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余涅槃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无余涅槃界(巴利语:anupādisesa-nibbānadhātu)是佛、辟支佛、阿罗汉圣弟子死后所证得的涅槃境界,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受后有。在《巴利三藏》之注疏里也被称为“诸蕴之灭尽”(khandha-parinibbāna)。
佛经记载
“ |
诸比丘!譬如世间之水流入大海及空中降雨,是故,大海不知有增减,如是,诸比丘!若甚多诸比丘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是故,无余涅槃界亦不知有增减。 |
” |
上座部佛教《增支部8集19经/玻哈蜡大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玻哈蜡大!犹如凡世间中的水流进入大海,以及雨水从空中落下,大海不因此而被看到不足或充满,同样的,玻哈蜡大!即使众多比丘般涅槃于无余涅槃界,无余涅槃界不因此而被看到不足或充满。玻哈蜡大!凡即使众多比丘般涅槃于无余涅槃界,无余涅槃界不因此而被看到不足或充满者,玻哈蜡大!这是比丘们看见这法与律中的第五个不可思议的未曾有法,因而在这法与律中欢乐。 |
” |
“ |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其涅槃界。略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有余依涅槃界。二者无余依涅槃界。 云何名为有余依涅槃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心善解脱。已得遍知。宿行为缘。所感诸根。犹相续住。虽成诸根。现触种种好丑境界。而能厌舍。无所执著。不为爱恚缠绕其心。爱恚等结。皆永断故。……乃至其身。相续住世。未般涅槃。常为天人。瞻仰礼拜。恭敬供养。是名有余依涅槃界。 |
” |
“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云何为二。有余涅槃界、无余涅槃界。 彼云何名为有余涅槃界。于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槃。不还来此世。是谓名为有余涅槃界。 |
” |
“ | 若比丘如是修习七觉分已。当得二种果。现法得漏尽无余涅槃。或得阿那含果。 | ” |
“ | 云何无余涅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行如是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而已得证。我说彼比丘不至东方。不至西方、南方、北方、四维、上、下。便于现法中息迹灭度。 | ” |
“ | 如契经说。有二涅槃界。谓有余依涅槃界。及无余依涅槃界。 云何有余依涅槃界。答若阿罗汉。诸漏永尽。寿命犹存。大种造色相续未断。依五根身。心相续转。有余依故。诸结永尽。得获触证。名有余依涅槃界。 |
” |
注释与引用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