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虫是中国古代对动物的一种分类。古代的中国人将动物统称为“虫”,并将其依照体表特征分为五类: 倮虫:“倮”通“裸”,即无毛无羽无鳞无甲覆盖的意思,指人类及蛙、蚯蚓等。圣人为倮虫之长。 毛虫:兽类,即具有毛的动物,指狮子、老虎、豹、狼、狐狸、豺、熊、猫、狗等。麒麟(有一说老虎)为毛虫之长。 羽虫:禽类,即具有羽毛的动物。凤凰为羽虫之长。 鳞虫:鱼类及蛇等具有鳞片的动物。应龙(有一说蛟龙)为鳞虫之长。 甲虫:后多称介虫,指有甲壳的动物,包括龟类与节肢动物(包括昆虫、蜘蛛)及水族(如贝、虾、蟹)。乌龟为甲虫之长。 五行 五行学说中,五虫与五行相对应,代表五种属性:[1] 鳞虫 - 木 羽虫 - 火 蠃虫 - 土 毛虫 - 金 介虫 - 水 或 [2][3] 毛虫 - 木 羽虫 - 火 裸虫 - 土 介虫 - 金 鳞虫 - 水 或[4] 倮兽-土 羽兽-木 毛兽-火 介虫-金 鳞兽-水 参见 鸟类 哺乳类 爬虫类 两栖类 鱼类 人类 参考资料 [1]《淮南子·时则训》:“盛德在木,其虫鳞……盛德在火,其虫羽……盛德在土,其虫蠃……盛德在金,其虫毛……盛德在水,其虫介” [2]《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其虫毛。……南方生热,热生火……其虫羽。……中央生湿,湿生土……其虫倮。……西方生燥,燥生金……其虫介。……北方生寒,寒生水……其虫鳞。” [3]《类经卷二十五·岁有胎孕不育根有神机气立》:“毛虫属木,羽虫属火, 倮虫属土,介虫属金,鳞虫属水,六气五类,各有相生相制” [4]《管子·幼官》:“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倮兽之火爨……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饮于白后之井。以介虫之火爨……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