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基(1885年1月20日—1911年10月10日)[1],一名汝夔,字尧澂,或作尧臣、瑶臣。湖南常德武陵县(今武陵区)人。晚清革命团体同盟会会员,文学社发起人,武昌起义的策划者之一,武昌起义前的清晨被湖广总督瑞澂处决,刘复基与彭楚藩、杨洪圣一同斩杀,是为“彭刘杨三烈士”。
生平
刘复基生于光绪十年阴历十二月初五日,即1885年1月20日[1],生于农民家庭,少时受顾炎武、王夫之书籍影响,富华夷思想。[2]1904年肄业于武陵县高等小学堂,在湖南哥老会活动。同年黄兴、宋教仁与哥老会湖南首领马福益商议举事反清,刘复基与其结交,受委在湘西、常德经营。起义事泄后藏匿在常德柳叶湖。次年4月刘马谋在洪江举事再次失败,马福益被捕杀。刘复基避难日本,8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经武汉,加入刘静庵等组织的日知会。回长沙后负责当地的《民报》和《中西报》发行。同年夏与禹之谟等组织公葬陈天华和姚宏业,一时湖南革命情绪高涨。[3] 旋禹之谟被捕,刘复基走避常德,联络蒋翊武招纳有志者,表现出领导才干。一度在常德祗园寺设立了湘西革命机关,不久被清吏廖世英侦破,刘复基偕蒋翊武走避上海,协助同盟会员杨卓霖办《竞业旬报》,并介绍蒋翊武入同盟会。[4]1907年杨卓霖因谋刺两江总督端方而被捕,《竞业旬报》停刊。刘复基和蒋翊武各自潜回故里。
1909年秋,刘复基之兄刘星澂,召刘复基、蒋翊武到汉口办《商务报》,刘复基任会计兼发行人。他和蒋翊武、詹大悲利用报刊为基地结纳同志,[5] 与当地革命团体群志学社建立了关系。1910年因试图惩治立宪派杨度未成,刘本人被英国巡捕房羁押了八个小时,《商务报》也因宣传被迫停刊。[6] 后刘复基鉴于群志学社多为新军将士,于1910年(宣统二年)投军,在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当兵,以开展革命工作。不久因形势误判,群志学社受到官府注意,9月18日刘复基等将其改名为“振武学社”,以杨王鹏为社长。实际上社务活动由刘复基主持,事无大小,皆由刘复基裁断。[5]瑞澂任湖广总督后严加防范革命党人,杨王鹏、李六如等被检举离职离鄂,刘复基和蒋翊武继续领导社务。[7] 次年1月振武学社又改组为文学社,刘复基任评议部长。
刘复基在文学社中招揽同志,经营宣传。同时推进和共进会的联合,积累了个人威望。9月,文学社和共进会同组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刘复基斡旋最力。[8] 他被举为参议和常驻总指挥部的三名军事筹备员之首,拟定了起义总行动计划,而武昌起义基本按其实行。[9] 起义原定10月6日,后因湖南等地筹措不及而延迟。10月9日,孙武炸弹事故后,刘复基晚与蒋翊武等在小朝街总指挥部开会,主张当晚举事,被闻讯赶来的清军逮捕。蒋翊武逃脱。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10日清晨被斩首,临刑时高呼口号。[10]
10日夜间,两名革命党人金品臣、程定国因值勤时睡觉,与哨长(即今排长)陶启圣发生冲突,枪击陶启圣,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立即宣布举事,即武昌起义。
评价
纪念
武昌有以三人姓命名的彭刘杨路。1931年在他们被处死的湖广总督府东辕门旧址,现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1991年武昌首义80周年之际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首义文化节,在武昌阅马场树起了彭刘杨三烈士的塑像。
影视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