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肉粽(台罗:sàng bah-tsàng,白话字:sàng bah-chàng),又名“送吊煞”,为台湾彰化沿海地区民间送煞习俗,所谓“肉粽”暗喻上吊死者类似肉粽般用绳绑住吊着。因此类死者被认为怨气最重,所以以借由法将绳索、其固定的物品送至海边或是在河流的出海口焚烧,以达驱邪送煞之效。
名称与缘起
送肉粽仪式在中台湾彰化沿海地区较常有,传自福建泉州一带的移民,风俗信仰早已存在,范围广及彰化县临近乡镇:福兴、和美、伸港、线西,甚至于原无此俗的内陆乡镇,比如彰化市、员林市[1]一带,因新闻媒体及电影传播,引起网络舆论,令全台各地遂随之起舞新竹县竹北[2]与桃园市中坜一带[3]亦办起“送肉粽”法会,以求心安。[4]内陆的南投“送肉粽”,则不送至海边,而是送至溪边或公墓。
以鹿港的作法为例,当地的庙宇会联合举办法会,从尸体处的邻近之庙宇开始,规划一条路线,最后从福鹿溪或其他路线,将吊死鬼的冤魂送出海(现多以彰滨工业区鹿港区送出海)。目前此仪式以鹿港为主,各地作法不同,亦有许多地方有类似的仪式,且异于鹿港。彰化有些乡镇举办法会时会迁就现况,将肉粽只送到最近的河流或大排水沟给烧化掉[5]。
也有人称所谓“送肉粽”,“肉粽”指的是“煞气”,并不是死者灵魂,是死者生前的怨恨,与死亡过程中那段痛苦的意识,因为这些不堪的记忆,会在亡者离世的一瞬间,交织在一起,累积为“煞气”。要把这种“煞气”送走,才不会影响社区的安宁;然而近年来送送肉粽仪式泛滥,沦为殡葬业者的新一项服务,造成社会惶恐不安[6]。
事前准备
在彰化一带,活动开始之前,庙宇会通知当地居民路线及时间,仪式通常在送煞当晚21至23时举行,办的庙宇会在举行前通知里民。活动当晚20时左右,坛方人员会聚集在目的地的宅前,并在各路口前会设置“祭送,回避”或者“前有法事,敬请改道”之类字样的路障,以利法事顺利进行,在各路口处亦摆桌祭拜。此夜,各家各户紧闭门窗,足不出户,并在门窗上张贴符令,以免吊煞受逐而遁入。送肉粽是极其重大的要事,必须公告邻里,使家家户户各自紧闭门窗、贴上符令以戒备,如不通知,将有可能遭到民众阻挠仪式。[7]
仪式过程
通常法事一开始会先“跳锺馗”作为开场,坛方会在目的宅旁屋内陈列四辇一座、三太子、五营神等神像,以及盐、米各些许,柳枝、鸡、鸭各一,并搭起“天台桌”。角头内须事先钉“青竹符”于各路口镇守,竹材须以刺竹,上以黑、白线各七条,缚上金纸一束。在仪式中要送走亡者上吊所用到的绳子、橡木及楼梯等任何碰触过的代表性物品。所有仪式中使用法器及送走物品,要以笔头沾鸡、鸭血点过。送出宅后,须一路不停放鞭炮表示驱邪止煞,最后送出海,今多送至通往大海水沟。
各地各派别送肉粽的作法不一定相同,鹿港之外的其它地方作法大多都是请比较资深的道长、释教师父或“黑头”(闾山教法主真君派)法师来处理送煞神的事宜,“送肉粽”则只是驱邪送煞的相关活动之一,一般的仪式共包括有回驾、暗访、送煞、收散魂等,而这些仪式的主角神明大都是王爷。王爷则借由乩童、桌头来指示,并由坛方人员及法师依指示进行所有法事。诸如常见的安五营(闾山五法主)和收散魂,以及不定期驱逐邪灵的“暗访”,其目的也在于送煞。[8]
相关条目
注解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