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寮,原写为炭藔,是台湾南投县名间乡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乡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炭寮村不含西部边界地带及东北部边界地带、新民村不含南部及北端,以及彰化县二水乡倡和村东北端。[1][2]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炭寮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炭藔庄”,隶属于沙连下堡。该庄北与顶新厝庄、湳仔庄为邻,东与浊水庄为邻,南边为社藔庄、香员脚庄、鼻仔头庄,西边为松柏坑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南投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浊水区”,隶属于南投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浊水区仍隶属于南投厅。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雅化为“炭寮”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南投郡名间庄[3]。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炭藔、竹围(下埔)、崁顶、外埔、堀尺坵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清水尾、新民、东新民等聚落。[2]
交通
台铁集集线是二水经名间通往集集的支线铁路,大致以西南—东北走向经过炭寮地区。境内未设端,西南侧最近的是源泉车站,东北侧最近的是浊水车站,均只停靠区间车。由此等可前往二水车站转往台铁沿线各站。[1][4][5]
国道3号又称“福尔摩沙高速公路”,是贯穿台湾西部的两条纵向高速公路之一,大致以东北—西南走向蜿蜒经过本地区东南端。境内未设交流道,北侧最近的是名间交流道;南侧最近的是竹山交流道,均以连络道与省道台3线相接。由此可快速前往台湾南北各地,或于更北侧的中兴系统交流道转省道台76线以前往彰化平原。[1][4]
省道台3线(名竹路、南云路)俗称“内山公路”,是台北至屏东的平面干道,大致以东北—西南走向由本地区东部边界北侧入境后,至南云路路口转南微西,经国道3号高架桥下后转东南微南于本地区南部边界东侧出境。由该道路向东北转西北微北可前往名间市区、南投、草屯、雾峰等地;向东南微南过浊水溪名竹大桥后转南南西可前往竹山、林内、斗六、古坑等地。[1][4][6][7]
县道152号(员集路)是大城乡公馆至名间的道路,大致以西南—东北走向蜿蜒经过本地区中部。由该道路向西南可前往二水、溪州、埤头南部、竹塘、大城等地,向东北可前往名间市区东南侧并止于省道台3线路口。[1][5][4]
乡道投40线(下埔巷、过坑巷)是湳子埔至埔中的道路,大致以东北东—西南西走向由本地区东北部边界北侧入境后蜿蜒而行,经下埔聚落后转南南东再转南南西再转西微南,至本地区西部边界后转北北西沿边界而行,至边界转角处转西南西出境。由该道路向东北东可前往名间西部并止于县道139乙线路口;向西南西可前松柏坑与顶新厝交界地带、松柏坑南部的埔中聚落并止于乡道投42线路口。[1][2]
乡道投42线(无名道路、炭寮巷)是松柏坑至名间的道路,大致以西南西—东北东走向由本地区西部边界南侧入境后蜿蜒而行,经崁顶聚落南郊后转东北再转东北东以至出境。由该道路向西南西转西北再转北北西可前往松柏坑并止于其聚落东南侧的县道139乙线路口;向东北东可前往名间中部偏东南东并止于省道台3线路口。[1][2]
乡道投44线是清水尾至新民的道路,全线位于本地区境内,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中部偏东北的县道152号路口。由此向东南行,至新民聚落转东北再转东北东,可前往本地区东端的东新民聚落并止于省道台3线路口。[2]
学校
运动休闲
- 松柏岭高尔夫球场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