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梵语:राक्षस,罗马化:Rākṣasa,巴利语:Rakkhasa),又作罗刹姿、罗叉娑、罗刹娑、罗乞察娑、阿落刹娑等,意译为可畏、速疾鬼、护者。罗刹女称罗叉私、罗刹斯(梵语:Rākṣasī)[1]。印度教神话体系中一种常见的鬼神(其他鬼神包括阿修罗和毕舍遮等),在佛教中被归属于有福德、威神力的强大鬼神,为四大天王多闻天王的手下,也是密宗十二天中西南方的护法神[1][2],称为罗刹天,别名涅哩底(梵语:Nairṛtī,巴利语:Nirṛti),又作泥哩底王、祢哩底王。
印度教
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经典《梨俱吠陀》里就已经提到罗刹。《梨俱吠陀》说,罗刹和夜叉是由生主的两只脚的脚趾所生,罗刹是夜间活动的怪物,侵袭人类,妨碍祭祀。祂们被形容为像猫头鹰、兀鹫或狼一样捕食人;人们还乞求因陀罗和苏摩杀光罗刹与罗刹女[3]。相传原为印度土著民族之名称,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遂成为恶人之代名词,演变为恶鬼之总名。罗刹男为黑身、红发、绿眼,罗刹女则如绝美妇人,富有魅人之力,专食人之血肉。
罗刹与阿修罗都是男性丑陋、女性美丽的怪物,其间最主要的区别是,阿修罗是与提婆天神为敌,而罗刹则主要侵扰人类。概因阿修罗本来是天神中的一族,后来才被贬斥为天魔。
与男性罗刹经常被想象为红发青面獠牙的怪物不同,罗刹女(当她变成人形时)据说是“绝妙者”,长相美丽[4]。如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怖军之妻希丁芭就是一个美貌的罗刹女,并生有一子名瓶首[5]。
虽罗刹女长相美丽,却象征着破坏、不幸、灾祸,被视同死亡之后(梵语:Mṛtyu,本义是死亡)。一般又视之为疾病、危险、恐怖之神婆耶(梵:Bhaya)或“地狱之母”。其威力甚钜,甚或可超越灾祸,而成为地府之支配者。
佛教
《楞严经》认为罗刹为具有神通力,可疾飞或速行;吸收为护法神[6],列入八部众,是四大天王多闻天王手下。
佛教也认为罗刹女美丽而凶狠,在《佛本行集经》四十九卷、《出曜经》〈如来品〉等佛经中记载祂们装饰华丽,以引诱人们上当受其捕食。
罗刹形象在密宗中多作男身,在十二天中被称为“罗刹天”,系一手执刀刃,骑白狮,呈恐怖形之鬼王名。
三十六种饿鬼里排第二十六位的饿鬼也是罗刹鬼。[7]
影响
罗刹的概念随着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扩散而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被认为是吃人的怪物[8],在中国民间文化中也深入人心,以前故事就有山里有许多吃人的罗刹的。[9]
其他
学者记载元朝时,有俄罗斯探险队遇险,幸存者逃到中国境内,当地人见其红发、白面,惊恐认为是恶鬼,又因俄罗斯国名Россия(Rossiya)发音近“罗刹”,汉人就将俄罗斯翻译为罗刹国,此称在清朝文献中多见。清初称罗刹[11]。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