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宣仁教授(Prof. Philip SHEN)(1931年—2004年8月5日)是香港教育家、哲学家及折纸艺术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1986-1989)及崇基学院院长(1990-1994)。
沈宣仁之父沈汉新原是广东地区的客家人,也是一位圣公会牧师,当年被圣公会港粤教区差派到菲律宾出任牧职。沈宣仁1931年生于菲律宾马尼拉,自幼便在菲律宾的华侨社群和基督教教会中成长,并在教会认识后来成为其妻子的罗素琴女士。[1]沈宣仁本人是圣马提亚堂教友。[2]
沈宣仁1952年毕业于菲律宾基督教大学,主修英文,副修哲学。1955年,获美国欧柏林学院硕士学位,旋转往芝加哥大学攻读神学,受业于Bernard M. Meland、Bernard M. Loomer及Jaroslav J. Pelikan,于1958年获神学硕士,并于1963年获颁授博士学位。[3][1]
沈宣仁于1962年到香港崇基学院成立不久的哲学及宗教学系任教,之后任教于1978年独立出来的宗教系,主要讲授“宗教哲学”、“基督教经典”、“人与拯救”等科目,以及通识教育课程的“大学之理念”、“柏拉图理想国”、“思考艺术”、“西方文化概论”等科目。在教学期间,曾任崇基学院哲学及宗教组主任 (1969-1973)、崇基学院哲学及宗教学系系主任 (1973-1974,1975-1976) 、崇基学院通识教育主任(1977-1990) 、崇基学院文学院院长(1969-1971,1976-1977)、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1986-1989)和崇基学院院长(1990-1994)等职,1995年9月荣休,退休以后,还担任兼任讲师职务,直至1996年7月。[1]
在通识教育方面,沈宣仁在崇基学院既有的基础上,制定“综合基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编写如《大学教育与大学生》(1973)、《论文的注释及参考书目》 (1976)、《读与写:大学之钥初辑》(1977)等教材。“综合基本课程”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指定课程的一部分。[3][1]
除教学以外,沈宣仁更是世界有名的折纸艺术家。他的作品曾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展出。大英折纸社在1982年为沈宣仁出版一本专集,名为 "Philip Shen: Selected Geometric Paper Folds" (Birmingham: British Origami Society, 1982)[4]。自香港折纸学会于1991年创办后,沈宣仁一直担任该会的荣誉顾问,而该会亦以沈宣仁所创作的折纸作品“梅花”为会徽。[1][2]
沈先生退休后移居美国,2004年8月5日因癌症病逝于加州洛杉矶克利蒙(英语:Claremont)住所,享年73岁。[2]
2016年,崇基学院将牟路思怡图书馆旁的“综合基本教育资料中心”命名为“宣仁通识教育资源中心”,以纪念及表扬他开创之综合基本教育及对现行通识教育的深远贡献,并将由雕塑家朱达诚铸制的沈宣仁半身铜像置于资源中心,以垂永念。[5]
沈宣仁与罗素琴女士于1962年结婚,罗素琴女士为前崇基图书馆馆长。沈氏育有两子,长子沈其恕博士是人工智能的专家,于英国工作。幼子沈其乐是建筑师,于美国工作。[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