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蒋鼎文(1893年—1974年1月2日),字铭三,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浙江诸暨盘山(亦称磨石山)人。获青天白日勋章,曾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浙江省代表。
幼读私塾,后入翊忠书院(翊忠学堂,校长吴仲怀先生,前清的举人,当地乡哲[1])。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投笔从戎,在杭州参加学生军[1]。民国元年(1912年)学生军并入绍兴大通陆军学堂(绍兴军事学堂[1]),后转入浙江讲武堂。
1914年毕业后入浙江督署守备队,历任排、连长。1915年去广东,供职于援闽浙军总司令部。
1923年3月任大元帅大本营兵站总监部参谋。1924年5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二学生队区队长和教官。10月任军校教导团第一营副营长兼第二连连长,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事变。
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淡水之役,营长沈应时受伤,乃升任营长;棉湖之役身负重伤,伤愈后升任教导第一团中校副团长,不久任第二师第五团团长。10月第二次东征时留守广州。
1926年7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0月攻克武昌后,任收编委员会委员。
1927年1月升任总司令部直属伤兵团少将团长;4月攻克南京后,任南京警备团团长;8月任浙东警备司令兼宁波市公安局局长;10月26日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1928年1月任第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并参加第二期北伐。同年7月25日因北伐完成,各军缩编,任第九师师长。
1929年3月率部平定桂系武汉事变后,任第二军军长。后又参加了讨伐石友三、讨伐唐生智的战役。中原大战爆发后,率部讨伐冯、阎,战后进驻洛阳,兼任陇海路西段警备司令。
1931年7月任第四军团总指挥,率部进入江西,参加对中共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蒋鼎文率两部增援十九路军,停战后,担任上海守卫。6月任津浦路南段警备司令。同年冬兼任川湘鄂赣皖苏浙七省水警总局局长。
1933年春兼任武汉编练处处长,9月参加第五次围剿,任五省剿匪军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二路军总指挥。同年11月率部镇压闽变[4]。
1934年2月任剿匪军东路总司令兼第二路军总指挥,再度对中共中央红军进行围剿,10月共军向西突围而逃。11月27日改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
1935年4月3日授陆军二级上将衔。11月选任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7月任国防会议委员,12月任西北剿匪前敌总司令,督师围剿陕北红军,西安事变中被扣押,后受张学良委托,往返西安、南京,传达蒋中正手令。
1937年对日抗战爆发,10月4日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11月17日特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
1938年6月任陕西省主席兼中国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安司令,11月兼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1939年2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1941年5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办公厅主任。
1942年1月12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驻洛阳。
1944年春,日军开始打通大陆的豫湘桂会战,蒋与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指挥所部与日军激战于豫中、豫西,是役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力战殉国,7月蒋鼎文因豫中会战失利引咎辞职,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1945年5月选任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赴上海,弃官经商。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月游历欧美回国后,参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以原籍浙江省诸暨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浙江省代表,并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
1949年7月任国防部东南区点验整编委员会主任委员,8月赴台湾。由蒋中正指派与韩德勤、刘咏尧负责审判吴石匪谍案,吴石、陈宝仓、朱枫等遭判处死刑,蒋鼎文与韩德勤联名为吴石等人陈情,蒋中正震怒,以其三人为犯人说情殊为不法之至,应即将三人革除原职[6]。
1974年1月2日病逝台北。留有遗物指挥刀一把[7]。
曾捐建家乡的盘山小学,诸暨医院(现诸暨人民医院)。[8]
1967年10月25日,捐赠“商周铜器”11件[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