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五条,又称“习五点”,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9年1月2日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时,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1]习近平针对台湾问题,重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九二共识”,并延伸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的《邓六条》,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更进一步罕见公开批评“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2]

同日下午,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召开临时记者会表示:“始终未接受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一国两制”。[3]1月3日,台湾各大新闻媒体均在头版报导此事件;[4]同日,中国国民党文传会表示:“重申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5]

背景

习近平讲话

前言

内容

各界反应

中华民国

蔡英文政府回应

  • 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召开临时记者会表示:[3]

反对九二共识

  • 前中华民国副总统吕秀莲表示:“在2005年中国宣布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来,北京当局就一直在明暗刚柔并济,就在统一台湾,而且已经深入台湾,大家应要有警觉”。[24]
  • 前外交部欧洲司科长刘仕杰表示:“马政府时期的夸夸而谈的九二共识,以及因为承认九二共识而拿到的短暂虚假的外交红利,如今都证明荒唐可笑。我认为台湾应该要跟中国交流合作,就如同台湾要跟全世界的国家交流合作。但面对中国政府,我们不能心存犬儒侥幸”。[25]
  • 民主进步党
    • 中华民国立法院院长苏嘉全Facebook表示:“北京当局以虚构不存在的九二共识,否定一个具有2300万人民民主国家存在的事实,我们坚决反对,更不接受一国两制的安排”。[26]
    • 民主进步党立法院党团表示:“今日香港、新疆,正是明日台湾殷鉴”。[27]
    • 民主进步党发言人何孟桦表示:“这证明了所谓的‘九二共识’,绝非过去国民党所说的‘九二共识’,有各自表述的空间,却只剩下一国两制,目的就是在消灭中华民国”。[28]
    • 桃园市市长郑文灿表示:“九二共识并不是台湾经由民主程序认可政府之间的共识”。[29]
    • 陈其迈表示:“在‘一国’的原则下,只剩‘中华人民共和国’,换句话说,‘一国两制’就是中华民国不存在,这是‘片面改变台海现状’,就是消灭中华民国”。[30]
  • 时代力量
    • 时代力量在官方在Facebook上表示:“我们不同国,交流前提是对等”。[31]
    • 时代力量党主席黄国昌表示:“放弃一中老调,才能实质对话”。[32]
    • 时代力量立法委员洪慈庸表示:“台湾与中国的对话,必须建立在对等尊重的前提之上。中国越是张牙舞爪,只会让台湾人看得越清楚,中国对台湾的企图和野心”。[33]
  • 社会民主党表示:“众人皆望两国和平发展”、“尊重台湾人的民族认同”、“台独是对民主、自由、人权以及认同的向往”及“中国应当民主化”。[34]

支持九二共识

  • 中国国民党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传播委员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并非‘九二共识’的内涵,目前两岸处于‘分治’的状态,现阶段‘一国两制’恐难获得台湾多数民意的支持”,并表示:“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发展必须继续和平向前行”。[5]
    • 前总统马英九办公室表示:“‘九二共识’的精神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无论中共如何表述,我方所指的一中就是中华民国,应站稳中华民国的立场,坚守中华民国宪法”,并表示:“虽然中华民国宪法的精神是‘不排除国家统一’,但目前两岸还不具备统一的条件”。[35]
    • 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表示:“40年前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随后发表重要讲话,对相关问题作出说明,定下合情合理的政策;4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此相呼应,令人感动”。[36]
    • 中国国民党立法委员江启臣表示:“可视为中国大陆对两岸关系总原则与立场的再重申,在基本原则上守住中国大陆一贯底线”。[37]
    • 高雄市市长韩国瑜表示:“主张在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架构下,两岸交流应该秉持九二共识原则”。[38]
    • 金门县县长杨镇浯表示:“应通尽通符合金门争取的两岸生活圈概念”,并表示:“金门愿意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马前卒”。[39]
  • 新党
    • 新党新闻稿表示:“新党绝对赞同,并争取在今年与大陆对话协商,推进两岸政治谈判”。[40][41]
    • 新党青年军王炳忠在《观察者网》投书表示:“我们也很心急,统一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42][43]
  • 亲民党表示:“呼吁两岸执政当局正视‘同属中华民族、两个对等治权’的两岸现状”。[44]
  • 中国时报社长王丰中天电视政论节目大政治大爆卦》表示:“两岸现在不就是非常宽松的‘一国两制’吗”。[45]

反对一国两制

  • 蔡英文政府:台湾绝不会接受“一国两制”,绝大多数台湾民意也坚决反对“一国两制”,而这也是“台湾共识”。
  • 中华民国行政院新闻稿表示:[21]中华民国台湾的人民不会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会接受“一国两制”,台湾与中国之间不存在“九二共识”,台湾与中国的协商必须接受台湾全国人民的监督,台湾的未来由台湾2,300万人民共同决定。
  • 中国国民党
    • 马英九表示“一国两制”对香港提出37年,在台湾始终没有市场。[46]
    • 朱立伦表示“一国两制”在台湾没市场。[47]
    • 韩国瑜表示不接受一国两制。[48]
    • 沈智慧发表声明,“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支持一国两制。我支持捍卫中华民国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我不支持一国两制”。[49]
    • 蒋万安表示,他反对一国两制,台湾不是香港,台湾大多数的民众也无法接受一国两制。[50]

支持一国两制

  • 国民党桃园市党部主委杨敏盛表示如果“台湾安全、人民有钱”是全民共识,“那么一国两制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处方”。[51]
  • 政治评论人黄智贤表示支持“一国两制”,并指出完全依据中华民国宪法[52]

其他

  • 台北市市长柯文哲表示:“我们只能说我们了解他的立场,不过我还是坚持两岸关系是五个互相,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还有一个互相谅解,大概这样”[53],并表示:“其实习近平的讲法还没有被台湾主流民意所接受,坦白讲离心灵契合还有点距离”。[54]
  • 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张安乐表示“大家对中华民国四个字有感情,我们可以缅怀,但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世纪,我们应该拥抱中华人民共和国。”[55]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大陆

香港

  • 香港前行政长官、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我希望台湾民众能多来香港,直接了解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具体情况,也希望香港朋友能够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58]
  • 香港社会民主连线立法会议员梁国雄表示:“北京正在吞噬香港,台湾不该接受一国两制,因为中共是没有人民授权的暴政”。[59]

美国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与《纽约时报》则不约而同,都以“中国警告台湾”作标题,提到习近平不放弃“武统台湾”,强调“台独走到绝路”,有如变相威吓。《纽约时报》引述史汀生中心东亚研究室高级研究员孙云的说法,认为“习五点”不受台湾人民欢迎,“一国两制不是台湾人想要的答案”[60]

英国

  • 英国广播公司(BBC)则分析,尽管习近平再提武统台湾,但在当前两岸经贸紧密结合,以及中国崛起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下,实践武统形同豪赌,胜算也极低。报导称,习近平最可能的着眼点就是为了影响台湾2020总统大选情势,特别是锁定台湾泛绿阵营[60]

欧盟

  • 欧洲联盟鼓励台海两岸对话、合作和建立信任措施,且强调虽然欧盟有其一中政策(非中国的一中原则),但欧盟将致力持续推展与台湾的关系,并支持作为台湾治理体系且与欧盟共享的诸多价值[61]

荷兰

  • 新鹿特丹商业报(NRC Handelsblad)以“习近平加重对台湾和美国的语气”为标题报导,认为习近平威胁使用武力以阻止美国介入。中国使用武力威胁和敦促统一并非新的说法,但这回语气格外尖锐,强调外国势力不得干涉(统一)议题,这项警告是针对美国而来。川普上台后,美国提供台湾更多的支持,但统一台湾可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美国对台湾提供更多同情和支持,再加上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希望和中国保持距离,这些让习近平愈发挑衅[62]
  • 忠诚报(Trouw)刊出“中国盯着台湾,也盯着2019年”报导指出特洛日报指出,事实上,台湾怎么看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只有17个国家承认它的独立地位;至于“一国两制”作法,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北京逐渐掏空香港法制,破坏了民主,在香港实行结果并不符合港人的期望[62]

后续相关事件

蔡英文国际媒体茶叙

2019年1月5日,中华民国总统府举行国际媒体茶叙,共有来自美、欧、日、亚各国27家驻台媒体,46位记者与会。蔡英文表示:[63][64]

同日下午,马英九反驳:“各政党应该一致、都承认有九二共识,这是最好的结果”。[65]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