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文侯(?—前396年),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东周战国时魏国开国君主。姬姓,魏氏,名斯(《史记·魏世家》记其名为都)。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继魏桓子位,周威烈王二年(前424年)称侯改元,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与韩、赵两家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是为三家分晋,周安王六年(前396年)卒。
魏文侯是魏桓子之子[1],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后来的秦孝公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魏文侯被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提到,被赞为“好学”。魏文侯经常向孔子的弟子子夏以及再传弟子田子方、段干木等请教,颇精通儒家思想。
对于国势而言,魏文侯曾经迁都到魏县[2],试图扭转魏国的战略地位,又拜法家的李悝为相,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为原则实行变法。魏国经过变法国势强盛,先后以乐羊为将败中山国,以吴起为将攻取秦国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五城。以西门豹为邺令,以北门可为酸枣令,以翟璜为上卿,改革政治,兴修水利,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首。
《史记·魏世家》以周威烈王二年(前424年)为魏文侯元年,至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在位38年。
《史记索隐·晋世家》注引《纪年》“魏文侯初立在(晋)敬公六年”(“六”原作“十八”)[3],《史记索隐·魏世家》注引《纪年》“文侯五十年卒”。据近人考订晋敬公六年在前446年,隔年为元年,以此推算魏文侯年代在前445年–前396年,在位50年。[4]
又一说《史记索隐·晋世家》注引《纪年》“魏文侯初立在(晋)敬公十八年”不误,以晋敬公十八年(前434年)的隔年(即晋幽公元年,前433年)为魏文侯元年,至周安王六年(前396年),年数总计38年,合《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文侯在位年数,分前十二年为未称侯而后三十八年为称侯改元。[5]
又一说以晋敬公六年在前447年,隔年为元年,以此推算魏文侯年代在前446年–前397年,在位50年。[6]
《史记·周本纪》及《魏世家》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命韩、魏、赵为诸侯”为称侯之年。
《史记·楚世家》以楚简王八年(前424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为称侯之年。
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六国纪年》考订以晋敬公十八年(前434年)的隔年(晋幽公元年,前433年)为魏文侯称侯之年。
文侯深知要治国安邦就要任用贤人,他听说子夏是孔子的学生,贤名于世,就亲自前去拜他为师。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所感动,来到了魏国西河。子夏培养的学生是经世济民之儒,他来到西河后,很多士人纷纷到西河学习,人们对西河都很向往,魏国因此学风浓厚,人才济济。文侯多次恭敬的向子夏请教经书和礼乐之事,子夏常向他传授仁政爱民的为君之道,给他分析了古乐与今乐之别,并以乐喻道,劝其躬行尧舜之治,亲贤臣,远佞人,作为国君要谨慎自己的好恶。
文侯仰慕田子方的贤名,亲自请到魏国来。有一次文侯与田子方饮宴,席间乐人奏钟乐,文侯听了就说:“钟声有点不协调,左边钟音较高。”田子方大笑,文侯问:“老师为什么在笑?”田子方说:“君主不应该把心思才智用在这里,应该专心致力于治理国家,现在君主如此善于欣赏音乐,臣就担心君主暗于管理官吏。”文侯虚心的接受了田子方的意见。[7]文侯之子魏击常受教于田子方,曾将田子方所说的富贵者不得骄人的话告诉文侯,文侯感叹的说:“如果不在贤士身边,哪里能听到这样的金玉之言?”
段干木品德高尚,学识深湛。文侯想让他做官他不应诏。文侯亲自登门拜访,他竟翻墙而走。文侯更加敬重他,每经过段干木居住的草房时,总要起身扶著车前的横木以示敬意。[8]
他的侍从问:“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何必如此呢?”文侯回答:“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有君子之道。他虽隐居于贫穷的里巷,而贤名却远扬千里之外,我经过这里怎敢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有德行而荣耀,我是因有土地而荣耀;他有的是义,我有的是财。地不如德,财不如义。这正是我应该学习、尊敬的人啊!”文侯再三求见,段干木才与他见面,文侯听他谈治国的大道理,站的很累也不敢坐着休息一下。[9]
魏国人听说后都很高兴,互相歌颂说:“我们的国君爱好正直的人,对贤者很尊敬;我们的国君爱好忠信的人,对贤者的礼节很隆重。”
没过多久,秦国想兴兵攻打魏国,司马庚向秦国国君进谏说:“段干木是位贤人,而且魏君礼贤下士,尊崇道德,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像这样的国家恐怕不是军队所能征服的吧?”秦国国君觉的有道理,于是立即撤兵,不去攻打魏国[10]。
文侯任用李悝(李克)为相,主持变法。进行“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政治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等方式治理魏国,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并参考了各国律法编成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六篇,名为《法经》。
韩、赵两国发生战争,韩国派特使向魏国求兵,说:“希望贵国能借我国援军攻打赵国。”文侯说:“寡人与赵侯情同手足兄弟,所以不敢借兵给贵国。”接着赵国又派特使到魏国求兵攻打韩国,文侯说:“寡人与韩侯情同手足兄弟,所以不敢借兵给贵国。”因此两国都没借到兵,特使很生气的回国。不久两国才发觉,文侯已经从中为他们调解,于是就分别到魏国朝贡。
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投靠了魏国。文侯问李克:“吴起是个怎么样的人?”李克回答:“吴起贪求功名又喜欢女色,但如果是带兵打仗,就是穰苴也不能超过吴起。”于是文侯任吴起为大将,让他率兵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市。[7]
吴起在四年之间(前409年─前406年)便占领了秦国洛河以东的领土(见河西之战),为魏国在西方扩大了疆土,于是文侯设置了河西郡,由吴起担任郡守。
文侯任命西门豹出任邺县的县令,他向文侯请求辞去,文侯对他说:“贤卿还是去吧!一定能建立良好的政绩,使贤卿扬名天下。”于是西门豹前往邺地作县令。西门豹一上任,就召见了当地的一些老人,得知漳水经常泛滥成灾,而地方官吏更勾结女巫假借当地迷信,就是每年要为“河伯娶亲”,每年都将一名少女投入水中,方能平息水患,以愚弄人民,搜刮财物。西门豹到任以后,揭穿了“河伯”也能结婚的鬼话,消灭了“三老”、“大巫”、“廷掾”等邪恶势力,并动员人力开凿漳水,建十二条渠道,以引漳水进入灌溉农田,使漳河由水害变为水利。
文侯想要灭亡中山国,便希望赵国借路给魏国攻打中山国。赵献子赵浣想拒绝文侯的要求,大臣赵刻得知,便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获胜,必定消耗重大使国力衰弱。假如消灭了中山,因为我国位居中间,也无法长久保留中山的土地啊。”听了这番话后,赵献子终于答应借路给魏国。[12]
此时翟璜的门客中有名叫乐羊,主动请缨攻打中山。翟璜了解乐羊是个将才,虽然他的儿子翟靖,死在乐舒的手中,乐舒是乐羊在在中山国为将的儿子。翟璜权衡再三下,也向文侯举荐他说:“大王想谋取中山的话,臣推荐乐羊。”魏国文武群臣听说此事后强烈反对,认为让乐羊的儿子就在中山,乐羊带兵一定会投降,翟璜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乐羊不会背叛。于是文侯拜乐羊为主将,与魏击、吴起领兵进攻中山。
乐羊攻取中山,包围中山,有三年之久,中山武公怒将乐舒杀死,煮成肉酱送给乐羊。乐羊坐在帐幕下面,把整杯肉酱都吃完了。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睹师赞说:“连自己儿子的肉都能吃了,还有谁的肉不吃呢?”在文侯十九年(前406年)灭亡了中山国。
乐羊回国之后,对这次的功绩免不了也有些骄横的情绪。文侯知道了,就把乐羊叫到宫里来,把那些毁谤他的信件交给他看,乐羊敢紧跪拜磕头说:“这并不是臣的功劳,而是主君的功劳啊!”文侯奖赏他的功劳,把灵寿作为他的封邑,可是却不再重用他了。[13]
晋幽公十年(前424年),文侯自行称侯,[14]并以该年为文侯元年。
晋烈公十一年(前405年),齐国发生内乱。田会在廪丘(今山东鄄城县)反叛,并向三晋求援。文侯任命翟角为主帅,带领赵、韩两国的军队,一路攻打到齐长城。齐国君主齐康公被联军所俘虏,与三晋之君主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并请求周天子册封三晋为诸侯。[15]
晋烈公十三年(前403年),九鼎声响,周天子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即由这一年正式进入战国时代。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就从该年开始,记载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7]
文侯二十九年(前396年),文侯病重,临死前,召见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人,将太子魏击托付给他们。文侯去世,由太子继任为君主,是为魏武侯。
父亲
兄弟
子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