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南朝宋文帝认为晋代陈寿撰修的《三国志》,内容精洁,但太过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他的注释方法有四大原则:“一曰补阙、二曰备异、三曰惩妄,四曰辩论。”清代《四库提要》将其所用方法,分析为六类:“一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二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三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屈;四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五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六是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
裴松之作注所根据的史料,可考者多达二百一十余种[1]。宋文帝叹为“不朽”之业。例如:《三国志》卷21《王粲传附吴质传》记载文帝〈与吴质书〉一文,近二百字,而裴注详引《魏略》所载此书,竟多达八百余字。裴松之解释说:“臣松之以本传虽略载太子此书,美辞多被删落,今故悉取《魏略》所述以备其文。”《三国志》在许多关键处多语焉不详。如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陈群传》中只有一句:“制九品官人法,群所建也。”这必须靠裴松之的注加以补充。侯康说:“陈承祚《三国志》世称良史,裴注尤博赡可观。”[2]清人钱大昕认为:“裴氏注摭罗缺佚,尤为功臣。”[3]“(裴松之所引用书)凡百四十余种,其余史家无涉者,不在数内。”[4]李慈铭说:“裴松之注博采异闻,而多所折衷,在诸史注中为最善,注家亦绝少此体。”[5]赵翼说:“今按松之所引用书多凡百五十余种,……皆注出书名,可见其采辑之博矣!”[6]
从唐代开始,有学者对裴松之《三国志注》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主要针对裴注资料庞杂繁芜和体例不纯[7]。刘知几说裴松之“才短力微,不能自达……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恣其击难,坐长烦芜,观其成书表献,自比蜜蜂兼采,但甘苦不分,难以味同萍实矣!”[8],陈振孙认为裴注“鸠集传记,增广异文。大抵本书固率略,而注又繁芜”[9]。章学诚也说:“裴松之依光于陈寿,非缘附骥,其力不足自存也。”[10]叶适则认为“注之所载,皆寿书之弃余”[11]。近代学人陈寅恪认为,裴注是受到佛教典籍《合本子注》的影响所致。他在《支愍度学说考》一文中说:“中土佛典译出既多,往往同本而异译,于是有编纂‘合本’以资对比者焉。”
现今中国大陆学者对《三国志》正文及注文的字数进行了认真的统计,依据中华书局的三国志点校本作计算,发现陈寿正文有36万余字,裴松之注文为32万余字[12][13][14][15]。宋代晁公武所谓的《三国志注》文多出《三国志》全文数倍之说[16],不攻自破[17]。
《三国志注》中收录了不少的知名文章,至今在后朝已失佚的当朝文学,在《三国志注》都能一窥原貌。如建安七子的文章、曹丕的《典论》和《与吴质书》、曹植的《洛神赋》、《铜雀台赋》、诸葛亮的《出师表》、曹操的《短歌行》、李密的《陈情表》等在《三国志注》皆有收录。日后如锺嵘的《诗品》和隋唐以后的《古文观止》皆有引用《三国志注》里的文章。
注解所引文献
名称 | 作者 | 注释 |
---|---|---|
三辅决录[18] | 赵岐 | |
三辅决录注 | 挚虞 | |
后汉书[19] | 谢承 | 亦作汉书 |
后汉纪[20] | 袁宏 | 亦作汉纪 |
后汉纪[21] | 张璠 | 亦作汉纪 |
汉后书[22] | 华峤 | 亦作汉书、后汉书 |
续汉书[23] | 司马彪 | |
九州春秋[24] | 司马彪 | |
灵帝纪 | 刘艾 | |
献帝纪 | 刘艾 | |
献帝传 | 佚名 | |
献帝起居注 | 佚名 | |
山阳公载记 | 乐资 | |
献帝春秋[25] | 袁𬀩 | 亦作袁晔 |
汉魏春秋 | 孔衍 | |
汉晋春秋[26] | 习凿齿 | |
魏氏春秋 | 孙盛 | |
魏书[27] | 王沈 | |
魏纪 | 阴澹 | |
魏略[28] | 鱼豢 | |
典略 | 鱼豢 | |
魏末传 | 佚名 | |
魏武故事 | 佚名 | |
曹瞒传[29] | 佚名(吴人) | |
魏世谱 | 孙盛 | |
蜀世谱 | 孙盛 | |
蜀本纪 | 谯周 | |
蜀记 | 王隐 | |
吴书 | 韦昭 | |
吴历 | 胡冲 | |
吴录[30] | 张勃 | |
吴纪 | 环济 | |
江表传 | 虞溥 | |
晋书[31] | 王隐 | |
晋书[32] | 虞预 | |
晋纪[33] | 干宝 | |
晋阳秋[34] | 孙盛 | |
晋起居注[35] | 李轨 | 亦作晋泰始起居注 |
晋惠帝起居注[36] | 陆机 | |
晋诸公赞 | 傅畅 | |
晋百官名 | 佚名 | 亦作百官名、武帝百官名、百官志 |
傅子[37] | 傅玄 | |
袁子[38] | 袁准 | |
启事[39] | 山涛 | |
战略[40] | 司马彪 | |
志林[41] | 虞喜 | |
世语[42] | 郭颁 | |
通语 | 殷基 | |
博物记 | 佚名 | |
博物志[43] | 张华 | |
异物志 | 杨孚 | |
列异传[44] | 曹丕 | |
异林 | 佚名(陆氏) | |
搜神记[45] | 干宝 | |
神仙传[46] | 葛洪 | |
列女传[47] | 皇甫谧 | |
逸士传 | 皇甫谧 | |
高士传[48] | 皇甫谧 | |
文士传[49] | 张隐 | 亦作张衡、张隲 |
英雄记[50] | 王粲 | |
先贤行状 | 佚名 | |
汉末名士录 | 佚名 | |
零陵先贤传[51] | 司马彪 | |
楚国先贤传[52] | 张方 | |
汝南先贤传[53] | 周斐 | |
益部耆旧传[54] | 陈寿 | 又有益州耆旧传、益部耆旧杂记 |
陈留耆旧传[55] | 苏林 | |
襄阳耆旧记[56] | 习凿齿 | 亦作襄阳记 |
九州记 | 荀绰 | 包括兖州记和冀州记 |
华阳国志[57] | 常璩 | |
会稽典录[58] | 虞预 | |
交广记 | 王隐 | |
交广二州春秋 | 王范 | |
晋太康三年地记[59] | 毕沅 | |
决疑要注[60] | 挚虞 | |
文章志 | 挚虞 | |
国语注 | 韦昭 | |
异同杂语 | 孙盛 | 又有异同记、异同评、杂语、杂记 |
汉书音义 | 苏林 | |
三国评 | 徐众 | |
默记 | 张俨 | |
典论[61] | 曹丕 | |
风俗通义[62] | 应劭 | 亦作风俗通 |
新论[63] | 桓谭 | |
魏名臣奏 | 陈寿 | |
抱朴子[64] | 葛洪 | |
文章叙录 | 荀勗 | |
书林 | 应璩 | |
三朝录 | 佚名 | |
礼论 | 佚名 | |
启蒙注 | 顾恺之 | |
四体书势[65] | 卫恒 |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