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
生平
出于安定皇甫氏,曾祖父为东汉太尉皇甫嵩,祖父是灞陵县令皇甫叔献,父皇甫叔侯,举孝廉[1]。出后叔父,徒居新安。少家贫,边耕边读。学习废寝忘食。博览儒家经典百家,人称“书淫”[2]。淡于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
晋武帝屡下诏敦促[3],皆固辞,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上表,武帝赠书一车。 晚年患风痹疾[4]。
子皇甫童灵、皇甫方回。六世孙皇甫希之,桓玄时为著作郎,因桓玄树立其为假高士而被人耻笑,被人称为“充隐”。
逸事
著作
皇甫谧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综合编著成《黄帝三部鍼灸甲乙经》,共10卷[6],乃中国针灸学名著。到了南北朝,才被改为12卷本。[7]。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六卷、《玄晏春秋》、《年历》等。
故里之争
近年[何时?]来,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对皇甫谧的籍地有了争议,主要是因为明末清初顾祖禹的笔误,朝那县位于固原东南误写为平凉府东南。
古文尚书的作伪嫌疑人
明代学者梅𬸦在其著作尚书考异中,认为《古文尚书》是皇甫谧伪作;这一观点在后来,有支持(如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李巨来等),同时也有反驳的声音。皇甫谧与后来将古文尚书献呈东晋元帝的梅赜,具有师承关系,其学术传承关系为皇甫谧传外弟梁柳,再由梁柳授城阳臧曹,臧曹再授郡守之子梅赜。在汉代亡佚的古文尚书,在东晋付现后,一直有人提出造假推测或证据,到了清代,因为严整的考据手段,古文尚书为后世作伪几成定论。至二十一世纪初,尤因清华简面世,更证其假,也因此在学术界掀起探究作伪者身份与动机的“侦探风”。[来源请求]
延伸阅读
[编]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