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哈义·本·叶格赞的故事》(阿拉伯语:حي بن يقظانḤayy ibn Yaqẓān),阿拉伯文哲学寓言小说,作者是12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博学家伊本·图费勒[1]。其拉丁文译本名为《自修的哲学家》(拉丁语Philosophus Autodidactus)。哈义·本·叶格赞这一名字是小说的主人公,取自伊本·西那的著作[2][3]。小说讲述了一个无人岛上的野孩子瞪羚抚养下,通过自主学习逐步悟出哲学真理的故事。小说极大地影响了伊斯兰哲学乃至启蒙时代哲学的发展[4]

事实速览 哈义·本·叶格赞的故事, 原名 ...
哈义·本·叶格赞的故事
Thumb
1708年英译本扉页
原名حي بن يقظان
作者伊本·图费勒
类型哲学
语言阿拉伯语
发行信息
出版地点西班牙
关闭

情节

哈义是东印度群岛中一座无人岛上成长起来的野孩子,无父母,由瞪羚抚养长大。哈义只学会走路,会模仿瞪羚、鸟类等周边动物的叫声。他理解了动物们的语言,也习得了动物们的本能行为。他用动物皮做鞋子和衣服,还开始观测星体,逐渐习得大量天文学知识。他不断观测周边的生物和环境,从而掌握了大量自然科学、哲学和宗教的知识。他得出结论:造物主必定存在。哈义决定清心寡欲地生活,只吃素食,像苏菲行者一般。哈义在30岁时遇到了他见到的第一位人类,是为一个遭遇海难的逃难者。到49岁,他有了很高的哲学造诣,可以教化他人。

观点

伊本·图费勒在《哈义·本·叶格赞的故事》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其哲学观点[5]

  1. 人类仅凭观察和思考自然世界,足以达到先知的造诣水平,后天教育并非必需。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获得的信息与宗教启示不相矛盾。换句话说,宗教和哲学(或科学)是兼容的,而不是矛盾的。
  3. 获得真理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4. 宗教的外化掩饰,如偶像崇拜、物质依赖等,是普罗大众必需的,这是为了让他们有着体面的生活。但偶像和物质是阻碍求真的混淆品,发觉了这一点的人就应该抛弃它们[6]

影响

伊本·图费勒写作此小说也是为了呼应安萨里的著作《哲学家的矛盾英语The Incoherence of the Philosophers》。伊本·纳菲斯英语Ibn al-Nafis在13世纪著成小说《自修的神学家英语Theologus Autodidactus》呼应此作。《自修的哲学家》是阿拉伯文学历史上的名著,在欧洲文学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力[7],在17世纪和18世纪成为西欧畅销书[8][4]。此作显著地影响了伊斯兰哲学和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9],被视为激发科学革命启蒙时代的先驱之作,其中的思想在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艾萨克·牛顿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中都有体现[10]

该书的拉丁文版《自修的哲学家》最早出现在1671年;首部英文译本出版于1708年。该作也激发了丹尼尔·笛福的灵感,促使他创作出《鲁滨逊漂流记》,同样讲述了一个无人岛上的幸存者的故事[11][12][13]。小说也促使了威廉·洛克之《人类理解论》中白板概念的诞生[4]。书中哈义的唯物主义观念和卡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相似之处[14]。该书还预示了后世提出的莫利纽兹问题[15][16]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7]约翰·沃利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7]贵格会[18]伏尔泰[19]的思想也都受到此书影响。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