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回放(英语:Instant replay 或 video action replay)是指电视或网络直播时,回放数秒或数分钟前的直播片段。有些随选视讯、网络电视、IPTV也允许观众使用即时回放观看先前播出的片段。
此条目介绍的是直播时,回放数秒或数分钟前的直播片段。关于电视及广播节目的再次播出,请见“
回放”。
2000年代之后,摄录像设备画质提升,因此即时回放开始用于运动比赛,裁判在得分或者犯规发生后马上(或者在极短时间之后)通过观看事发当时的录像回放,决定得分是否有效或者犯规是否成立。降低争议维持比赛公平性。
对阵双方每半场各有三次暂停,这三次暂停可以用于要求复核即时回放(称为“挑战裁判”),以确定裁判判决是否成立。如果即时回放确定裁判判决无误,则挑战裁判的球队会被扣除一次暂停;如果确定裁判判决有误,则毋需扣除暂停。任何裁判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复核即时回放,不影响任何一方。
只有以下状况才可以复核:
- 得分
- 传球是否完成/是否截球
- 带球员是否出界
- 活球是否出界
- 合法向前传球是否被不合法接球员或者防守方球员碰到
- 四分卫传球或脱手(fumble)
- 不合法向前传球
- 向前或向后传球
- 跑球员是否已经被撂倒
- 进攻方能否获得一档
- 踢球时防守方队员有否接触足球
- 足球位置
- 任意一队场上人数是否太多
全美大学体育协会沿用国家美式橄榄球联赛关于即时回放的规则,同时允许各赛区自行决定即时回放设备的标准。
目前,甲一组(Division I FBS)全部比赛都应用即时回放,甲二组(Division I FCS)季后赛、乙组(Division II)和丙组(Division III)的全国总决赛也使用即时回放。
加拿大加式足球联赛大致沿用美国国家美式橄榄球联赛关于即时回放的规则,但是也有例外:
- 每支球队每场比赛只能挑战裁判两次,但是如果一支球队在同一场比赛里面连续两次挑战裁判成功,则自动获得第三次机会;
- 由于每支球队每半场比赛只能请求一次暂停,因此第一次挑战失败不会导致球队被扣除暂停;
- 球队不能在法定时间最后三分钟或者加时阶段挑战裁判,但是任何裁判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复核即时回放,不影响任何一方。
- 异于美国国家美式橄榄球联赛,加拿大加式足球联赛球队容许挑战裁判的处分的决定(例如接球时一方有没有构成Pass Interference等,美国国家美式橄榄球联赛则是不容许的)
加拿大大学校际体育总会不强制属下院校使用即时回放。
美国国家篮球联赛规定:裁判必须使用即时回放以确定比赛最后一刻出手的射球,在法定时间结束之前是否已经离开球员的手。
即时回放可以复核的其他情况包括:
- 球员是否有参与场上打斗
- 球员射球时双脚在三分线以外或以内
在2019-20赛季,NBA新增了“挑战”规则,也就是即时回放,球队教练可以在以下三种情况要求挑战:
- 己方队员被吹犯规。
- 己方队员被吹出界。
- 己方队员被吹篮上干扰或妨碍中篮。[1]
全美大学体育协会特别规定:复核即时回放时,祇有比赛计时器上的0可以作为法定时间结束的依据。
意大利篮球甲级联赛大致沿用全美大学体育协会的即时回放规则,但同时引入关于挑战裁判的规则,允许教练每场比赛挑战裁判两次。
此外,裁判也可以通过即时回放判定控球权。
欧洲篮协在所有欧洲篮球联赛赛事中使用即时回放,同时规定篮框亮灯可以作为法定时间结束的依据。
国际足总过去禁止裁判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即时回放。第八任国际足总主席塞普·布拉特声称“误判也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引起球迷不满。
关于足球比赛引进即时回放的争论,在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再度白热化:
- D组最后一轮小组赛—塞尔维亚对澳大利亚的赛事中,塞尔维亚必须要赛和方能晋级八分之一决赛。然而,战至80分钟,塞尔维亚依落后1–2。就在89分钟,塞尔维亚前锋维迪奇的射门打中了于禁区中澳大利亚球员卡希尔的手部,理应判罚点球,然而裁判豪尔赫·拉里昂达并没有任何表示。最终,球赛以2-1结束,塞尔维亚因而被淘汰。赛后,塞军的主教练拉多米尔·安蒂奇表示塞尔维亚遭遇了最黑暗的一天[7]。
- 而在此前的两场比赛中,澳大利亚队同样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其中第一场与德国队比赛中,核心球员蒂姆·卡希尔在铲球后被裁判直接红卡罚下,而慢动作显示他铲球时有一个明显的收腿动作,而且只是用膝盖部位撞击了德国队球员[8][9];第二场比赛中,在领先加纳队一球的大好形势下,另外一名核心球员哈里·凯维尔因为禁区内手球而被判罚点球,凯维尔被直接红卡罚下,赛后多个传媒表明点球是无可争议,但根据慢动作显示,球直接打在他的上臂与肩膀部位中间,动作表明没有故意手球行为,直接红卡罚出明显过于严厉[10][11]。
- G组第二轮巴西队对科特迪瓦队的比赛中,法比亚诺在50分钟两次挑球两次手球攻进一球,但逃过法国主裁判兰诺伊的眼睛。比赛进行到第87分钟,科特迪瓦队凯塔往回走的过程中身体被卡卡用肘部顶了一下,凯塔随即捂着脸倒地显得很痛苦,卡卡被判黄卡,因单场累计两张黄卡而红卡出场。凯塔有明显的表演成分,卡卡在走到球员通道时泪流满面[12]。
- 本届赛事最瞩目的八分之一决赛之一:德国对英格兰的赛事中,英军于比赛早段因后防两次失误落后1–2。然而战至38分钟,英格兰中场兰帕德一记远射中楣,皮球明显越过白线至少50公分。然而当时裁判豪尔赫·拉里昂达及助理裁判均认为皮球并未越过白界,英格兰错失追平比分的机会,下半时开始后,因为比分落后导致全线压上进攻,被德国再入两球,最后以1–4大败完场。事件震惊全球,包括路透社[13],法新社以及美联社[14] 纷纷在头条撰文抨击当事裁判以及国际足联对误判的妥协政策,其中法新社更加用世界杯历史最严重误判来形容事件,并声称皮球已越过门线92 公分(接近一米)[15]。正在加拿大召开G20峰会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与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共同通过电视收看当天比赛直播,赛后默克尔亲自向卡梅伦致歉[16],国际足总主席塞普·布拉特赛后表示裁判误判是“人之常情”,对于各方建议的现代科技辅助判罚系统,他亦表示国际足总不会采用任何非人为操控的判罚比赛系统[17]。6月29日,布拉特表示国际足总将会重启引用录像技术“辅助”裁判执法的讨论,还说“国际足总不考虑高科技的球门线技术”的说法完全是“胡说”。并且特地向英格兰队和墨西哥队道歉[18]。
- 同样是德国对英格兰八分之一决赛,德国球员打入了德国的第一个进球。不过,有人认为是越位, 但根据国际足总的Rules of the Game有关越位的定义,由于纽亚当时是开出定位球,攻方球员不受越位条例所限,所以高路斯所处的位置是没有越位的,所以还是认定进球有效。
- 阿根廷与墨西哥八分之一决赛,比赛第25分钟,特维斯打入了阿根廷的第一个进球。不过,特维斯的这个进球明显是一个越位,他在越位的位置上接梅西挑传头球破门。尽管墨西哥球员围住裁判理论,但意大利主裁罗塞蒂还是认定进球有效。
- 西班牙与葡萄牙八分之一决赛,这个进球发生在全场比赛第63分钟,洛兰迪、伊涅斯塔、哈维禁区前连续配合,沙维脚后跟妙传韦拿,在小禁区边缘的射门被艾杜亚度扑出,比亚随即补射入网。西班牙这个进球存在两大疑问──哈维接应恩尼斯达的传球前,曾处在越位位置,存在越位回接的嫌疑。随后哈维脚后跟传球,比亚是否处在越位位置,也是一个疑问。当时葡萄牙后卫高汉特劳拖在防线最后,慢镜头并未交代他和比亚谁更靠近艾杜亚度。
- 巴西环球电视台赛后将3D影像还原技术应用到了这个进球过程中,在哈维传球一刹那,比亚身位超过高汉特劳22厘米。这也就意味着比亚的进球为越位球。
- 西班牙与荷兰的决赛,上半场中居阶段,荷兰中场尼热尔·德容在明显不可能碰触皮球的情况下仍然高高踢起,直接踹到西班牙中场哈维·阿隆索的胸口,德容的这一恶劣犯规赛后被普遍认为[来源请求]应当直接出示红卡罚下,但主裁判却手下留情,仅仅黄卡警告了德容。此外,荷兰队还有数次的恶劣犯规,均被主裁判从轻裁决。赛后荷兰足球名宿克鲁伊夫甚至认为,荷兰队上半场就应当被罚下两人。
- 西班牙与荷兰的决赛,加时下半场阶段,荷兰队前场开出的任意球打在了西班牙球员的人墙上并打出底线,理应判荷兰队的角球,但主裁判却判了西班牙队的球门球。结果,西班牙队在下一次攻势中取得进球,并以1-0胜出夺冠。随后荷兰球员马菲臣向主裁判投诉时遭到了黄卡警告。
而在塞普·布拉特因收贿案辞职之后,新接任的第九任国际足总主席詹尼·因凡蒂诺才在2017年时确认在2018年国际足总世界杯开始使用即时回放技术(参见条目:VAR)[19],世界杯有关即时回放的争议也就此告一段落。
然而,足球中的挑战判决英文术语简写则为VAR而非IRS[20]。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允许挑战,但是裁判组的判罚仍然起决定作用。2014年赛季开始,大联盟在纽约市启用回放中心,此中心与大联盟的30座球场连线,比赛时挑战提出后,由回放中心内的裁判审视球场上转播单位的摄影机及大联盟官方装设的摄影机画面做出判决[21]。
中华职业棒球大联盟自2019年赛季起,无论挑战成功或失败,每个球队于每场比赛皆有两次挑战机会(第10局起加时赛则增加1次),称之为“电视辅助判决”。但不是由被挑战的线审进行即时回放,而是透过类似视频助理裁判的模式,由联盟现场主管、审判委员、预备裁判员组成的“即时回放检阅小组”观看回放画面,再经影像组发出语音讯息给在外等候讯息的主审后,由主审做出最后裁决[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