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前南丫石矿场(英语:Ex-Lamma Quarry),又名“博东湾石矿场”或“博洞湾石矿场”,位于香港南丫岛索罟湾北岸,原来由瑞安建业经营[1],于1978年开始运作,并于2002年完成绿化修复工程后停用。[2]
此条目讲述香港处于施工或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 |
为了开拓更多石料来源,政府于1977年7月刊宪,宣布将会设立南丫石矿场,而合约期为10年[3]。
前南丫石矿场于1978年招标,吸引13家石矿企业及建筑公司投标。及后,石矿场于同年开始运作,并于1981年6月19日开幕。此石矿场最初由法国宝嘉建筑(今香港宝嘉建筑)与Enterrrises Audemard公司合营[4]。不久,瑞安建业随即收购南丫石矿场,并一直营运至1993年[5](原订为1988年)。
在1993年后,瑞安与政府签订修复协议,允许前南丫石矿场继续营运,但需要于1995年起展开绿化修复工程,包括建造向北伸延的宽阔平台、种植树木及建造人工湖,以回复当地的自然风貌。工程于2002年竣事,而石矿场亦随即结束24年的营运。[2]
此石矿场曾成为港府为净化海港计划而设的污水处理厂选址之一,但最后选择在昂船洲填海用地兴建,成为昂船洲污水处理厂。此外,南丫石矿场东北面盆地,亦曾于1990年代初,列为西区海底隧道的沉管铸造场选址之一,但最终改于石澳石矿场铸造[6]。
为了增加香港土地供应,香港政府计划将前南丫石矿场(研究范围亦包括了覆盖周边地区,包括毗邻占地约两公顷的水泥储存仓的“综合发展区”及天然山坡,合共占地约59.9公顷。[7])发展成为达致绿化及可持续发展及生活的海滨社区,尽量融入地区特色,并且提供私营及资助房屋等,以梯级式高度轮廓方式兴建,使到建筑物的水平线从山边逐步向海滨递减,以保留景观与自然环境背景的天然连系及保护山脊,并且沿着海岸线兴建一道海滨长廊,以提供充裕的休憩空间;以及兴建一座渡轮码头,以应付岛上人口对来往中环及香港仔至南丫岛的交通需要。2012年年初,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规划署展开可行性研究;同年12月7日,香港政府展开为期两个月的首阶段公众咨询,计划将其发展成为低密度住宅区或者旅游住宅区,分为两份三项研究方案建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