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交战方持有或扣押另一方的个人/实体以保障协议执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质(英语:hostage)是指被俘虏者掳走的人,该词最早的用意是指在战争里,某一方将敌人的人捉走,然后向敌方提出条件,以方便威胁对方。但到了近代,人质一词通常指被绑架的人,绑架者会要求人质的亲属、雇主、国籍国或事发地政府做出某些事情,例如交付金钱、同意其政治诉求等,尤其是在威胁的态度下进行。在特别的情况下,例如绑架者提出的限期已到(如发出最后通牒来通知),而对方没有回应或拒绝其要求,绑架者将会伤害人质。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1年7月13日) |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为了互相取信,会互相交换人质,称为质子。通常是以诸侯的儿子作为质子质押于别国,秦异人就是一例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换人质外,亦有当弱国有求于强国时,就出现单方面送出质子的情况(如百济向倭国送出人质)。
互换质子的行为在日本亦有出现。
在准噶尔汗国时代,被准哝尔部打败的部落也要送出王子到伊犁作人质确保交税和效忠。
绑架或掳走人质的行为,已经在今日被公众视为是一种刑事罪行,或是恐怖主义的行为。“abductee(被绑架者)”一词出现于1970年代。人质通常会被武装的恐怖份子或者罪犯用绳子进行捆绑约束,绑住手脚。有时候会用胶带封住嘴巴,用布带蒙住眼睛,并且关押在一座大厦或一辆车子里,我们称这类情况为“hostage crisis(人质危机)”。通常在绑架人质的事件里,绑架者往往会提出赎金或者其他要求作为交换条件。
各国对于如何拯救人质,均有一套相关的原则和方案。首先得确定人质和劫匪的大概位置,在人质的安全获得保障下,大多以谈判方式和劫持者交谈,以达到双方目的。警方目的多为䆁放人质,而劫匪多为要求大额金钱和提供相关车辆以逃离警方追捕,也有的是出于某些政治目的。
在人质安全有威胁下、劫持者情绪失控或谈判破裂时,警方多会派出接受过室内近身作战和人质拯救训练的特种警察部队进行攻坚,拘捕劫持者和拯救人质。于必要时,例如于特警队员和人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会选择开枪击伤或者击毙劫持者。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