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美白对虾[2](学名:Litopenaeus vannamei),也叫凡纳滨对虾[3]、白虾、白对虾、白脚虾或太平洋白虾,是一种生活于太平洋东岸的对虾科滨对虾属物种。1980年代初期,农业委员会渔业处将此物种引进台湾,因1988年遭受草虾病毒及1992年白点病毒影响相对当时主要水产草虾,并无相当成效,1994年起由民间自夏威夷引进无病原对虾量产技术(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始成为台湾虾类养殖的四大品种之一。
形态
中南美白对虾最长可以生长至23厘米(9.1英寸),当中头胸甲占了9 cm(3.5英寸).[4]。成长的虾生活于海洋,水深不超过72米(236英尺);而成长中的虾则生活于咸淡水交界的河口[4]。头胸甲背面的吻突[5]略长,背部有7-10颗齿,正面有2-4颗齿[4]。
分布与习性
白虾原产地在太平洋东岸的中南美洲地域,从墨西哥北部索诺拉州到秘鲁北部[2][4]。
属于广盐性热带虾类,能在0-35‰盐度中生长。
南美白对虾在水温15-38℃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2~35℃,生长环境只限于水温全年维持20 °C(68 °F)以上的地区[6]。
渔业及水产养殖业
在20世纪时,中南美白对虾是墨西哥近岸渔民及拖网渔船的重要渔获[4]。但到了20世纪后期,捕渔业已为水产养殖所取代:1973年,渔民从巴拿马引入虾苗[6]。电影《阿甘正传》也提及过主角接手了越战战友在佛罗里达州经营的养虾场,由此可知这项活动在当年对经济的重要性。在拉丁美洲,每逢温暖的厄尔尼诺现象时的白对虾产量都会达至峰值;但到了较凉快的反厄尔尼诺现象时就会回落,因为受到疾病的影响[6]。白对虾的生产受其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的限制,包括:白点症、陶拉综合症、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杆状病毒中肠腺坏死和弧菌感染[6]。截至2004年,白对虾的生产量已达至1,116,000 t,超越了草虾[6]。
由于白虾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高,抗病力佳,再加上肉质甜美[2]、蛋白质比例较高[7],但最主要原因是价格亲民,目前已取代口感差不多价格却贵上一截的“草虾”,成为台湾[2]的主要放养虾种。
然而,绿色和平于2010年将白对虾放进其《绿色和平海鲜红名单》中。根据绿色和平的网站,《绿色和平海鲜红名单》“是一个通常在世界各地的超市销售的海鲜列表”,而这些海鲜的来源很大可能来源于不可持续的渔业[8]。 绿色和平组织提出的理由是“(白对虾的捕获过程会)大面积破坏多个国家的红树林,(鼓励)从野生过度捕捞幼虾以供应虾场,(而且过程)严重的侵犯人权”[8]。除了白对虾,绿色和平亦基于相同理由把草虾放入名单内。
水产贸易
在咸水的礁石水族馆,年轻的白对虾可以用作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活食,特别是诱使挑食者在新水族箱中开始吃。白对虾通常被添加到水族箱的棚中,以允许鱼友容易地将虾作为主显示罐中的食物。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