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鸵yùtuó(英语:Kiwi),又译为奇异鸟几维鸟奇威鸟,泛指无翼鸟科(Apterygidae)下的鸟,无翼属Apteryx)是无翼鸟科唯一的属,是新西兰特有种,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几维鸟”因其叫声“奇异”(kiwi)而得名,其蛋通常只由雄鸟孵化。几维鸟共分五种,其中四种属易危,余下一种属近危。现时,遭猫狗等外来哺乳动物捕食为几维鸟存活的主要威胁。

Quick Facts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
几维鸟属
化石时期:中新世至现在
Thumb
北岛褐几维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演化支 新平胸类 Novaeratitae
目: 无翼目 Apterygiformes
Haeckel, 1866
科: 无翼科 Apterygidae
Gray, 1840[1]
属: 无翼属 Apteryx
Shaw, 1813[1]
模式种
大奇威鸟
Apteryx australis
Shaw, 1813[2]

见正文

Thumb
各种几维鸟的分布范围
异名[3]

Stictapteryx Iredale & Mathews, 1926
Kiwi Verheyen, 1960
Pseudapteryx Lydekker 1891

Close


在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丰富,飞行能力逐渐退化。这里分布着很多本地特有的鸟类,而且不少是无翼鸟,因此,新西兰有无翼鸟故乡之美称,但大多无翼鸟在近几百年人类登陆后便告灭绝,仅恐鸟就有15种灭绝了。几维鸟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无翼鸟。

形态特点

几维鸟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羽毛如发。几维鸟胸骨前并无龙骨突,翅膀退化,无法飞行。几维鸟眼睛细小,视力衰弱,其他感官却异常发达,觅食时用尖嘴灵活地刺探,长嘴末端的鼻孔甚至可嗅出十厘米深以下泥土中虫的位置,进而捕食。几维鸟害羞,易受惊吓,且因其夜行习惯,要观察牠们的生态并不容易。

牠们的寿命可达三十年,算是很长寿的鸟类。

生活习性

几维鸟通常于日间入睡,在夜间行动。其夜行习性可能因日间猎物竞争激烈而成。几维鸟于初抵新西兰时,因日间之猎物为恐鸟所垄断,故需转至夜晚觅食[4] 。 如今,在保育区或斯图尔特岛等免受捕食者侵扰的地区,几维鸟亦见于日间出没。几维鸟栖居于松树林、灌木农地、草丛丘阜、温带及亚热带森林等地。几维鸟嗅觉灵敏,为鸟类之异禀,其鼻孔在长嘴末端,更属鸟中无双[5]。 几维鸟是杂食类动物,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虫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亦包括河涧里的鳗鱼螯虾两栖类动物,甚至果实

几维鸟主要的繁殖季节是在每年的6月至翌年3月,届时每对几维鸟伴侣会在夜间互相呼唤,并在巢中交配。几维鸟与信天翁海鸥一样采用一夫一妻制,夫妻关系可长达20年,即使配偶死亡亦会守寡[来源请求]。几维鸟有一对能产卵的卵巢[6],这不同于其他鸟类只有左边的卵巢在运作。几维鸟亦会挖地穴筑巢,此举较为隐蔽,能防被袭。

几维鸟还有一个很“奇异”的习性,即由雄鸟负责孵卵的工作(新西兰人也因此称顾家的男人为“Kiwi husband”),过程由63至92天不等[7]; 惟大斑几维则夫妻交替孵卵,属唯一例外。雌鸟产蛋后,角色即转变为在洞穴外守卫的卫兵。几维鸟的蛋十分巨大,约半千克重,可达雌鸟体重的五分之一[8]。 另外,几维鸟通常每季只产一蛋,且因产下如此巨型的蛋对雌鸟造成重大生理压力,雌鸟必须进食三倍平常食量,以使鸟蛋顺利发育。在产蛋前两至三天,鸟蛋之巨甚至使雌鸟没有空间进食,只得捱饿。孵化后,几维鸟即长齐羽毛,未几便脱离父母独立生活。

分类学

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几维鸟与其他新西兰的恐鸟为近亲,然而DNA研究显示几维鸟的最近亲其实为今已灭绝的马达加斯加象鸟[9][10],而现存的最近亲则为鸸鹋食火鸡,而不是恐鸟[9][11]。 2013 年在新西兰南岛 Saint Bathans Fauna英语Saint Bathans Fauna 遗址发现生存于中新世原几维鸟英语Proapteryx,体型较现存的几维鸟小且可能具有飞行能力。这项发现证明了几维鸟与恐鸟是在不同的时期独立来到新西兰的,且当原几维鸟来到新西兰时,恐鸟已经演化成不会飞的大型鸟类[12]

鹬鸵现为单目单科单属,但亦有学者将其划分为鸵鸟目[13]

种类

几维鸟共分五种。其中大斑几维小斑几维可归类为斑几维鸟,而褐几维白眶几维北岛褐几维又可归类为褐几维鸟,参见下表[14]: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 褐几维 Apteryx australis Shaw, 1813
  • 大斑几维 Apteryx haastii Potts, 1872
  • Apteryx littoralis Tennyson & Tomotani, 2021,发现于1998年新西兰北岛的化石
  • 北岛褐几维 Apteryx mantelli Bartlett, 1852
  • 小斑几维 Apteryx owenii Gould, 1847
  • 白眶几维 Apteryx rowi Tennyson, Palma, Robertson, Worthy & B.J.Gill, 2003
亲缘关系图:
几维鸟
斑几维鸟

大斑几维(学名:A. haastii)

小斑几维(学名:A. owenii)

褐几维鸟

褐几维(学名:A. australis)

白眶几维(学名:A. rowi)

北岛褐几维(学名:A. mantelli)

灭种危机及保育工作

Thumb
提醒驾驶者附近有几维鸟出没的交通警示牌

新西兰澳大利亚基于地缘关系,在过去千万年均被海洋隔开,远离亚洲及其他大洲。因此新西兰没有受到来自亚洲的肉食动物的侵扰,使得这片与世隔绝的岛屿,一度成为鸟类的天堂,许多独特的鸟类也得以在此繁衍。

但自毛利人欧洲人相继发现这块未开发地以来,他们带来的外来物种,如等,不仅逐渐变成强势动物,也改变了新西兰生态平衡。此外,岛上的白鼬会对雏鸟构成威胁。加上人类活动如开垦、建设等,破坏和侵犯原本鸟类的栖息地,已使50余种鸟类走上绝种之路。如巨型恐鸟,站起来高达四米,现在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的骨骼标本;又如新西兰鹰,有着如虎爪一样大小的利爪,牠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老鹰,但牠难逃绝种的命运。

有研究指,野生幼年几维鸟的死亡率高达94%[15]。截至2018年,仍有超过70%的几维鸟未受保护[16]。现时,几维鸟的保育工作主要由新西兰政府保育部负责,项目包括设立保护区、成立国家慈善机构“拯救几维鸟(Save the Kiwi)”、组织“鸟巢蛋行动(Operation Nest Egg)”等[17],并于2018年发布其现行几维鸟保育计划[16]。在斯图尔特岛和少数的森林国家公园,都还可看到褐几维小斑几维等的踪迹。

几维鸟保育区

于2000年,新西兰政府保育部设立五个几维鸟保育区,施行捕食者控制措施,提供研究、监测机会,藉以提高雏鸟存活率。迄今新西兰境内共有五个保育区,三个位于北岛,其余两个位于南岛[18]

鸟巢蛋行动

在鸟巢蛋行动中,野外几维鸟蛋或雏鸟将移送至圈养区中孵化或饲养,直至幼鸟体重达1-1.2千克。届时,幼鸟有足够能力在野外独自生存,抵御白鼬。获鸟巢蛋行动拯救的雏鸟有65%机会长大为成年几维鸟。相比之下,只有约10%的野生几维鸟可活至成年。除小斑几维外,所有几维鸟物种均受鸟巢蛋行动拯救[19]

圈养管理

圈养管理计划乃由新西兰政府及圈养社群协作,现时该国境内共有15处圈养管理场所,合计共约100只褐几维鸟受惠。受圈养的几维鸟能供公众观赏,是提升大众保育意识的重要一员;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研究机会,增加对几维鸟的认识。有需要时,受圈养的几维鸟亦可放回野外,确保野外几维鸟数量稳定[18]

与人类的关系

传统上,毛利人相信几维鸟受森林之神保祐,并以其羽毛编织成祭袍穿着[20]。时至今日,几维鸟的羽毛仍为人类所用,后者会从因自然周期、道路事故、捕食猎杀等缘故而死亡的鸟只中获取羽毛。此外,人类亦不再捕猎几维鸟,某些毛利人更视自己为几维鸟的保卫者。

国家象征

19世纪末,新西兰军队首次以几维鸟为团徽,及后更遍见军队徽章。到了1906年,以“几维鸟”为品牌名称的鞋油在英美等地热卖,使几维鸟这一象征广为人知[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西兰士兵常以“奇异士”(Kiwis)自称,并在英格兰威尔特郡一处军营山坡上刻上大型几维鸟英语Bulford Kiwi标记。迄今,人们都普遍称呼海内外新西兰人为“奇异士”。

自此,几维鸟便成为家喻户晓的新西兰的象征。几维鸟亦屡见于新西兰不同城市、俱乐部、组织的徽章羽冠当中。例如,新西兰皇家空军圆标中心印有几维鸟轮廓,新西兰榄球联盟的徽标上亦有几维鸟图样。

动物园饲养

1851年,伦敦动物园成为第一所动物园饲养几维鸟。及至2007年,只有13所位于新西兰境外的动物园有几维鸟展出[22],包括法兰克福动物园柏林动物园法尔斯罗德世界鸟类公园英语Weltvogelpark Walsrode莱茵河畔阿尔芬阿菲福纳鸟园英语Vogelpark Avifauna圣地亚哥动物园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英语San Diego Zoo Safari Park国家动物园 (美国)史密松国家动物园暨保育生物学学院英语Smithsonian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哥伦布动物园暨水族馆英语Columbus Zoo and Aquarium等等。1975年,史密松国家动物园成为第一所新西兰境外的动物园成功孵化出几维鸟[23]。2018年,几维鸟首次于荷兰阿菲福纳鸟园孵化[24]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