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经济及政治上的分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北分歧(英语:North-south Divide),或称贫富分歧(英语:Rich-poor Divide)、南北差距[1][2]、全球北方及全球南方(英语:Global North and Global South),是指发达国家(北方世界/全球北方)与发展中国家(南方世界/全球南方)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分歧。[3]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南北分歧”一词曾被广泛使用,因为无论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发达国家或地区通常都属于北方世界,而经济稍弱的发展中国家通常属于南方世界;但“南”、“北”的分类已经开始过时。[4]
依经济、意识形态和发展情况把国家分类的做法,Alfred Sauvy发明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与毛泽东按照霸权和地缘分类的“三个世界”理论不同),即世界上的国家被分为第一世界(欧美民主国家)、第二世界(共产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后来,部分第二世界国家加入第一世界,而其他第二世界国家则加入第三世界,出现较简单的新分类方法︰第一世界是北方世界,第三世界是南方世界。[5]
北方世界成员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
随着第二世界的东方集团瓦解,不少成员国虽然位于北半球,但也被重新分类为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北半球南部的亚洲四小龙和土耳其加入第一世界。同样地,发达国家的附属地虽然是先进国家的一部分,但也被列入南方世界[6]。
不少发展地理学家(development geographer)认为,现时以南北分歧作为理解环球经济的主要分类原则,忽略了美国、日本和欧洲之间在意识形态和经贸上的磨擦。[7]
1980年代,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为南北分歧拟定界线,大致沿着北纬30°将世界划分为两部分,穿过美国和墨西哥,经过北非和中东地区,然后向北越过中国和蒙古,最后再向南,将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纳入“富裕的北方”区域。截至2023年,勃兰特界线因过时而受到批评,但仍被当作可视化全球不平等的有用方法。[10]
南北分歧的准确性因多种原因受到质疑。首先,各国在政治、经济和人口上的差异,使“南方”这个概念过于简化。[11]全球化也对南北两个不同经济领域的概念提出了挑战。自1978年毛泽东时代结束后,中国开始推行经济自由化,亚洲各国之间日益增强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分散了北方作为主要经济强国的主导地位。[12]南方的经济地位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到2015年,除了全球南方排名最后的约60个国家外,其余国家在收入水平、多样化和参与全球市场方面,已经超越了一些北方国家。[13]
然而,其他学者,特别是贾森·希克尔(Jason Hickel)和罗伯特·韦德(Robert Wade),认为全球南方的经济并未真正崛起。相反,他们指出,自全球化以来,南北之间的全球不平等问题反而加剧了。[14][15]希克尔指出,南北之间的资源交换存在严重不平衡,主要有利于北方国家。 2015年,北方国家从南方国家获得的意外之财超过了240兆美元,这一数字是对全球南方提供财政援助的30倍。[16][17]
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南北分歧,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联合国各附属机构等国际机构发展的理论基础,尽管这些机构对全球化及其影响的看法存在差异。[18]
随着发展,许多学者更倾向于使用“全球南方”这个术语,而不是先前的“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 《全球南方》联合主编利·安妮·达克(Leigh Anne Duck)认为,这个词汇更适合抵制“威胁这些国家自治和发展的霸权势力”。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