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年)封为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杨行密注意招集拒绝朱温统治的唐人,奖励农桑,使江淮一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
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继位,称弘农郡王,又称吴王[1],在唐朝灭亡后不承认后梁,仍用天祐年号,兼并镇南军,但不久遭牙将张颢、徐温夺权杀害,不久徐温杀张颢,以摄政身份掌握吴国大权。天祐七年(910年),弘农郡王杨隆演复称吴王,919年,称吴国王,建年号,以示脱离唐朝体系,以徐温为大丞相。徐温死后,大权落入其养子宰相和继任摄政徐知诰之手。顺义七年(927年),吴国王杨溥称帝,其实是为徐知诰篡位称帝做准备。吴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杀死图谋反抗的历阳郡公杨濛,迫使杨溥禅让,建立南唐。吴国共历4主,36年,但大部分时间杨氏受徐氏控制。
杨吴的统治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一部分。
历史
杨吴的创建者杨行密是庐州人氏。年少力大无穷,能举起百斤重,后来落草为寇,被官军捉到后,转投官军,在军中也是勇猛无比,很快就升任了队长。军中有个长官,看杨行密不顺眼,故意刁难杨行密,杨行密就杀了他。然后他带兵哗变,攻下了庐州。公元883年,朝廷封杨行密为庐州刺史。公元888年,淮南节度使高骈被毕师铎围攻,朝廷向杨行密求救,并且封他为淮南行军司马。杨行密听说高骈被毕师铎所擒,于是伺机进攻。毕师铎拿下扬州后,就率军前来攻打杨行密,杨行密假装败走,在军营中留下刚刚做好的饭食,毕师铎趁胜进入杨军大营,毕师铎的属下都很饥饿,就争先抢饭食吃。这个时候杨行密掉头杀回,毕师铎惨败逃回了扬州,后来杨行密又大败了毕师铎,占据了扬州。
但此时扬州已经没有什么可吃,百姓易子而食,杨行密也想放弃。而此时,秦宗权部下孙儒来攻打扬州,杨行密守不住扬州,想退回庐州,但半路上迷了路,在部下的建议下,打下并且占据了宣州。之后杨行密又攻打了苏州、常州、润州、滁州、和州、楚州等地。孙儒打败了杨行密,但是他也在千疮百孔的扬州待不下去,就下令烧毁城池,把老弱之人全部杀掉作为军粮,男子全部充军,号称有五十万之众前来攻打杨行密。杨行密准备逃往铜官,但被部下刘威等人劝阻,说只要拖住孙儒,他部下会自乱,果然孙儒因为粮草不济开始大乱,杨行密出击,大败并杀了孙儒。之后杨行密来到了扬州,重新修城,朝廷于是拜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公元895年,杨行密已经拿下了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之后又攻下了苏州。
公元897年,朱瑾被朱温打败,来投靠杨行密,朱温派遣大将葛从周和庞师古前来攻打杨行密,杨行密大败梁军,庞师古战死。公元898年,钱镠攻打苏州,和杨行密手下周本大战于白方湖。周本战败,丢了苏州。公元902年,杨行密被朝廷加封为吴王。
903年,王师范被梁军围困于青州,杨行密派遣大将王茂章前去救援,打败了梁军,杀死了朱温的侄子朱友宁。朱温大怒,亲自带兵二十万前来攻打青州,又被王茂章击退。之后,朱温又派遣杨师厚前来攻打青州,王茂章因为兵少退了淮南。
杨行密死后,其子杨渥继位,当时他还不到二十岁,年少轻狂,生性喜欢游玩喝酒,又善于踢球,经常消耗巨资在自己的喜好之上。他逼反了杨吴名将王茂章,王茂章只好投靠了吴越,后投靠了朱温。当时淮南有两位大将,都是杨行密的托孤重臣,一个叫张颢,一个叫徐温,他们经常劝谏,但是杨渥依旧我行我素。
公元906年,江西镇南节度使,钟传去世,他儿子们内斗,于是杨渥就派兵攻下了洪州,兼并了江西等地,这使得杨渥膨胀不已,越来越骄奢淫逸。张徐二人哭谏杨渥,杨渥大怒,呵斥道:“你们说我不行,那就来杀了我啊”,张徐二人吓得失色而出。杨渥二人担心这二人不满,就命心腹陈璠、范遇二人掌管东院兵马,防止生变。张徐二人一看到杨渥的举动,知道杨渥已经不信任了自己。就亲率亲兵数百人,到了杨渥的府邸,杀了陈璠、范遇,然后张徐二人磕头认罪,说自己不是无礼,只是兵谏而已。杨渥无可奈何,强忍怒火,赦免了二人。从此,张徐就掌握了淮南的大权。
杨渥日夜想着这么除掉这二人,二人也知道杨渥记恨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张颢派遣纪祥,带兵趁夜进入杨渥的房中。杨渥见他们想杀了自己,于是对他们说:“你们如果反过来,杀掉张徐,我把你们所有人都封为刺史。”其他人一听,都心动不已,就纪祥不为所动,用绳子勒死了杨渥。知道杨渥的死讯,张颢带兵前来,命令士兵把守各处,然后召集文臣武将,厉声问到:“现在吴王已死,接下来谁来主持军政?”在场无人作答,张颢问了三次,依旧如此。张颢的幕僚严可求在他身边,低声劝说他现在自立过于着急,指出先王旧部都在外镇,如果张颢想自立,他们必然会起兵,不如先立个幼主。于是张颢让严可求操办此事,严可求于是假传是老夫人的命令,立杨行密的次子杨隆演为新主。
之后徐温又杀了张颢,独掌吴国大权,后来在象牙潭之战中又派大将周本平定了江西的叛乱。吴国有几位封疆大吏,刘威、陶雅、李遇是杨行密的旧臣,不服徐温专权。李遇曾经顶撞过徐温,徐温给了他一个抗命不遵的罪名,派柴再用和徐知诰来攻打他。李遇不服,于是据宣州,柴徐攻打了一个月都没有攻下,于是徐温用李遇的儿子的性命威胁他,李遇只好投降,结果徐温非常残忍地先杀掉了李遇,之后又杀掉了他全家,其他将领因此惧怕徐温,不敢生事。徐知诰因功升任升州刺史。不久刘威被徐知诰诬陷,为了打消徐温的顾虑,刘威亲自到广陵,而且陶雅也去了广陵,徐温非常周到地接待了他们,并且奏报杨隆演,为二人加官进爵,二人很是感动。就像这样,徐温在吴国成功收买和笼络了人心。
徐温后来升任为镇海军节度使,然后派人攻打马楚,又在无锡击退了吴越兵。楚国和吴越国向梁国求援,梁国派遣大将王景仁带兵一万,进攻庐州和寿州,徐温和朱瑾联兵出击,大败梁军。徐温因功进封齐国公,然后搬迁到镇海军节度使驻地润州,留下他的儿子徐知训镇守广陵。此时,吴国人已只知徐氏,而不知杨主了。
然而徐知训平时酗酒好色, 经常逼迫其他同僚送家中的婢女给他享用。如有不从,就威逼利诱。而且徐知训经常戏弄吴王,还肆意打死了吴王的随从,吴王杨隆演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忍受。徐知训非常嫉妒父亲的养子徐知诰,在一次宴会上想杀他,徐知诰察觉后逃走,还被徐知训的手下刁彦能暗中放跑。 后来徐知训调戏了朱瑾的婢女,朱瑾怒杀了徐知训。徐温得知后,杀了朱瑾全家,得知徐知训平时的不法行为之后,才幡然悔悟,罢免了徐知训的帮凶。然后徐温封徐知诰会淮南节度使,留守扬州(广陵),徐温回到升州,政务都交给了他。徐知诰吸取了徐知训的教训,对吴王恭敬有加,对群臣也谦和礼让,自己也勤俭节约,求贤才,听忠言,除奸恶,去苛税,使得军民归心。任用宋齐丘为幕宾,听从他的建议来治理国家。
严可求和徐知诰不和,于是他想寻求徐温为靠山,于是他劝徐温立杨隆演为帝,徐温也很赞叹,如此以来他就可以当宰相,名正言顺地节制百官了,但杨隆演不从,徐温联合百官一再上表,杨隆演无奈,只好建国改元,但不称帝。公元919年,杨隆演即吴国王,改元武义,建立宗庙,分封百官,大赦天下,封徐温为大丞相大都督,封东海郡王,封徐知诰为左仆射,封严可求为门下侍郎。杨隆演的弟弟杨濛才气过人,被徐温所忌,被外派到了楚州。吴王本不愿意称制,无奈被权臣所迫,毫无权力,却不敢表露,每天借酒消愁以至于疾病缠身,不能问事。在杨隆演病重的时候,有人劝徐温篡位,徐温正色斥责道:“我想取代杨家的话,在张颢之乱的时候就取了!就算杨家都没有男丁了,立女王也可以!敢妄言取代者斩!”
后徐温在狼山江之战后打退了吴越来犯的军队,并战后主动和吴越交好。过了一年,公元920年,杨隆演病逝,徐温拥立了杨溥为主,并且将杨濛改派到了舒州。
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去世,养子徐知诰继其权位,继续把持杨吴朝政。同年杨溥称帝,改年号乾贞。唐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徐知诰父亲失踪,他一个人流落到了濠州,后来杨行密打下濠州之后,看见他长相魁梧新奇,想收他为养子,但是杨渥并不喜欢他,于是杨行密让徐温收他为养子,并改名徐知诰。徐知诰掌权期间,很注意收买人心,放宽刑法,推恩崇信。建造延宾亭来招待四方来的仁人志士。
杨溥的哥哥杨濛素有才能,但被徐知诰所忌,于是徐知诰于公元934年,借故废杨濛为历阳公,并且把他软禁了起来,杨濛心中不甘,设计杀了守卫,投奔庐州节度使周本。周本听说杨濛到来,想开城接纳,但其子周祚劝阻,周本念旧,不忍拒绝,于是准备出城迎接。周祚知道这样一定会得罪徐知诰,就紧闭城门不让周本出城,然后绑住杨濛送往金陵,后杨濛被徐知诰所杀。后徐知诰要篡位,周本和诸将前来劝进,徐知诰登基后,周本回去的路上叹息道:“我身为人臣却没有诛杀篡国者以报杨氏,现在我老了,岂能侍奉二主?”然后忧郁而死。
公元935年,杨溥改元天祚,徐知诰进位为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闽国和吴越都派遣使节来劝进,徐知诰觉得这是人心所向,于是在公元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以金陵为都,当年十月,杨溥禅位给徐知诰,在假意推辞后,徐知诰接受禅位,改元升元,改国号为齐,上尊杨溥为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次年徐知诰自称为唐室之后,改名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第二年四月,徐知诰把杨溥迁往润州丹阳宫,并派人严加看管,当年十月,杨溥死在了丹阳宫内。杨吴灭亡后,南唐不许杨吴宗室与外人通婚,久而男女自为婚配。
君主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名讳 | 在世时间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陵寝 | |
---|---|---|---|---|---|---|---|---|
吴王、弘农郡王,追尊吴皇帝 | ||||||||
- | - | 吴武忠王 (唐哀帝李柷谥) |
杨行密 (唐封吴王) |
852年-905年 | 902年-905年 (吴王) |
- | - | 兴陵 |
- | 吴孝武王 (高祖杨隆演改谥) | |||||||
太祖 (睿帝杨溥追尊) |
武皇帝 (睿帝杨溥追谥) | |||||||
- | - | 弘农(郡)威王 (高祖杨隆演谥) |
杨渥 | 886年-908年 | 905年-908年 (弘农郡王,又称吴王) |
- | - | 绍陵 |
烈宗 (高祖杨隆演追尊) |
吴景王 (高祖杨隆演改谥) | |||||||
烈祖 (睿帝杨溥追尊) |
景皇帝 (睿帝杨溥追谥) | |||||||
- | - | 吴宣王 (睿帝杨溥谥) |
杨隆演 | 897年-920年 | 908年-910年 (弘农郡王) 910年-919年 (吴王) |
- | - | 肃陵 |
高祖 (睿帝杨溥追尊) |
宣皇帝 (睿帝杨溥改谥) |
919年-920年 (吴国王) |
武义 | 919年-921年 | ||||
吴皇帝 | ||||||||
- | - | 睿皇帝 (南唐烈祖李昪谥) |
杨溥 | 900年-938年 | 920年-927年 (吴国王) |
顺义 | 921年-927年 | 平陵 |
927年-937年 (吴皇帝) |
乾贞 | 927年-929年 | ||||||
大和 | 929年-935年 | |||||||
天祚 | 935年-937年 |
历史遗存
注释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