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倒春寒”是一个民间俗语,指每年春季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气候现象。
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1]
形成原因主要是在季风转换期间(冬季风转夏季风),过渡时期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
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即可判定该地区发生了“倒春寒”。[2]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对于北方地区,倒春寒意味着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骤降;而对于南方地区,通常和低温阴雨相联系。由于纬度差异,各地判定标准略有不同,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对于人类的损害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倒春寒常导致大范围地区树木和农作物持续受冻害,引起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麦的烂种现象,也会影响水稻播种出苗和生长。二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身体较弱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等,交感神经受短时间突发的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引发血压突然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