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官学是清朝的官办学堂,负责八旗的教育,隶属国子监。清廷另设有独立之左右翼宗学、八旗觉罗学、世职官学、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专供宗室、觉罗、功臣世职、内务府三旗包衣子弟就读。
自顺治朝起,为使旗人得到训练担任官职,“兼通满、汉,足充任用”,朝廷主导兴办各种学校,“国学、顺天、奉天二府学,分派八旗生监外,又有八旗两翼、咸安宫、景山诸官学,宗人府宗学、觉罗学,并盛京、黑龙江两翼义学”,令八旗子弟入学受到满文、蒙文或汉文、翻译、骑射等训练,为旗人主要育才教养途径,体现文武一体的理念。[1][2]
沿革
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国子监祭酒李若琳奏请仿明初之制,于国子监扩招官生,并令满洲大臣子弟送监读书,与汉人监生一体讲习,摄政王多尔衮随即指示满、汉官子弟有愿读书者入学,增设满洲司业一员、助教二员,教习满文。[3]李若琳又奏因国子监偏僻,在皇城东北角,满洲官员子弟就学不便,建议与国子监本监分离,于满洲八旗各驻地分别设立书院,以国子监二厅六堂分配八旗,每一旗设学长4名,八旗需32名分别执教,学生按时赴国子监考试。[4]议准施行,于是八旗各建学舍,称为八旗官学,或国子监八旗官学。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新任祭酒薛所蕴奏准将八旗官学每两旗合并为一学,“满洲子弟就学,分为四处,每处用伴读十人,勤加教习。十日一次,赴监考课;遇春、秋演射,五日一次,就本处练习”,并酌量录取直隶生员担任教习。[5]教习于举人或肄业之监生当中考选,且监生只录用恩贡生、拔贡生、副贡生、岁贡生,如人数不足则可考选例监生。
最初官学生名额定为每佐领下取官学生1人,629佐领总计629人,以其中10人学习汉文,其余学习满文。九月,礼部奏请增广学额,命每佐领增取一名,总计1258人,习汉文增为20人,其余学习满文。往后学额有多次增减改制:
- 顺治十一年(1654年),裁撤学额,每佐领只留1人。
- 十三年(1656年),乌真超哈(汉军)每佐领增为2人,满洲、蒙古仍为1人。
- 十四年(1657年),改定蒙古每二佐领出1人读书,乌真超哈学生如满洲例,每佐领出1人读书。
- 十八年(1661年),改定满洲、汉军每佐领各增官学生为2人,且只准武官及甲兵子弟入学。
- 康熙九年(1670年),放宽文武官员子弟皆可送监入学。
- 十一年(1672年),裁减满洲、汉军官学生,每佐领下只取1人,蒙古官学生亦裁减,每二佐领下取1人。
- 十六年(1677年),官学生以八旗生员、俊秀选补,如该佐领下无生员、俊秀,才准选补闲散旗人。
- 雍正元年(1723年),每佐领下,无论身份,选择资质聪颖可读书上进者1人,由参领、佐领保送,都统查验后送国子监。并增定八旗官学教习蒙古文,蒙古教习由八旗蒙古护军、领催、骁骑内考选熟练满语、蒙古语者16人充任。
- 五年(1727年),国子监奏准“若拘于定额,则恐草率塞责”,废除佐领定额,改定每旗名额100人,其中满洲60人(学习满文汉文各30人),蒙古20人、汉军20人,总计800人,都以一旗整体选择,不拘佐领“不必拘定佐领之数,庶学生皆得秀良,不致混行申送”。年幼者学满文,较年长者学习汉文。规定汉教习每旗5人。并挪拨八旗教养兵额满洲30人、蒙古、汉军各10人之钱粮分给官学生。另议准,汉教习每人各分定学生若干人,専心训课,由国子监堂官不时稽察,分别勤惰奖惩,三年期满,咨部照例铨用。[6]
- 十年(1732年),礼部议准,八旗汉军记名旧家子弟各就学于本旗官学,由助教、教习教读满汉文,再于左右翼满洲内挑选骑射教习各1人,隔日赴官学教练马步射及满语。
- 乾隆三年(1738年),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孙嘉淦奏准,三年内讲诵经书,国子监考试,选择聪颖志学者归汉文班,年长而原本学习翻译者归满文班。而旧例八旗官学生学满文者只能考选笔帖式,学汉文者只能考选文武生员而已,往后归汉文班的官学生也学习经史知识,每3年录取可以应考者,奏请钦派大臣考试,优异者升格为监生,与汉贡监一并肄业,择优保荐录用授职。[7]
- 八年(1743年),规定汉教习3年期满,分等引见,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知县或教职铨选;一等再继续教习三年,且认真授课者,以知县即用;蒙古教习五年期满认真授课者,以护军校、骁骑校补用。并增定满助教每旗2人,以八旗文进士、举人、翻译进士、翻译举人、恩贡生、拔贡生、副贡生、岁贡生、文生员、翻译生员、废革官员、笔帖式考取。
- 十七年(1752年),因另设世职官学,裁撤各旗汉教习1人,骑射教习咨回本旗;蒙古学生人数过少,嗣后只以1人教习蒙文、1人教习骑射。
- 三十一年(1766年),礼部议准,选取官学生限制为18岁以下,在学年限为十年。在学已满十年而不能进步及不能考取中书、笔帖式、库使者,退学咨回本旗。每旗添设满教习1名,专教翻译及满文,汉教习裁减1名。
- 三十二年(1767年),因前于二十三年(1758)裁撤八旗义学,包衣求学无门,故于八旗官学增设下五旗包衣学额,每旗10人,其中满洲6人、蒙古2人、汉军2人,与原有学额合计850人。[8]
- 五十四年(1789年),于每旗100人的名额内裁减10人,额外选取经书熟、文理优者20人,加给膏火奖学金。
- 道光三年(1823年),重申八旗官学生在学以十年为限,有考取文生员、翻译生员者,自考中之日起在学十年,如再考中副榜、拔贡、优贡,再以考中之日起扣满十年,如中式举人,则已有铨选途径,不得续留学校。[9]
八旗官学学生支领钱粮,满洲、蒙古每名每月给银一两五钱,汉军每名每月给银一两,由各旗放领,包衣按义学之例,不给钱粮。
乾隆年间国子监议定〈八旗官学生条例〉,平日学生辰时上学,申时散学,设“到学簿”,令学生每日亲自签到,又设“功课簿”,令学生每日填写学习进度,月底交助教存查,年终交国子监察核。测验分为常课、会课、会考三种。常课,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汉馆试文一篇、五言六韵诗一首,学生未能写成完整一篇者令写作半篇,满馆试翻译或清书一道,蒙古试蒙古翻译一道,蒙古弓箭教习轮馆按日教演步射、骑射;会课,每月一次,汉馆学生作文一篇,蒙童背书一次,满洲、蒙古各测试翻译一道,弓箭教习会同助教率领学生出城测试马箭、步箭各一次;会考,春秋二季赴国子监会考,考试汉文、翻译和步骑射,优者给赏,劣者训饬。另有临时抽验,由国子监祭酒、司业轮流稽查各学,幼童挑背经书,已可作文者选讲文理或现场测试文艺,学习翻译者测验清文数行,并查核每日课程簿册,如有学生懒惰、功课不进,由该教习责罚,不服责罚者退学。[10]
满洲、蒙古官学生留京任职“不往外省作官,止许在部院衙门选用”,必须具备翻译满、汉或满、蒙文书的能力,故考以翻译、文章;汉军官学生“内外并用”可外派地方,除应学习满文之外,须有和一般汉人官员相当的能力,因而测验书艺、策论。顺治朝地方官出缺,重开科举之后中举的汉族士人,以及八旗官学出身的汉军旗人学生,便成为填补地方官缺的主要人选。[1]
嘉庆、道光以后,官学逐渐废弛,停止教习年满给予录用的成例,每月考课仅为敷衍了事,虽皇帝多次降谕责备,仍难以振作。道光三十年(1850年),河南道监察御史麟光奏陈“近日勤学者少,仅止按时呈交月课”,请求管学王大臣等严饬各学正副管、助教、教习等督率诸生勤读不息。[11]
光绪八年(1882年),朝廷大力整顿,每学以满、汉进士官员1人为管学官,专门考核学生课程与教习勤惰;另简派满、汉进士出身部院大臣2人为管理八旗官学大臣,每学增设翰林院编修、检讨1人,协助考课。九年(1883年),每学添设额外汉教习2名。十一年(1885年),礼部议准“八旗官学教习业经入学或考中恩监者,必须在馆受业实逾一年,该教习报满时方准作为成效;满馆学生有考中中书、笔帖式者亦照此例办理”。[12]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末新政,八旗官学改组新式学堂。
教材
顺治初设八旗官学,习读汉文内容为传统汉人经、史教育;习读“清书”者,为满文译本汉文经、史典籍。阿什坦译有满文《大学》、《中庸》、《孝经》、《通鉴总论》、《太公家教》等书,为顺治朝初期教育旗人的主要教材。[16] 康熙十二年(1673年),翰林院掌院学士傅达礼完成翻译满文《大学衍义》,康熙帝谕“分给八旗官学各一部,以资肄习”。[17]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以《解义》形制重新编译《四书》、《五经》;雍正五年(1727年)重译《孝经》;乾隆六年(1741年)重译《御制翻译四书》,四十九年(1774年)成书《钦定翻译五经四书》,皆属八旗官学教材。
雍正二年(1724年)规定凡“习满文者,教以书写本折字画;习文章者,讲论圣贤经传;习翻译者,熟翻《古文渊鉴》、《大学衍义》等书”。[18]
职官
每学设满洲馆一、蒙古馆一、汉馆四。
- 管理八旗官学大臣:进士出身部院大臣2人,满、汉各1人(光绪八年置)。
- 管学官:进士出身官员16人,每学满、汉各1人(光绪八年置)。
- 满教习:8人,每学1人。
- 汉教习:32人,每学4人。
- 蒙古教习:16人,每学2人。
- 骑射教习:8人,每学1人。
- 满助教:16人,每学2人。
- 额外汉教习:16人,每学2人(光绪九年置)。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