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狄,又称翟、北翟、翟戎,传说北狄是源出黄帝的孙子始均[1],实际上是晚商时从华夏分裂出来的部族,北狄是中国春秋时期,周朝诸侯国对居于漠以南的北方人群称呼,与东夷、西戎及南蛮,合称四夷。在春秋时期,貉族与白狄、赤狄与长狄等部落皆被归为北狄,经常与西戎并称为戎狄。在汉朝之后,“北狄”之称改为代指与先秦北狄无涉的东胡、匈奴、高车、鲜卑等。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3月3日) |
有记载说北狄源自黄帝之孙始均[1]。还有记载认为其起源于山戎[2],与晋国为邻居[3]。春秋时,北狄分为白狄、赤狄与长狄等不同分支。战国以后,“北狄”之名逐渐被改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多个民族,但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与先秦时期的北狄各部并没有任何关系。
在春秋文献中,狄,又称翟。周襄王时,因郑伯不听王命,曾经要求狄人攻打郑国[4]。在狄人击败郑国后,周襄王娶隗姓狄人为妻,又将隗后退回。此举引发狄人不满,王子带联合狄人,攻打周王[5]。
从现有的考古知识来看,夏代以前的北方长城地带已经遍布早期农业居民,但受气候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农业在生业中占的比重不一,有的地区农业的发展很不稳定,甚至有间歇的现象[6]。
周王朝曾经对鬼方采取过军事行动,著名的小盂鼎铬文记载了周初一次伐“鬼方”的战果:“获聝四千八百□十二聝,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俘马□□匹,俘车卅两,俘牛三百五十五牛,羊卅十八羊。 ”可以看出鬼方的马、牛、羊并不比华夏各国多,而且羊特别少,显然不是专化的游牧部族[6]。
现在肯定的是,蒙古高原上的北亚蒙古人种的游牧人,在战国时代才全面进入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中原各国也向北方长城地带扩张势力,使该地带原有居民或融入中原各国,或融入“胡人”方面。[6]。
学者胡秋原认为,狄即是丁零之音转,主张北狄源出于丁零,即后世所谓的突厥[7]。学者苏日巴达拉哈主张蒙古族源自古代高车,中国历史所称的北狄,为蒙古族先祖[8]。学者黄文弼认为,春秋时所称的狄,如林胡、楼烦与义渠,皆为迁居至中原的匈奴人[9]。学者马长寿认为,匈奴与丁零,与春秋时所说的北狄,均为阿尔泰语系的蒙古种族草原部落[10],此说获得林剑鸣等学者支持。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认为北狄中的赤狄为蒙古族的先祖之一。
学者林沄指出先秦时代的狄人,与华夏是同一族群分化出来,与战国时期出现带有北亚蒙古人种特征的匈奴为不同种族[11]。赵越云、樊志民也指出先秦时的狄人是从华夏人群分裂出来的部族[12]。
现代北亚蒙古人种(俄国人类学界习称为蒙古人种的“西伯利亚类型”),是以低颅、短颅、高面、阔面相结合为典型特征的人群,现代蒙古族即其代表。但公元1世纪生活在外贝加尔和蒙古的匈奴人,虽在低颅这一特征上是和现代北亚蒙古人种一致,但却是中长颅和低颅的结合。可见现代北亚蒙古人种的形成是晚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6]。
从现代人种学的观点来看,从新石器时代到春战之际生活在北方长城地带[13]的均属高颅的居民,和均以低颅为特征的汉代匈奴和鲜卑显属不同的种系。北亚蒙古人种特征较为明显的遗骸在战国时期才出现于北方长城地带,和文献中“胡”的出现年代大体一致[6]。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