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信息 早期清朝三角黄龙旗(1862年-1890年), 政府旗 ...
早期清朝三角黄龙旗(1862年-1890年)
政府旗 军用旗
陆用 Thumb

政府旗

Thumb

军用旗

海用 Thumb

政府船旗

Thumb

军舰旗

关闭
更多信息 民用旗, 政府旗 ...
民用旗 政府旗 军用旗
陆用 Thumb

民用旗

Thumb

政府旗

Thumb

军用旗

海用 Thumb

民船旗

Thumb

政府船旗

Thumb

军舰旗

关闭

国旗

中国历史上本无国旗的概念,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7月鸦片战争后(第一次定海之战)清朝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依照当时的海上国际惯例,商船需悬挂国旗方能进行贸易,否则将被视为海盗船。因为清朝尚未制定国旗,许多中国商船注册悬挂外国国旗,有时会引起其他国家商人的误解。1856年10月8日发生的亚罗号事件即是一艘中国商船悬挂注册国英国国旗所引发的纠纷。其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和一些商人曾建议清政府“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尊用。”[1]

然而清政府后来仅在《华商买用洋商火轮夹板等项船只章程》中规定禁止中国商船悬挂外国旗,并未设计本国的船旗。[2]

而后于1862年在湖北长江英国海军发生了一起斗殴事件,由于没有明确的标识,英国海军拒绝承认其为中国兵船。这次事件发生后奕䜣写道“适因湖北江南,皆有英人与我兵勇斗殴,焚毁兵船等事,屡向理论,而该国词穷,则以不能识别强辩,如我处师船亦一律竖立黄色龙旗,外国果能望而知为官船,不敢轻举妄动,未始非豫事队维之一法”。

随后奕䜣联系曾国藩询问悬挂“龙旗”事宜,曾国藩随即复信:“各处师船,仿照外国竖立旗号之例,概用黄色龙旗,使彼一望即知,不敢妄动,且于行军无碍。嗣后除各营旗帜照常竖立外,应分饬各营另添龙旗一面,拟用三角尖旗,均用黄色画龙,龙头向上。”

而黄色龙旗,传统上在清朝军旗中起统率作用,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奕䜣在最初的提议中,建议船旗的方案为“黄色龙旗”。曾国藩考虑到方形龙旗与八旗正黄旗接近,因此削去一角为三角形以避免僭越[3]

因此第一面黄龙旗呈三角形,最初为清朝的非正式的海上政府船旗,主要为政府船只和海军使用,民船不得悬挂。其后一些涉外官方机构也开始悬挂三角黄龙旗。[4]

然而三角黄龙旗仍然只是准国旗的形式,而非正式国旗,此时黄龙旗仅悬挂于官方船只上以供外国识别,仍不在法律上具实际国旗的象征意义。

到了光绪七年(1881年)9月,在英国订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中国的旗帜,并请求颁制国旗。

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1888年,李鸿章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将原先三角黄龙旗的船旗改为同西方国旗的长方形,并明订其为清朝国旗。

而后此方案被清政府批准并“照会东西洋各国一体知照”[5],中国至此才有了第一面正式国旗。

更多信息 旗帜, 日期 ...
旗帜 日期 用途 设计 叙述
1890年-1912年1月10日 大清帝国国旗 黄底,蓝龙戏红珠图。 首面官方制定的清朝国旗,亦是中国第一面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国旗。
关闭
国外介绍清朝代表旗帜的说明,著于1899年。

军旗

皇帝统帅旗

更多信息 旗帜, 日期 ...
旗帜 日期 用途 描述
Thumb 1862–1912 大清皇帝统帅旗 为象征皇帝统帅权的军旗。
关闭

八旗

努尔哈赤于1615年(万历43年)创立八旗制度,统一建州女真并吸纳蒙汉等外族增设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是清朝特有的社会组织,分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

更多信息 名称, 旗帜 ...
名称 旗帜 兵力 总人口 旗主 其他主要领主 将军旗号 备注
镶黄旗 Thumb 86个佐领、两个半分佐领、兵力约30,000 约230,000 皇帝 盛京将军 头旗[6]
正黄旗 Thumb 92个佐领、两个半分佐领、兵力约32,000 约250,000 皇帝 吉林将军
正白旗 Thumb 86个佐领、兵力约30,000 约270,000 皇帝 凉州将军 顺治初年,旗主为睿亲王多尔衮。其死后,由顺治帝接掌,至此由皇帝亲统,成为上三旗之一[7]
正红旗 Thumb 84个佐领、兵力约26,000 约245,000 礼亲王[8] 顺承郡王[8] 黑龙江将军
镶白旗 Thumb 84个佐领、兵力约26,000 约230,000 肃亲王[9] 醇亲王[10]
镶红旗 Thumb 86个佐领、兵力约28,000 约230,000 克勤郡王[11] 庄亲王[11]
正蓝旗 Thumb 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力约27,000 约250,000 豫亲王[11] 睿亲王[11]

怡亲王[12]

镶蓝旗 Thumb 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力约28,000 约250,000 郑亲王[11] 恭亲王[13]

庆亲王[14]

关闭

绿营

清兵入关之后,在关内行政管理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八旗制管理旗人,以郡县制管理汉人,通过招募汉人组成“绿营”,即绿色军旗的汉人军队。

更多信息 名称, 旗帜 ...
名称 旗帜 兵力 总人口 统领 提督 备注
绿营 Thumb 约648,345人 约861,671人 兵部 提督总兵官 是清军的主要构成部分。
关闭
总结
视角

北洋军旗

鸦片战争前中国水师系统采用五方旗(五色横条)作为高级官员旗,提督、总兵使用帅字旗。北洋水师建设过程中方建立了现代的海军军旗系统。

1862年,清政府委托李泰国赴英国采购军舰,他基于其设计的绿底海关旗设计了海军旗系统,但并未被清政府承认。[15][16]

更多信息 旗帜, 用途 ...
旗帜 用途 设计 叙述
Thumb 非正式海军旗 基于其设计的绿底海关旗设计的海军旗 李泰国设计之海军旗草案,但未获清朝认可。[15][16]
Thumb 非正式海军长旒旗 基于其设计的绿底海关旗设计的长旒旗 李泰国设计之海军旗草案,但未获清朝认可。[15][16]
关闭
  • 北洋水师(1874-1890)

1874年北洋水师成立时,基于五方旗设计了海军衔别旗。

更多信息 旗帜, 用途 ...
旗帜 用途 设计 叙述
Thumb 提督旗 五色旗,左上镶有白底红色船锚图案 供水师提督悬挂于船上识别之用。
Thumb 诸将旗 黑绿红背景,左上镶有白底红色船描图案 供水师将领挂于船上识别之用。
Thumb 大官旗 五色旗 供非海军官员乘舰使用。
关闭
  • 北洋海军(1890-1909)

北洋海军成立初期仍沿用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中规定的两面衔别旗。然而1890年3月6日发生了刘步蟾琅威理因提督旗产生的纠纷。英国皇家海军通过英国使馆为北洋海军设计了新的衔别旗系统草案,取代之前过于简单的衔别旗。[17]

然而清政府并未直接采用这套方案,而是修订了先前衔别旗的色彩,并将锚型替换为团龙图案[18]。1890年颁定新海军衔别旗[19]

更多信息 旗帜, 用途 ...
旗帜 用途 设计 叙述
Thumb 提督旗 五色旗,左上镶有白底圆龙徽图案 由原先的提督旗改造而来。
Thumb 大官旗 五色旗 与先前使用的大官旗相同。
Thumb 鱼雷艇统领旗 供鱼雷艇统领使用。
Thumb 队长旗 以五色旗为主体,尾部使用燕尾设计 供队长使用。
Thumb 长旒旗[20] 以蓝黄两色为主体,呈长条状。 供军舰服役时悬挂。
关闭
  • 清末新建海军(1909-1911)

1894年甲午战争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909年清政府设立海军部,并颁布新衔别旗,左上角为黄龙旗。[21]

更多信息 旗帜, 日期 ...
旗帜 日期 用途 设计
Thumb 1909年-1911年 海军大臣旗 左上角为国旗,右上角则为红旗,右下角为蓝旗,左下角则为白底红锚图。
Thumb 正都统旗 蓝底,左上放有国旗,左下角有三颗星以三角形排列。
Thumb 副都统旗 蓝底,左上放有国旗,左下角有两颗星平行排列。
Thumb 协都统旗 蓝底,左上放有国旗,左下角有一颗星。
Thumb 统带旗 燕尾形式,黄龙旗下无星。
Thumb 队长旗 上横边之长为下横边六分之五。
Thumb 海军当值旗.[20]
Thumb 长旒旗[20]
关闭

海关旗

太平天国占领天京后,清朝政府实际无力控制上海海关。在此情况下,1854年,英国法国美国三国驻上海领事馆联合与苏松太道(上海实际行政长官)吴建彰谈判,决定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协助”清朝政府征集关税。很快,这个委员会的职权扩充到了海关、航运甚至邮政管理方面。

更多信息 旗帜, 时间 ...
旗帜 时间 用途
Thumb
1867-1911 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海关旗。
关闭

招商局旗

中国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以官督商办模式创办的航运企业,即轮船招商局,这也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公司概念经营的企业之一,由李鸿章盛宣怀等人在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1873年12月14日)于上海成立。

更多信息 旗帜, 时间 ...
旗帜 时间 用途
Thumb
1872–1873[22] 轮船招商局旗帜。
Thumb
1873–1942
关闭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