与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自去年年末的意外事件发生后,哈利、罗恩和赫敏被委托展开寻找并摧毁伏地魔永生不灭的神秘根源——魂器。三人在没有老师的指引和邓布利多的保护下,他们经历了漫长而危险的旅程,沿途上遇到许多障碍,包括食死徒、掠夺者、神秘的死亡圣物,黑暗力量同时却在他们之间潜伏,伺机离间他们,然而三人需要比从前更互相依靠。哈利跟伏地魔的思想连接变得越来越紧密,恐惧已久的大战一触即发,魔法世界变成满目疮痍的炼狱。
哈利、罗恩和赫敏于旅程上摧毁了一个魂器后,并发现三个死神的圣物的重要意义后,他们继续寻找其他魂器以试图摧毁现已夺得力量强大的老魔杖的伏地魔。诡秘怪谈发现了哈利等人对魂器的搜索,并对霍格沃茨发动了攻击,正邪一战正要全面爆发。危机升级至前所未见的凶险,魔法世界中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三人回归到霍格沃茨,对抗威胁著巫师与麻瓜世界之黑暗势力的最后一站,与伏地魔展开终极一战。
该系列电影的拍摄于2000年9月在英国赫特福德郡的华纳兄弟利维斯登工作室开始,并于2010年12月结束,最后一部电影的后期制作一直持续到2011年夏季[6]。利维斯登工作室是拍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主要基地,并于2012年作为工作室巡演向公众开放(后来更名为利维斯登华纳兄弟工作室)[25]。
年份 | 电影 | 导演 | 编剧 | 监制[n 1] | 配乐作曲 | 对应J.K.罗琳的小说 |
---|---|---|---|---|---|---|
2001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基斯·哥伦布 | 史提夫·克罗夫斯 | 大卫·海曼 | 约翰·威廉士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1997年) |
2002 |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1998年) | ||||
2004 | 《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 | 艾方索·柯朗 | 大卫·海曼、基斯·哥伦布 与 马克·域卡夫 | 《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1999年) | ||
2005 | 《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 | 米克·纽维尔 | 大卫·海曼 | 柏德烈·道尔 | 《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2000年) | |
2007 | 《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 | 大卫·叶斯 | 米高·戈登伯格 | 大卫·海曼 及 大卫·巴伦 | 尼古拉斯·霍珀 | 《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2003年) |
2009 |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 史提夫·克罗夫斯 |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2005年) | |||
2010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1》 | 大卫·海曼、大卫·巴伦 及 J.K.罗琳 | 亚历山大·达士勒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2007年) | ||
2011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2》 |
大卫·海曼跟他的制作公司盛日影业制作了此系列中的所有电影,而大卫·巴伦加入该系列作为《消失的密室》和《火杯的考验》的执行制片人。巴伦后来被任命为最后四部电影的制片人。基斯·哥伦布跟马克·域卡夫和米高·巴纳森一起是前两部电影的执行制片人,但他跟海曼和域卡夫一起成为了第三部电影的制片人。其他执行制片人包括了谭雅·塞加奇安和莱昂内尔·威格拉姆。该系列的作者J.K.罗琳被要求成为《火杯的考验》的制片人,但遭到拒绝。她随后接受了成为最后两部电影中制片人的岗位[26]。
盛日影业和哥伦布的公司1492影业于2001年跟邓肯亨德森制片公司(Duncan Henderson Productions)合作,2002年跟奇迹制作(Miracle Productions)合作,他们跟P of A Productions于2004年合作。尽管《阿兹卡班的逃犯》是1492影业制作的最后一部电影,但盛日影业继续拥有特许经营权,并于2005年与Patalex IV Productions合作。截至2009年,该系列的第六部电影《混血王子的背叛》是目前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
华纳兄弟将系列中的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小说《死神的圣物》分为两个电影部分拍摄。电影的两个部分以背靠背的方式从2009年初到2010年夏季拍摄,并于2010年12月21日完成重新拍摄,这标志着《哈利波特》的拍摄结束。海曼表示《死神的圣物》是“作为一部电影拍摄”,但以两部长篇电影的形式发行[27]。
该系列的视觉特效总监添·伯克(Tim Burke)在谈到《哈利波特》的制作时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家庭;我认为利维斯登有700多人在工作,它本身就是一个行业。”大卫·海曼说:“第一部电影上映时,我没想到我们会拍八部电影。直到我们拍毕第四部电影之前,这似乎不可行。”第一部电影的制作顾问尼莎·帕蒂(Nisha Parti)表示,海曼“按照他认为华纳兄弟工作室想要制作的方式拍摄首部电影”。在电影大获成功后,海曼获给予“更多的自由度”[28]。
电影制作人从制作之初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电影的成熟度。基斯·哥伦布指:“我们意识到这些电影会逐渐变得更黑暗。再者,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黑暗,但我们意识到随着孩子们长大,电影会变得有点紧张不安和深沉[29]。”随着该系列在叙事和主题上的发展,电影开始处理诸如死亡、背叛、偏见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后来的三位导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为该系列工作[5][30]。
在基斯·哥伦布完成了《神秘的魔法石》的工作后,他随即获聘为该系列的第二部电影《消失的密室》执导。《消失的密室》的制作于第一部电影上映后的一周内展开。哥伦布原定为该系列的所有作品执导[31],但他不想回来拍第三部电影《阿兹卡班的逃犯》,他声称自己“疲倦不堪”[32]。他调任至制片人角色,而艾方索·柯朗则接任导演一职。他最初对执导这辑电影感到紧张,因为他没有阅读过任何小说或看过电影。在看完这个系列后,他立即跟故事建立了联系,他改变了主意并签约成为导演[33]。
由于卡隆决定不为系列的第四部作品《火杯的考验》执导,所以不得不选择一位新导演[34]。米克·纽维尔获选以执导这部电影,但他拒绝为下一部电影《凤凰会的密令》执导,该电影授予大卫·叶斯,他还执导了《混血王子的背叛》和《死神的圣物》,成为除了基斯·哥伦布以外唯一执导超过一部电影的导演。
基斯·哥伦布说他对前两部电影的看法是一本“老式外观的金色故事书”,而阿方索·卡隆改变了该系列的视觉基调,降低了调色板的饱和度,并扩大了霍格沃茨周围的景观[29][34]。米克·纽维尔决定将第四部电影执导为“偏执惊悚片”,而大卫·叶斯则想“给世界带来危难感和性格”[35][36]。卡隆、纽厄尔和叶斯表示,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在于根据自己的个人愿景制作电影的工作与哥伦布经已建立的电影世界之间取得平衡[34][35][36]。
大卫·海曼对“导演们的慷慨大方”发表了评论,他透露指:“克里斯花时间跟阿方索在一起,阿方索和米克在一起,而米克跟大卫在一起,向他展示了这部电影的早期剪辑,阐述了成为导演的意义以及他们如何(制作电影)[37]。”大卫·海曼还说,“我想从工作室的角度来看,基斯·哥伦布是最保守的选择。然而他表达了真正的热诚[28]。”制片人谭雅·塞加奇安说他们在为第三部电影选择导演时“更具冒险精神”,然后直接选择了阿方索·卡隆[28]。米克·纽维尔在获选为第四辑电影的导演时,他成为了该系列的第一位英国导演;纽维尔在退出前获考虑为第一辑电影的导演[28]。在大卫·海曼认为他有能力处理小说后期的紧张不安、情绪化和政治材料后,大卫·叶斯执导了最后的两部电影[38]。
所有导演都互相支持。基斯·哥伦布赞赏电影中的角色发展,而阿方索·卡隆则欣赏大卫·叶斯于电影中的“静谧诗意”[29][34]。米克·纽维尔指出,每位导演都有不同的英雄主义,而大卫·叶斯认为“尊敬地并享受”首四部电影[35][36]。演员丹尼尔·域卡夫指叶斯“充分抓住了基斯制作的电影的魅力,和阿方索为视觉洞察力所做的一切,以及米克·纽维尔执导的电影彻底地完全是英国式、华而不实的性质”,并加上“他自己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39]。
除了由米高·戈登伯格执笔的第五部电影之外,编剧史提夫·克罗夫斯为该系列的所有电影编写了剧本。克罗夫斯得到J・K・罗琳的直接协助,尽管罗琳容许他有着他称之为“大大的肘部空间”。罗琳要求克洛夫斯忠于原著,因此每部电影及其相应小说的情节和基调几乎是相同的,尽管出于电影风格、时间与预算的限制,有些地方需要进行修改和省略。米高·戈登伯格在改编第五部小说时也收到了罗琳的意见。在工作室选择克罗夫斯之前,戈登伯格最初被认为是改编第一部小说的人选[40]。
在2010年的一次访问中,大卫·海曼简要地解释了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他评论了罗琳参与该系列的情况,指她明白“小说跟电影是不同的”,并且是制片人可以拥有的“最佳支援”。罗琳对剧本有整体的认可,导演和制片人都对这些剧本进行了检视和讨论。海曼还表示,克洛夫斯是改编小说过程中的“关键声音”,由于电影制片人决定将主要焦点集中在哈利作为一个角色的旅程上,小说中的某些方面需要从剧本中排除,这最终使电影具有一个明确的结构。海曼提到,一些粉丝“不一定了解改编过程”,并且电影制片人很想“把小说中的一切”放到电影中,但他指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电影结构”可以这样做。他最后说将小说改编成银幕版本是“一个经过真正深思熟虑的过程”[41]。
因为电影拍摄是随着小说出版的时候进行,直至最后一部小说于2007年出版后,电影制片人才知道故事的结局。克罗夫斯谈到在改编小说时他跟罗琳的关系,他说:“关于乔安娜,对于没有电影制作经验的人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就是她的直觉。在我见到她的第一天,我们就进行了一次谈话,她说:‘我知道电影跟小说不同...因为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而且不可能在屏幕上完全我要写的内容戏剧化。但我只是要求你忠于角色;这就是我所关心的事[42]。’”克洛夫斯还说,“我不知道是什么促使我对罗琳说这些,但我说:‘我只是要警告你,我最喜欢的角色并不是哈利。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赫敏。’而且我认为出于某些奇怪的原因,从那一刻起,她有点信任我[42]。”
2000年,经过七个月的搜寻,制片人大卫·海曼和编剧史蒂夫·克洛夫斯在剧院里找到就坐在他们身后的主演丹尼尔·域卡夫。海曼以自己的话来说,“这里坐在我身后的这个男孩子有着蓝色大眼睛,这就是丹尼尔·域卡夫。我记得我的第一印象:他很好奇,很有趣,而且精力充沛。他也有真正的慷慨与和蔼,但同时他真的很渴求和对任何种类的知识都充满渴望。”域卡夫早于1999年的BBC电视制作的《块肉余生录》里饰演主角的童年时代中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演员的位置,海曼说服域卡夫的父母允许他试镜哈利波特的角色,当中涉及域卡夫被拍摄的部分[10](这个试镜镜头通过2009年的第一个终极版本发布)[10][43]。
同样于2000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英国演员爱玛·华森和鲁拔·格连特是从数千名试镜儿童中被挑选出来,二人分别饰演赫敏·格兰杰和罗恩·韦斯莱。他们之前唯一的表演经验是在学校话剧中。二人加入剧组时的年纪分别为,华森10岁,而格连特11岁[44]。
《洛杉矶时报》的作者杰夫·鲍彻(Geoff Boucher)对海曼进行了上述的采访,他补充指三个主要角色的选角“事后看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那三人组的选择可以说是过去十年最佳的演艺界决策之一…他们在面对着青少年巨星面前展现出令人钦佩的优雅和沉着[10][43]。”
除了三位主角之外,其他著名的演员包括饰演鲁伯·海格的罗比·科特瑞恩;饰演德拉科·马尔福的汤姆·费尔顿;饰演西弗勒斯·斯内普的阿伦·烈卡文;以及饰演米勒娃·麦格的玛姬·史密芙。曾经饰演阿不思·邓布利多教授一角的李察·哈里斯于2002年10月25日去世,导致该角色于第三部电影《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中需要重新选角。大卫·海曼和导演阿方索·卡隆选择了迈克尔·刚本来饰演邓布利多一角,他在后来的该系列电影中都饰演此角色。
著名的经常性演员包括饰演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的海伦娜·宝咸·卡特;饰演菲利乌斯·弗立维的沃维克·戴维斯;拉尔夫·费因斯饰伏地魔;布兰顿·葛利森饰阿拉斯托·穆迪;李查·葛瑞夫斯饰弗农·德思礼;费欧娜·萧饰佩妮·德思礼;积逊·艾萨斯饰鲁休斯·马尔福;加利·奥文饰小天狼星布莱克;提莫西·史波饰彼得·佩蒂鲁;大卫·杜里斯饰莱姆斯·卢平;爱玛·汤逊饰西比尔·特里劳妮;马克·威廉斯饰亚瑟·韦斯莱;而茱莉·华特丝饰莫丽·韦斯莱。
该系列有许多来自各个部门的成员回归剧组,包括视觉效果总监添·伯克;数码电影调色师彼得·多伊尔(Peter Doyle);化妆及生物效果设计师尼克·杜德曼;特技替身大卫·霍姆斯 (演员);彩妆大师阿曼达·奈特;布景设计师斯蒂芬妮·麦克米兰;特技协调员格雷格·鲍威尔;服装设计师珍妮·特米姆,以及选角导演菲安娜·威尔。
该系列一共八部电影的制作设计师都是由斯图尔特·克雷格担任。在史提芬妮·麦克米兰的协助下,克雷格创造了标志性的布景,包括了魔法部、消失的密室、马尔福庄园,以及CGI的死亡圣器洞穴的布局。由于小说是在拍摄电影的同时出版,克雷格被要求为未来的电影重建一些场景并改变霍格沃茨的设计[47]。他说,“在较早的时候,你每次看到霍格沃茨的外墙,这是一个物理缩影”,这都是由工匠们制作并占据了很大的声场[48][49]。
“ | 我们最终得到了霍格沃茨的样子,天际线实际上不是由我设计,它并非总是让人满意,而且随着所有小说的编写和电影的制作,对它(建筑物)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文塔)原本肯定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能够添加那个重要的部分。在最后一辑电影中,我们需要为霍格沃茨大战提供一个竞技场—外面大院子扩大了一倍,若你看过第一辑电影,它根本就不存在。霍格沃茨的连续性具有相当多的自主权[51]。 | ” |
——斯图尔特·克雷格 |
在最后一辑电影中,克雷格利用数码模型而非微缩模型来“拥抱最崭新的技术”[49]。关于创作布景的方法,克雷格说他经常从在一张白纸上把想法勾勒出来开始[52]。史提芬妮·麦克米兰以导演和摄影师之间视觉风格的变化以及小说中故事的发展为例,她还说:“每部电影总是充满很多新挑战”。由于J.K.罗琳对小说中各种场景的描述,克雷格指出他“有责任是把它们放在一起[53]。”
克雷格评论了他在工作室环境中的工作经历,他说:
“ | 我是个制作设计师,但在像《哈利波特》这样的大电影中,我可能要负责30-35人;从监督艺术总监、艺术总监及助理团队,以至绘图员和初级绘图员,然后到模型制作者、雕塑家和和风景艺术家…十年前,所有《哈利波特》的画作都是以铅笔来完成的。我会把我的草图、平面图和剖面图交给专业的建筑插画师,他会利用铅笔和彩色水洗于水彩纸上把概念艺术创作出来。 | ” |
——斯图尔特·克雷格 |
克雷格说整个制作过程多年来略有变化,因为他称之为电影制作的“数码革命”[49]。当该系列的拍摄完成后,克雷格的一些布景必须重建或运输,才能在华纳兄弟工作室的巡回展上展出[48]。
六位摄影指导分别参与了该系列电影,分别为:约翰·西尔参与了第一辑;罗杰·普拉特参与第二及第四辑;米高·斯雷辛参与第三辑;斯拉沃米尔·伊齐亚克参与第五辑;第六辑的是布鲁诺·德尔邦内尔;而爱德华多·塞拉则参与第七及第八辑电影。布鲁诺·德尔邦内尔曾获考虑为《死神的圣物》的上下集电影而回归岗位,但被他拒绝了,他指“恐怕重复”自己[54]。德尔邦内尔于《混血王子的背叛》中的摄影获得了该系列唯一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提名。随着系列中故事发展的推进,每位摄影师都面临着以独特且不同的拍摄和照明旧场景方式的挑战(这些挑战于从前几部电影开始就已经存在)[55]。基斯·哥伦布说,随着每部电影的制作完成,该系列的生动色彩会逐渐减少[29][56]。斯雷辛评论首两部电影到《阿兹卡班的逃犯》的视觉风格变化:“灯光更忧郁,有更多的阴影和交叉照明。”斯雷辛和阿方索·卡隆放弃了前两部电影的强烈色彩与明亮的摄影,在随后的五部电影中使用了较暗的灯光和更柔和的调色板[57]。在将一系列数码相机与35毫米胶卷进行比较后,布鲁诺·德尔邦内尔决定以电影胶片来拍摄第六辑电影《混血王子的背叛》,而非日益流行的数码电影格式。这个决定在跟爱德华多·塞拉的《死神的圣物》上下集中保留下来,他说他更喜欢以电影胶片工作,因为它“在技术上更加准确和可靠”[58]。
由于《死神的圣物》大部分都是发生于霍格沃茨以外的各种环境中,大卫·叶斯希望透过运用不同的摄影技术(例如使用手持摄录机和超广角相机镜头)来“重新改组”[59]。爱德华多·塞拉说:“有时我们会将主要单元、第二单元和视觉效果单元拍摄的元素结合起来。你必须以数学精确度得知拍摄的是什么—颜色、对比度等等。”他指出,凭借斯图尔特·克雷格的“令人惊叹的场景和故事”,电影制片人不能让电影的外观跟之前的《哈利波特》作品相差太远[58][60]。
随着电影系列中摄影师的不断变化,该系列有五位电影剪接师参与后期制作:
理查德·弗朗西斯-布鲁斯编辑了第一集;彼得·汉内斯是第二集;史提芬·韦斯伯格是第三集;米克·奥兹利是第四集;而马克·戴拍摄第五至八集。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有四位作曲人,约翰·威廉士为前三部电影编写配乐,分别收录于:《神秘的魔法石原声带》、《消失的密室原声带》及《阿兹卡班的逃犯原声带》中。然而,由于威廉士的承诺相互矛盾,故第二辑的配乐由威廉·罗斯改编和指挥。威廉还创作了《海德薇的主题曲(Hedwig's Theme)》,该系列主旋律出现于该系列的八部电影中[61]。
在威廉离开该系列从事其他项目后,柏德烈·道尔为米克·纽维尔执导的第四辑电影《火杯的考验原声带》编写配乐,二人之前曾经共事。2006年,尼古拉斯·霍珀与导演大卫·叶斯重聚,他开始为《凤凰会的密令原声带》编写配乐。霍珀还为《混血王子的背叛原声带》创作了原声带,但决定不再为最后的电影而回归岗位。
2010年1月,亚历山大·达士勒获确认为《死神的圣物1原声带》[62]。电影配乐的编配是跟康拉德·波普在同年夏天开始,他是首三辑《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跟达士勒合作的编曲者。波普评论指,这些音乐“让人想起过去的一段时光”[63]。达士勒于2011年回归替《死神的圣物2原声带》编写配乐[64]。
导演大卫·叶斯表示,他希望约翰·威廉士于该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归来,但由于电影粗剪的迫切需求,以致他们的日程安排并不一致[65]。2011年5月27日,管弦乐编曲家康拉德·波普及作曲家亚历山大·达士勒与伦敦交响乐团于艾比路录音室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作最后的录音[66]。道尔、霍珀与达士勒在各自的配乐中引入其个人主题,同时保留一些约翰·威廉士的主题音乐。
有许多视觉效果公司为哈利波特系列工作,其中一些包括旭日影业、索尼影业、DNeg视觉特效工作室、Cinesite、Framestore及工业光魔。后者三家公司参与了该系列的所有电影,而DNeg及旭日影业分别从《阿兹卡班的逃犯》和《火杯的考验》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承诺。Framestore为该系列开发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生物和其序列作出了贡献[67]。Cinesite参与了电影的微型和数码特效的制作[68]。制片人大卫·巴伦说:“《哈利波特》创造了我们所知的英国特效产业。在第一部电影中,所有复杂的视觉效果都是在(美国)西岸完成。但在第二辑,我们坚定了信念,把通常提供给加利福尼亚供应商的大部分东西交给了英国供应商。他们提出了王牌。”视觉效果总监添·伯克 (Tim Burke) 表示,许多工作室“正在把他们的作品带到英国的特效公司。每项设施都被订满了,而在《哈利波特》之前的情况并非如此。这真的很显著[28]。”
2010年6月12日,《死神的圣物1》和《死神的圣物2》的拍摄完成,演员沃维克·戴维斯在他的推特账户上说:“一个时代的终结—今天正式成为《哈利波特》有史以来主要摄影的最后一天。我很荣幸能在导演最后一次喊停的时候在这里。再见了哈利与霍格华玆,这一切太神奇了![69]”。然而, 尾声场景的重新拍摄获确认在2010年冬季开始[70]。场景的重新拍摄于2010年12月21日完成,标志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拍摄正式结束[70]。就在四年前的当天,作者J.K.罗琳于其官方网站透露了该系列中最后一部小说的标题为《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71]。
该系列前四部小说的版权由J.K.罗琳以$1,000,000英镑的价格售予华纳兄弟公司。在第四本小说于2000年7月发行后,第一辑电影《神秘的魔法石》于2001年11月16日上映。在首映周末,该电影单在美国就已获得$9,00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了全球首映纪录。随后的三部改编电影在财务上也取得了成功,同时也获得粉丝和评论家的积极评价。第五部电影《凤凰会的密令》于2007年7月11日由华纳兄弟在英语国家发行,英国及爱尔兰于7月12日发行[72]。第六辑电影《混血王子的背叛》于2009年7月15日上映,获得好评如潮,并在2009年全球票房排行榜上名列第二。
最后一部小说《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的电影被分作两个部分:《上集》于2010年11月19日发行,作为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及终结的《下集》,于2011年7月15日发行[73]。《上集》原定以3D与2D形式发行,但由于3D转换过程的延迟,华纳兄弟公司仅在2D和IMAX影院上映该电影[74]。然而,《下集》按原定计划于2D及3D影院上映[75]。
该系列于美国的电视转播权目前由NBC环球持有,该公司通常在USA电视台及Sci-Fi频道上播放电影[76]。该系列电影自首次亮相以来已累计获得近13亿次的收视—那是电视广播历史上最高收视率的特许经营权[77]。该系统全部八部电影都可以在2020年5月27日于HBO Max上独家播放,也就是该服务的启用日期[78]。
为纪念系列电影上映20周年,2021年11月,华纳兄弟影业宣布全系列将在巴西的电影院上映重映,同时首部作品登陆旗下串流平台HBO Max[79]。另外,一众主创人员将在2022年1月1日上线HBO Max的重聚特辑《哈利波特20周年:重返霍格沃兹》中亮相[80]。
截止至2015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专营权是全球第二高的专营权,仅次于漫威电影宇宙系列电影,八部作品在全球收获超过$77亿美元的票房。未考虑通货膨胀,这高过于22部占士·邦系列电影与六部星际大战系列电影的作品[81]。克里斯·哥伦布执导的《神秘的魔法石》于2002年完成发行后成为票房最高的一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但最终给大卫·叶斯的《死神的圣物2》超越,而阿方索·卡隆的《阿兹卡班的逃犯》则成为当中票房最低的一部作品[82][83][84][85]。
截止至2022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是有史以来票房收入第二高的电影系列,八部电影于全球各地上映,总票房超过$77亿美元。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比占士·邦系列电影及星际大战系列电影为高。该系列中的六部电影—包括:《阿兹卡班的逃犯》、《火杯的考验》、《凤凰会的密令》、《混血王子的背叛》及《死神的圣物》上下集电影,迄今为止,全球IMAX影院的总收入约为$2.16亿美元[86]。
电影名称 | 上映日期 (美国) |
票房收入 | 预算 | 参考资料 | |||
---|---|---|---|---|---|---|---|
英国 | 美国及加拿大 (大约门票销售) |
其他地区 (美国以外) |
全球票房 |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2001年11月16日 | £66,096,060英镑 | $318,087,620 (55,976,200) |
$688,880,550 | $1,006,968,171 | $1.25亿 | [87][88][88][89][90] |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 2002年11月14日 | £54,780,731英镑 | $262,450,136 (44,978,900) |
$617,152,229 | $879,602,366 | $1亿 | [89][90][91][92] |
《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 | 2004年5月31日 | £45,615,949英镑 | $249,975,996 (40,183,700) |
$547,385,621 | $797,361,618 | $1.3亿 | [89][90][93] |
《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 | 2005年11月18日 | £48,328,854英镑 | $290,417,905 (45,188,100) |
$606,260,335 | $896,678,241 | $1.5亿 | [89][90][94][95] |
《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 | 2007年7月11日 | £49,136,969英镑 | $292,353,413 (42,442,500) |
$649,818,982 | $942,172,396 | $1.5亿 | [89][90][96][97] |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 2009年7月15日 | £50,713,404英镑 | $302,305,431 (40,261,200) |
$632,148,664 | $934,454,096 | $2.5亿 | [89][90][98][99]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1》 | 2010年11月19日 | £52,364,075英镑 | $296,347,721 (37,503,700) |
$680,695,761 | $977,043,483 | 低于2.5亿(官方) | [89][90][100][101][102]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2》 | 2011年7月15日 | £73,094,187英镑 | $381,409,310 (48,046,800) |
$960,912,354 | $1,342,321,665 | [90][102][103] | |
总计 | £440,269,736英镑 | $ 2,393,347,532 | $5,383,254,496 | $7,776,602,036 | $11.55亿 | [104] |
电影名称 | 排名 | 备注 | ||||||
---|---|---|---|---|---|---|---|---|
全天候排名 | 全天候 (美国) |
全天候 (英国) |
每年 (美国) |
每年 (全球) |
开画日 (全天候) |
开画周末 (全天候) |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47 | #76 | #9 | #1 | #1 | #66 | #55 | [87] |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 #68 | #114 | #17 | #4 | #2 | #81 | #60 | [89][91][92] |
《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 | #90 | #131 | #33 | #6 | #47 | #49 | [89] | |
《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 | #63 | #101 | #28 | #3 | #1 | #41 | #40 | [89][94][95] |
《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 | #57 | #96 | #25 | #5 | #2 | #34 | #77 | [89][96][97] |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 #59 | #88 | #24 | #3 | #24 | #75 | [89][98][99] |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1》 | #48 | #91 | #18 | #5 | #3 | #22 | #25 | [89][100][101]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2》 | #13 | #42 | #7 | #1 | #1 | #3 | #12 | [103][105] |
该系列的所有电影都在经济上和批判性上取得成功,使该特许经营权成为类似于占士·邦、星际大战、夺宝奇兵及魔盗王系列电影般的荷李活重要“支柱”之一。随着每部电影的上映,观众们注意到该系列的视觉效果变得越来越黑暗和越来越成熟[29][106][107][108][109]。然而,有些人对电影的看法普遍存在分歧,他们更喜欢首两部电影较忠实的拍摄手法,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后期电影中更具风格化的角色驱动手法。
由于导演的转变,以及由迈克尔·刚本描绘的阿不思·邓布利多一角跟理查德·哈里斯原本的描绘有所不同,有些人会认为这个系列有一种“不连贯”的感觉。作者J.K.罗琳一直支持这些电影,并将《死神的圣物》评为该系列中她最喜欢的作品[110][111][112]。她在其网站上写到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它需要把我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融入一部必须维持在四小时以内的电影中,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显然电影是有限制的—小说没有时间和预算的限制;我可以单靠我自己与读者想像力的互动来创造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113]。”
电影名称 | 烂番茄 | Metacritic | CinemaScore |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80% (194篇评论)[114] | 64 (35篇评论)[115] | A[116] |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 82% (230篇评论)[117] | 63 (35篇评论)[118] | A+[116] |
《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 | 91% (250篇评论)[119] | 82 (40篇评论)[120] | A[116] |
《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 | 88% (246篇评论)[121] | 81 (38篇评论)[122] | A[116] |
《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 | 78% (244篇评论)[123] | 71 (37篇评论)[124] | A−[116] |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 84% (267篇评论)[125] | 78 (36篇评论)[126] | A−[116]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1》 | 78% (260篇评论)[127] | 65 (42篇评论)[128] | A[116]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2》 | 96% (309篇评论)[129] | 87 (41篇评论)[130] | A[116] |
在2011年2月举行的《第6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颁奖典礼》上,J.K.罗琳、大卫·海曼、大卫·巴伦、大卫·叶斯、艾方索·柯朗、米克·纽维尔、鲁拔·格连特及艾玛·沃森凭着该系列电影获得“BAFTA英国杰出电影贡献奖”[131][132]。
此外,美国电影学会于2011年举行的《美国电影学院奖》为整个系列授予一个特别奖。该特别奖是授予那些不符合AFI对其他在动态图像方面拥有的杰出成就获奖者的标准[133]。在其新闻稿中,该学院称这些电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系列电影;八部电影赢得了希望J.K.罗琳的心爱小说在银幕上演活生命那一代人的信任。”随着霍格沃茨的魔法从电影中涌现出来,并深入到世界各地麻瓜的心灵和思想中,史诗般集体魔法的合奏赋予了我们跟哈利、罗恩和赫敏一起变老的礼物[133]。”
《哈利波特》系列还获得《BAFTA洛杉矶大不列颠奖》的认可,大卫·叶斯凭着其执导的四部《哈利波特》电影获得“大不列颠艺术卓越奖”[134][135]。
该系列合共八部电影中的六部获得了总共12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电影名称 | 颁奖典礼 | 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 获提名者 | 参考资料 |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服装设计 最佳原创音乐 |
斯图尔特·克雷格 及 史提芬妮·麦克米兰 茱迪安娜·马库斯夫斯基 约翰·威廉士 |
[136] |
《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 |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原创音乐 最佳视觉效果 |
约翰·威廉士 罗杰·盖耶特、添·伯克、约翰·理查森 及 比尔·乔治 |
[137] |
《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 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 | 斯图尔特·克莱格 及 史蒂芬妮·麦克米兰 | [138] |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摄影 | 布鲁诺·戴波内尔 | [139]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1》 | 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视觉效果 |
斯图尔特·克雷格 及 史提芬妮·麦克米兰 添·伯克、约翰·理查森、克里斯提安·曼茨 及 尼古拉斯·阿萨蒂 |
[140] |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2》 |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化妆 最佳视觉效果 |
斯图尔特·克雷格 及 史提芬妮·麦克米兰 尼克·杜德曼、阿曼达·奈特 及 丽莎·汤布林 添·伯克、大卫·维克里、格雷格·巴特勒 及 约翰·理查森 |
[141] |
有些影评人、粉丝和一般观众对哈利波特系列没有因其成就而赢得任何奥斯卡的奖项表示失望。然而亦有人指出,该系列中的某些电影评价参差不齐,相比如《魔戒电影三部曲》的三部电影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部分归因于《哈利波特》系列经历了几位导演的执导,每位导演都有其导演风格,这跟《魔戒电影三部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是由同一位导演、作者和制片人是在一项大规模的电影中拍摄的[142][143]。
《神秘的魔法石》获得七项《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的提名,包括“最佳英国电影”,以及由罗比·科特瑞恩饰演的海格夺得“最佳男配角”[144]。这部电影还获得了八项《土星奖》的提名,其服装设计获奖[145]。它还凭着其制作设计获得《艺术指导工会奖》[146],并获得《广播影评人奖》的“最佳真人家庭电影奖”并获得另外两项提名[147]。
《消失的密室》获得《凤凰城影评人协会》的“最佳真人家庭电影”奖。它获得7项《土星奖》的提名,包括“最佳导演”及“最佳奇幻电影”。该电影因约翰·威廉士的配乐获得四项《英国电影学院奖》和一项《格莱美奖》的提名。《阿兹卡班的逃犯》获得《BAFTA》的“观众奖”与“最佳故事片奖”。除了获得《格莱美奖》、《视觉效果协会奖》和《阿曼达奖》的提名外,这部电影还夺得《BMI电影音乐奖》。《火杯的考验》荣获《BAFTA》的“最佳制作设计奖”,以及获得《土星奖》、《评论家选择奖》和《视觉效果协会奖》的提名。
《凤凰会的密令》在首届《ITV国家电影奖》上获得三项大奖[148];在《帝国奖》的颁奖典礼上,大卫·叶斯获得“最佳导演奖”[149]。作曲家尼古拉斯·霍珀获得《世界原声带发现奖(World Soundtrack Discovery Award)》的提名[150]。这部电影获得了《BAFTA》的提名,但并没有获得“最佳制作设计”或“最佳特殊视觉效果”奖[151]。《混血王子的背叛》在“制作设计”和“视觉效果”方面获得《BAFTA》奖的提名[152],并且入选了其他几个类别的入围名单,包括饰演斯内普教授的阿伦·烈卡文入围的“最佳男配角”[153]。在其他提名和得奖中,这部电影还取得《国家电影奖》的“最佳家庭电影”,以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真人家庭电影”,并获得《卫星奖》“最佳电影”的提名。
《死神的圣物1》获得《BAFTA》的“最佳化妆和发型”及“最佳视觉效果”的两项提名,并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上得到相同类别的提名。爱德华多·塞拉的摄影与斯图尔特·克雷格的制作设计也在各个颁奖典礼上获得提名,而大卫·叶斯在《帝国奖》中第二次获得奖项,这次是“最佳奇幻电影”。他还在一年一度的《土星奖》中获得了另一项最佳导演的提名,这部电影也获得“最佳奇幻电影”的提名[154][155]。《死神的圣物1Ⅰ》上映后广受好评,并获得多个观众奖项。它亦于《土星奖》及《BAFTA》获得认可,它得到“最佳特殊视觉效果奖”[156]。
《哈利波特》系列虽然未能于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中取得大胜,然而它在许多其他颁奖典礼上都取得成功,包括了该年度的《土星奖》及《艺术指导工会奖》。该系列还在年度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颁发的《英国电影学院奖》上获得总共24项提名中获得几项,以及5项《格莱美奖》的提名。
回顾过去,哈利波特电影及它的成功被认为对电影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被引用为开始趋向成熟的跨媒体特许经营权,从而帮助重新定义了21世纪的荷李活大片,以奠定成功的电影基础。在最后一部电影上映后,《今日美国》的克劳迪娅·普伊格(Claudia Puig)写道,这些电影“启发了每个主要工作室尝试捕捉(其)炼金术公式,产生了一系列模仿者与崇拜者”,以及“还向好莱坞展示了如何制作一部着眼于降低成本的亮眼大片[158]”。2009年,《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电影是现代电影特许经营模式改编的“先锋队”,并引用了魔戒电影三部曲、蜘蛛侠系列电影及蝙蝠侠系列电影作例子,作为随着哈利波特系列之后成功的电影系列[157]。此外,继《死神的圣物》后,把电影系列的结局以两部背靠背电影形式分拆的成功做法,很快就被复制至《暮光之城4:破晓传奇上/下集》及《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II》[159]。
这些电影还标志着基于2000年代和2010年代儿童文学及青年小说的流行电影,这跟该系列丛书本身的文学影响有关。科斯坦斯·格雷迪(Costance Grady)和阿雅·罗马诺(Aja Romano)在评论整个哈利波特系列于《Vox》成立20周年之际为其留下的遗产时写道,指出《暮光之城电影系列》及《饥饿游戏电影系列》的成功让那些以年青人为目标的文学作品从此成为了“荷李活必去的创意之井”[160]。
该系列产生了大量的同人小说,收录了近600,000个灵感故事编目,还有一部由意大利粉丝制作的同人电影《伏地魔:传人的起源》,在YouTube上于10天内获得超过1,200万的观看人次[16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