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叡(日语:比叡ひえい Hiei)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以下简称为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曾经历巡洋战列舰(即西方的战列巡洋舰)、战列舰及练习战列舰等多次的舰种更改。

Quick Facts 比叡 ひえい, 概观 ...
比叡
ひえい
Thumb
1933年(昭和8年),练习战列舰时代的“比叡”
概观
舰种巡洋战列舰→战列舰→练习战列舰[注 1]
舰名出处山岳名
拥有国大日本帝国
舰级没有舰型名的巡洋战列舰(1912年[1]
金刚型巡洋战列舰(1926年[2]
金刚型战列舰(1931年[3]
没有舰型名的练习战列舰(1932年[4]
制造厂横须贺海军工厂
动工1911年11月4日[5]
下水1912年11月21日[5]
服役1914年8月4日[5]
结局1942年11月13日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自沉
除籍1942年12月20日[6]
技术数据
排水量常备:27,500吨(竣工时)
基准:32,156吨(最终时)
公试:36,600(最终时)
全长214.6米(竣工时)
222.0米(最终时)
全宽28.04米(竣工时)
31.0米(最终时)
吃水8.38米(竣工时)
9.7米(最终时)
动力帕森斯式日语パーソンズ・マリン・スチーム・タービン蒸汽涡轮引擎2座4轴(竣工时)
舰本式涡轮引擎日语艦本式タービン4座4轴(最终时)
功率64,000马力(竣工时)
136,000马力(最终时)
最高速度27.7235节[7]
25节(第一次改装)
30.5节(第二次改装)
续航距离10,000浬(14节、竣工时)
5,400浬(18节、最终时)
乘员1,221人(竣工时)
1,222人(1,360人?、最终时)
武器装备竣工时
45倍口径毘式35.6厘米联装炮4座
50倍口径四一式15.2厘米单装炮16座
53厘米水中鱼雷发射管
最终时
45倍口径毘式35.6厘米联装炮4座
50倍口径四一式15.2厘米单装炮14座
八九式12.7厘米联装高角炮4座
九六式25毫米联装机枪10座
13毫米4联装机枪2座
装甲竣工时
水线203毫米
甲板19毫米
主炮前盾250毫米
副炮廊152毫米
舰载机水上机3架
吴式2号弹射器一座(1940年)
Close

概要

军舰 比叡金刚型战列舰2号舰。在计划阶段原是装甲巡洋舰,但得到在英国建造的金刚型巡洋战列舰1号舰“金刚”的技术后,便开始在日本建造。最后以巡洋战列舰身份完成,但后因改造而将舰种改成战列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踏入海军假日后,“比叡”终因伦敦裁军条约而被撤去武装与装甲,并当作练习舰日语練習艦使用[8]。另一方面,由于作为昭和天皇的御召舰,因此被受日本国民的认识及喜爱[8]。在裁军条约失效后进行改装时,因作为大和型战列舰的测试舰而导入了大量新技术,并在太平洋战争中成为南云机动部队的一舰执行任务。1942年(昭和17年)11月12日,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第1夜战中受损,经过翌日的空袭后决定放弃,最终沉没。由于在改造后没有更改舰种,所以“比叡”在除籍时仍然是练习战列舰[9]

舰名

比叡的舰名取自京都鬼门位置的比叡山[10]舰内神社日语艦内神社为奉祀同山山麓的日吉大社[11]。在日本海军军舰之中,为继金刚型风帆护卫舰日语金剛型コルベット比叡日语比叡 (コルベット)”后的第二代[12],战后,该名称由海上自卫队榛名型护卫舰はるな型護衛艦)“比叡日语ひえい (護衛艦)ひえい)”继承。

太平洋战争前的舰历

巡洋战列舰比叡

Thumb
于横须贺建造中的“比叡”。

1906年(明治39年)10月,英国所建造的划时代战列舰(无畏舰,即日本所称的弩级战列舰[注 2])“无畏”号正式服役,导致日本海军建造中的萨摩型战列舰及世界各国拥有的战列舰前无畏舰立刻变得落伍[13]。同样于1906年(明治39年),亦是英国,在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完成后,日本海军于1905年(明治38年)服役的筑波型巡洋战列舰及1907年(明治40年)服役的鞍马型巡洋战列舰也在一夜之间即告过时[14]。为此,斋藤实海军大臣因希望能引进英国的技术,所以在维克斯船厂英语Vickers下订了一艘装甲巡洋舰,并以同厂的无畏舰“爱尔兰”号(HMS Erin)为基础,设计成战列巡洋舰(即日本分类中的巡洋战列舰),该舰即为后来开始建造的金刚型巡洋战列舰金刚[15]。“比叡”开始建造的日期较“金刚”迟近10个月,于1911年(明治44年)11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以“卯号装甲巡洋舰”为名,下订并动工[16],于1912年(大正元年)11日21日,“卯号巡洋战列舰”在大正天皇亲临下正式下水[17]。该舰正式命名为“军舰 比叡”,而这次是天皇初次为舰只进行命名。最后,“比叡”于1914年(大正3年)8月4日竣工[18]。入籍于佐世保镇守府。

Thumb
于1927年摄影的“比叡”。

基于英日同盟,日本从1914年8月起便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比叡”在竣工后1个月便火速前往中国东海方面执勤[19]。英国曾要求日本方面派出全部4艘金刚型巡洋战列舰前往并投入欧州战线,不过被日本拒绝[20]。1916年(大正5年)6月1日,英国海军与德国海峡之间爆发日德兰海战,英国3艘(“玛丽皇后英语HMS Queen Mary”号、“无敌”号、“不倦”号)、德国1艘(“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在作战中沉没[21]。战列巡洋舰的脆弱性在该海战中表露无遗,因此世界各国开始为战列舰的水平防御力作出强化对策,而日本海军就在日德兰海战的教训中踏前一步,以超弩级战列舰(即西方的超无畏舰长门型战列舰为首,着手建造八八舰队(战列舰8艘、巡洋战列舰8艘),亦由“比叡”开始,拨出预算对金刚型巡洋战列舰进行补强[22]。“比叡”就在无视各国的想法下,投入到各式各样的任务中,包括1919年(大正8年)进行北支沿岸警备、1920年(大正9年)的俄罗斯领沿岸警备、1922年(大正11年)的青岛・大连警备与圣佛拉基密尔警备、1923年(大正12年)南洋警备・支那沿岸警备,以及关东大地震救援物资运送任务等[23]

改装为练习战列舰

Thumb
1933年(昭和8年)、练习战列舰时代的“比叡”
Thumb
练习战列舰“比叡”。当时减少了一支烟囱及将4号炮塔移除。

虽然各国列强不断投入巨额预算去维持及建造大量的战列舰,但是在愈来愈高的裁军呼声之下,各国终于在1921年(大正10年)基于华盛顿裁军条约开始对自国的大型舰只建造进行自肃,从此正式开始了海军假日。而裁军这件事正正波及到“比叡”身上。于1929年(昭和4年)10月15日,虽然当时“比叡”正在吴海军工厂着手进行第一次改装,但因伦敦裁军条约的签定而暂时中止。基于该条约,需要选择其中一艘战列舰改装成练习战列舰,最后选择了金刚型中最后展开工程的“比叡”。在改装工程中,4号主炮及舷侧装甲被移除,引擎亦被更换。改装工程于1932年(昭和7年)12月31日完成,并在翌年的1933年(昭和8年)1月1日,正式将舰种更改为练习战列舰[24]。该工程的重点将在下文列出。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4号炮塔的移除,并在4号炮塔的旧位置上添加500吨的压载物以保持舰只平衡[25]

  • 基准排水量:19,500吨
  • 主锅炉:号舰本式大型2座、同款小型3座、同款混烧锅炉6座
  • 马力:16,000匹
  • 最高速度:18节
  • 兵装
    • 35.6厘米联装炮3座
    • 15.2厘米单装炮16门
    • 8厘米单装高角炮4门(稍后将更换为12.7厘米联装高角炮4座)

航空兵装、水雷兵装全部废除。 在改装期间的1931年,其舰藉转移到横须贺镇守府。

御召舰改装

Thumb
“比叡”舰内御座所

在“比叡”练习战列舰时代有过勤务经验的吉田俊雄,当年的表现就像“老人家”一样[26],据闻后来的舰长西田正雄在看到“比叡”改装时流了泪[27]。另一方面,井上成美一生中最愉快的时期就是作为比叡舰长的时代,而在海军省军务局长时代就使用御召舰“比叡”的油画作为装饰[28]。“比叡”在作为练习战列舰期间,由于移除了很多兵装而令舰内空间相当宽敞,亦因没有所属舰队也没有日程,所以被昭和天皇作为御召舰使用。于1933年(昭和8年)5月设置了展望台,而其他御召舰用施设的设置工程则在横须贺工厂进行。“比叡”在同年、1936年(昭和11年)以及接受第二次改装后重新成为战列舰的1940年(昭和15年),总共3次作为观舰式的御召舰。而1940年10月11日的观舰式,就是纪元二千六百年特别观舰式。另外于1935年(昭和10年),作为宫崎、鹿儿岛行幸期间的御召舰,更于同年4月,在满州国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访日期间再度作为御召舰[29]。于1936年(昭和11年)2月,在二二六事件中,当时横须贺镇守府井上成美参谋长曾就当时的情况向米内光政司令官进言,内容为“如出现紧急的状况,请陛下移驾比叡御乘舰”。因局势恶化的话,昭和天皇可以在“比叡”上指挥及主持大局[30]

御召舰“比叡”曾被描绘在邮票中,也在写真周报中被报道过,在战前为日本海军的代表军舰,与长门型战列舰高雄型重巡洋舰一样是广受日本国民所认知的舰艇。另外,被指定为御召舰后的两周之内严禁泊岸,并须进行彻底的舰内清洁,对乘组员们来说相当辛劳[31]

大改装

Thumb
改装后
Thumb
“比叡”的舰桥形状与姊妹舰有很大分别。

1936年(昭和11年)12月末为伦敦裁军条约到期的日子,但“比叡”早已于11月26日在吴工厂进行大改装,并准备复归战列舰行列[32]。因此,英国立刻对“比叡”的重新武装,透过日本英国代理大使提出抗议,并要求日本政府废弃该舰及作出解释[33]。对此,日本政府的答复为“比叡用作练习舰才能以予保留的限制,前提是在条约有效期内,在条约失效后限制随即消失”[33]。其他的金刚型战列舰都进行过称为“第一次”及“第二次”的改装,而“比叡”则一次进行所有的改装[34]。改装内容为:

  • 重新安装第4炮塔、舷侧装甲。
  • 增加水平装甲(推定。他舰已在第一次改装时进行)
  • 主炮装甲强化,分别增加至前盾250毫米、天盖150mm毫米。
  • 增加其他装甲。
  • 主炮仰角增大至43度,最大射程加至35,450米。
  • 副炮仰角亦增大至30度,最大射程加至19,500米。
  • 减少2门副炮,余下14门。
  • 主锅炉改为重油専用锅炉8座。
  • 重油搭载量増大、续航距离延长。
  • 引擎更换为舰本式涡轮引擎,马力达到136,000。
  • 为减少水阻,舰尾延长7.6米,速度增至29.7节。
  • 由于排水量増大,因此加装船腹
  • 安装九四式高射装置为12.7厘米高角炮的指挥装置。(他舰为九一式高射装置)
  • 装备10座25毫米联装机枪。
  • 安装2座13毫米4联装机枪作为舰桥的近接防御之用(一般认为该机枪与“大和型所装备的一样”,但实际上大和型舰桥上所装备的13毫米联装机枪与比叡的不相同)
  • 设置了应急注排水装置、防毒装置等装备。

该工程中“比叡”担任了大和型战列舰的测试舰。因此舰桥的构造物和其他金刚型战列舰不同,并且采用了与大和型战列舰相似的塔型构造[35]

舰桥顶部的方位盘亦使用了大和型预备采用的九八式射击盘及九四式方位照准装置,大和型亦将会以同様的配置搭载[35]。就此便与姊妹舰的舰影完全不同。再者,为了替大和型测试主炮使用的水压泵,特别从ABB引进了一台涡轮泵(Turbopump),测试满意后再为大和型购入三台[35]。而内部的火药库冷却装置、应急排注水装置、快速排注水装置均使用了大和型预定采用的组件[36]

与其他经改装的同型舰相比,阔度长了1米,吃水也过深,引致防御甲板(下甲板)降到水线以下。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吃水变浅及将防御甲板升回水线以上。方法是使用了扩阔船腹以增大浮力,令下甲板高于水面[36]。最后使排水量达到36601吨[36]宇垣缠联合舰队参谋长,于自己的著作中提及“比叡”是“最后进行改装,也最为理想化的舰艇”[37]

于1939年(昭和14年)12月5日的公试中,其排水量为36,332吨,而在记录中引擎功率为137,970匹,速度达到29.9节。于1940年(昭和15年)7月3日,昭和天皇的皇弟高松宫宣仁亲王到任为炮术长(少佐),其勤务到1941年(昭和16年)4月为止。有马馨舰长以下的干部因觉得太拘谨,所以希望能提供经参谋长室给宣仁亲王室使用,但是亲王只是作为一名军官在“比叡”上工作[38]

太平洋战争

战争初期

“比叡”改装成高速战列舰后,与姊妹舰“雾岛”共同编入第三战队第一小队,联同第八战队(利根型重巡洋舰利根”、“筑摩”)成为第一航空舰队(通称为南云机动部队)的支援部队[39]。其原因为拥有能够伴随机动部队移动的速度,而美军水上部队进袭的话可以使用36厘米炮将之击退,更期待可以在航空母舰受损的情况下为其进行曳航[40]。于 1941年(昭和16年)12月8日,在进行珍珠港攻击期间负责南云机动部队的护卫任务。后于12月24日返回日本,再于1942年(昭和17年)1月8日出港前往楚克泊地[41]。南云机动部队空袭拉包尔及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期间,“比叡”均有随行。2月8日,“比叡”与包含“雾岛”在内的机动部队一同编入南方部队,在2月16日,“比叡”和“雾岛”与“金刚”及“榛名”合流,此时4艘金刚型战列舰聚首一堂[42]。2月下旬,南云机动部队奉命拦截及歼灭由澳大利亚方面逃脱的盟军舰艇,“比叡”与第八战队的“利根”及“筑摩”共同于爪哇岛南方海域进行警戒[43]。3月1日下午5时46分,“比叡”发现正在逃走的美军驱逐舰“艾德索”号(DD-219 Edsall),并使用前方36厘米炮向距离25公里外敌舰进行炮击[44]。“利根”与“筑摩”亦对“艾德索”号进行炮击但没有命中,而从“比叡”上起飞的九五式水上侦察机所进行的轰炸也失败[45]、“比叡”于下午6时25分停止炮击[44]。当时十分焦燥的南云忠一中将立刻命令航空母舰“加贺”及“苍龙”上九九式舰上轰炸机向其进行轰炸[46]。于下午6时35分,舰上轰炸机进始进行攻击,“艾德索”号被损重损毁[44]。“比叡”在驶近至16公里外,以副炮射击并于下午7时将“艾德索”号击沉[44]。后来衣阿华级战列舰新泽西”号(USS New Jersey, BB-62)于楚克岛空袭期间,以驱逐舰“野分”作为目标并进行炮击时,这与“比叡”当年的体验一模一样。确认日本军已完全占领东南亚后,“比叡”于3月11日至3月25日期间停泊于斯特灵湾,稍后前往印度洋[47]﹐以参加斯里兰卡近海海战。于4月24日,“比叡”返回日本[48]

与美军特遣舰队之战

由于希望摧毁美军的继战意欲,因此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企图将美国残存的航空母舰全部消灭。最后制定了占领中途岛,并迎击由夏威夷出发的美军特遣部队・舰队的作战方案。日本军方面推断,美军的战力为“战列舰2艘、正规航空母舰2-3艘、特设航空母舰2艘、甲巡洋舰4-5艘、乙巡洋舰3-4艘、轻巡洋舰4只、駆逐舰30艘”,而中途岛上的战力为“飞机48架、美国海军陆战队750人、炮台对空施设若干”[49]。但实际上是正规航空母舰3艘、海军陆战队3000人、中途岛基地中有飞机150机,并且正等待日本军的攻击。5月,第三战队的编制作出更改。“比叡”与“金刚”为第一小队,“榛名”与“雾岛”则为第二小队﹐第一小队为编进近藤信竹中将的第二舰队(攻略部队本队),而第二小队则是编入南云机动部队之中[50]。5月29日,“比叡”从日本出发[51]。6月5日,日本军与美军之间的中途岛海战爆发。当时近藤舰队收到南云部队所发出的速报,内容为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被击中及发生大火,当时近藤舰队距离南云部队约340浬,即以28节需要航行12小时的地点[52]。这时近藤立即下令向东进军,并企图向美军特遣舰队进行水上战斗[53],而美军特遣舰队因害怕与日本军进行夜战﹐因此从东面掉头回避。更甚的事,搭载雷达的“日向”与山本长官的乘舰战列舰“大和”在遥远的西面,因此近藤被迫放弃进行夜战﹐接续是山本长官发出撤退命令,稍后即时进入撤退行动[54]。当时“比叡”正与第十驱逐队于阿留申方面进行哨戒任务,后于7月11日,返回横须贺[55]

7月14日,战时编制作出修订。以南云忠一中将及草鹿龙之介参谋长指挥为基础,编成以第一航空战队(航空母舰:翔鹤瑞鹤瑞凤)及第二航空战队(航空母舰:飞鹰隼鹰龙骧)为核心的第三舰队,而“比叡”则与“雾岛”共同编入第十一战队(司令官为阿部弘毅少将),成为第三舰队専属部队[56]。8月7日﹐美军发动瞭望台作战,在美军特遣舰队的支援下,登陆及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图拉吉岛。这时日本军立刻派出军属于拉包尔的一式陆上攻击机三川军一中将(乘坐“比叡”到7月为止)所率领的外南洋部队第八舰队前往迎击。稍后,日本军航空队报告“轻巡2艘、输送船10艘、大巡1艘发生大火、中巡1艘严重损毁并发生倾侧、驱逐舰2艘火灾、输送船1艘火灾”,而第八舰队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后报告“击沉巡洋舰10艘、驱逐舰4艘”[57]。实际上,第八舰队只是击沉4艘重巡洋舰,而航空队的战果只为击沉2艘驱逐舰及重创2艘驱逐舰。

8月16日,包括“比叡”在内的第三舰队从日本向楚克岛出发[58]。这时航空母舰“隼鹰”、“飞鹰”、“瑞凤”正在进行训练途,能使用的航空母舰只有“瑞鹤”、“翔鹤”、“龙骧”共3艘而已。当时第三舰队主要由2个集团构成,本队由航空母舰及少数的护卫部队组成,而第十一战队(“比叡”、“雾岛”)、第七战队(重巡洋舰:“铃谷”、“熊野”)及第八战队(重巡洋舰:“利根”、“筑摩”)则被分开为前卫舰队[59]。前卫舰队为离开航空母舰部队约100-150浬,并处于前方以横一列阵形(舰间隔10-20公里)活动,其角色为负责索敌及吸引敌机的攻击[60]。因被当成诱饵,所以令前卫舰队将兵的抗议声音不断,而指挥官们亦因时间紧迫,在无法对新阵形及新战法作出检讨下前往最前线[61]

8月21日,由于收到报告指美军特遣舰队出现,所以第三舰队取消进入楚克港,并与近藤信竹中将的第二舰队(前进部队)汇合[62]。由于近藤中将算是指挥第三舰队的南云中将的前辈,所以在形式上是近藤指挥南云及其机动部队,但是近藤司令部与南云司令部之间,连一次情报交换和战术协调也没有进行过[63]。于8月24日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第三舰队前卫部队并没有离开过机动部队本队超过5-10浬的范为[64],但第三舰队由于进行无线静默,而令近藤的第二舰队完全掌握不到友军的位置[65]。在该次战斗中,日本军损失了轻型航空母舰“龙骧”、30架零战、23架舰上轰炸机(舰爆)及6架舰上攻击机(舰攻),而美军方面,航空母舰“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06)受到中度损毁破,另损失20架飞机[66]。而“比叡”舰上1架零式水上观测机与SBD无畏式发生空战时被击落[67]。8月28日,到达楚克锚地[68]

9月10日,从楚克锚地向所罗门群岛东北海面出击[69],并对美军特遣舰队进行搜索,在没遇到任何敌人下,于9月23日返回楚克锚地[70]

约1个月后的10月26日,日本海军为了向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进行总攻击的日本陆军作出支援,并同时确保该海域的制海权,因此与美军特遣舰队之间爆法南太平洋海战。第十一战队(“比叡”及“雾岛”)于战斗中在近藤中将第二舰队前进部队的指挥下,向撤退的美军特遣舰队进行追击[71]。近藤舰队在发现不能航行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USS Hornet, CV-08)后,成功将其击沉。日本军在当初曾误认将美军3艘主力航空母舰、战列舰“南达科他”号、3艘巡洋舰及1艘驱逐舰1击沉[72]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日本陆军由于缺乏重型武器、弹药及食物,所以并不足以对抗美国海军陆战队。为此,日本军于11月选择了一个没有月光的暗夜,决定及企图以11艘运输船将第三十八师团送到瓜达尔卡纳尔岛[73]。虽然在输送作战取得成功后,但接下来必须要进行的,是破坏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亨德森飞行场以抑制美军飞机的活动[74]。10月中旬,由于栗田健男少将率领的第三战队(“金刚”及“榛名”)于亨德森基地舰炮射击中成功令美军受到严重损害[75],因此今村均第十八军司令官再度要求使用战列舰对地面进行炮击[76]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长官拒绝了陆军的要求,但山本自己也为是否率领“比叡”又或战列舰“大和”前往瓜达尔卡纳尔岛作出检讨[77]。结果是命运包括航空母舰“隼鹰”在内的第二舰队于11月9日从楚克锚地出击,并抽调第十一战队(阿部弘毅中将、战列舰:“比叡”、“雾岛”)、第十战队(木村进少将、轻巡洋舰:“长良”、第六十一驱逐队:“照月”、第十六驱逐队:“雪风”、“天津风”、第六驱逐队:“晓”、“雷”、“电”)及第四水雷战队(高间少将、驱逐舰:“朝云”、第二驱逐队:“村雨”、“五月雨”、“春雨”、“时雨”、第二十七驱逐队:“白露”、“夕暮”、“夕立”)构成“挺身攻击队”对亨德森飞行场进行炮击[78]。舰队于事前从圣伊莎贝尔岛莱卡塔基地派遣了水上侦察机,准备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近海利用侦察机提供诱导下,进行与之前相同的炮击计划[79]

在最初的报告中,隆加锚地内停泊包括了3艘华盛顿型战列舰(正确应为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在内的舰队,后来在电报中订正为防空巡洋舰[80]。当时宇垣缠联合舰队参谋长认为美军舰队正于瓜达尔卡纳尔岛周边停留,并担心前往飞行场炮击的挺身舰队可能与其发生战斗,但黑岛龟人首席参谋则主张“美军在什么时候也是趁夜间逃走(米軍は何時もの通り夜になれば逃げる)”,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长官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81]。后来宇垣对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在这十数小时后成为引起严重后果的原因”觉得十分后悔[82]

11月12日第1夜战

1942年11月12日,以战列舰“比叡”为旗舰的挺身舰队受到猛烈的暴风雨袭击。大西谦次比叡运用长曾说,数小时的豪雨扰乱了“比叡”以后的命运[83]。由于司令官阿部弘毅中将判断对飞行场射击有困难,所以在晚上10时,下达了从萨沃岛北面调头的命令[84]。该处的天气在舰队调头后回复正常,因此莱卡塔基地发出了水上侦察机出动的通告,而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角冠波那(Kokumbona)观测所亦提出了炮击的要求[85]。阿部中将在综合了舰队司令部的意见后,决定实施舰炮射击[86]。为此再度调头,但比之前预定接近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时间迟了40分钟[87]。挺身舰队内的第十战队、第十一战队及第四水雷战开始集合,但在电波调整方面不得其法,令舰队的阵形出现混乱[88]。就此,本应接受护卫的旗舰“比叡”反而在舰队的前方位置[89]

在混乱的情况下,挺身舰队司令部判断美军舰队应该不在隆加锚地,因此2艘战列舰以弱装弹药装填了对地炮击用的三式弹[90]。“比叡”的主炮已向右舷瞄准,并为随时可进行炮击的状态[91]。晚上11时43分,挺身舰队的左前方约10公里发现美军巡洋舰舰队[92]。这时已没有时间将陆上炮击用的三式弹替换成穿甲弹,于午后11时51分,“比叡”使用探照灯照射出距离5-6公里外以横阵构成的美军舰队后,主炮射击正式开始[93]。有证言指出,此时一号炮塔没有于第一齐射中发射[94]

尽管在记录中,“比叡”首次发射就命中了美军防空巡洋舰“亚特兰大”号(USS Atlanta, CL-51),但由于使用了探照灯就成为美军舰队的最佳目标,并受到密集炮击[95]。在进行2-3次齐射后,包括舰桥在内,上部构造物已经被50枚以上炮弹命中,并且丧失通信能力及发生火灾[96]。特别是舰桥被炮弹击中,令射击指挥所联络各炮塔的电线回路切断,导致不可能进行齐射[97]。舰桥指挥所中,铃木参谋长战死,阿部司令官、西田舰长、田村副长、千早正隆炮术参谋也受到不同情程度的战伤[98]。此时驱逐舰“五月雨”误认“比叡”为敌舰并以机枪进行射击,因此就受到“比叡”方面以副炮及高角炮作出反击[99]。“五月雨”在亮起友军识别灯后,双方才停止了射击[100]。那时的“比叡”,在舰尾吃水线付近被美军巡洋舰主炮弹射穿(不发弹),而舰后部舵取机室及电动机室发生水浸,引致不能操舵[101]。在西田舰长的战斗日志中就记录着在开始进行夜间战斗的40分钟内,就被85枚美军舰队所发射的炮弹命中,也有被数枚鱼雷命中但没有爆炸,当中1枚鱼雷命中右舷船腹[102]。“比叡”以舰桥为中心,上部构造物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但主炮与引擎则安然无恙[103]。由于双方距离很近,所以发生近距离炮战,而美军驱逐舰连机枪也用上来进行炮击,“比叡”的舰桥被击中的机枪弹火花包围。本来打算使用前部副炮来迎击美军驱逐舰,但因距离太短而副炮仰角太大而不能进行炮击。

舵复原作业与美军的攻击

陷入不能操舵状态下“比叡”,准备从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海域作脱离并进行紧急修理[104]。上午3时30分,舰桥附近的火灾已经受到控制,亦因轮机房仍安然无恙,所以控制右舷螺旋桨及左舷螺旋桨进行一进一退的操作转向西北,并以3节前进[105]。可是,由于排水泵停止运作令水浸情况更严重,所以只好放弃取舵机室。而在进行人力操舵的乘员亦在几乎溺毙前从取舵机室撤退。就这样不使用舵,在萨沃岛北方作旋转[106]。阿部司令官与西田舰长亦从战斗舰桥移到司令塔进行指挥。上午4时7分,“比叡”确认于隆加方面对出约24公里有美军巡洋舰,而发现的原因是这巡洋舰以后部主炮[107],对已经弃船并在无人飘浮中的驱逐舰“夕立”进行3至4次齐射并击沉。该舰实为重巡洋舰波特兰”号(USS Portland, CA-33),在之前的大混战中被1枚氧气鱼雷击中,并因舵发生故障,其处境就像“比叡”一样需要进行旋转运动。“比叡”以穿甲弹向“波特兰”号进行炮击,但没有命中,其后“波特兰”号从战场撤离。但是,在日本军的公式记录中却有击沉记录[108],于大本营发表中更有“终于,战列舰也受到满身疮痍之伤时,敌军1艘大型巡洋舰从萨沃岛出现并打算与我们(比叡)同归于尽,我们的战列舰莞尔迎击,并向敌军巡洋舰送上终结的巨炮弹,瞬间就将其击沉(つひに戦艦も満身創痍の損害の受けたこの時、サボ島の島かげから1隻の敵大型巡洋艦がわれ(比叡)に止めを刺さんと出撃して来たのです。わが戦艦は莞爾としてこれを迎へ撃ち、戦艦は敵巡洋艦に最後の巨弾を報い、忽ちこれを撃沈したのです)”的报道[109]

上午4时20分,驱逐舰“雪风”抵达现场[110],其后“照月”、“时雨”、“白露”、“夕暮”亦陆续到达。这时,从“照月”那边仍然能看到“比叡”还健在,只是暂时停了下来,并在通讯后得知对方“舵故障・修理中”[111]。上午6时15分,阿部少将从“比叡”移乘到“雪风”[112]。但因“比叡”的通信机发生故障,所以不得不以手旗信号来通讯,这亦导致阿部与西田之间所掌握的情报存在误差[113]。阿部本来计划由“比叡”的姊妹舰“雾岛”为其进行曳航,但“雾岛”调头航向现场时被美军潜艇以鱼雷袭击,其中1枚鱼雷命中。幸好这枚鱼雷没有爆炸,所以只是轻微受损,但由于“雾岛”这时并没有任何护卫,如再次投入战场可能十分危险,因此被下令往北方退避[114]。日本军方面亦准备为“比叡”提供掩护,下令附近的基地航空队及航空母舰隼鹰”派出零式舰上战斗机零式水上侦察机作为护卫[115]。但因“隼鹰”并没有多余的战力,所以只能暂时派出不足10架零战。“比叡”在停船后,部分精于泳术的乘员随即尝试进行防水作业。方法是在海面下以毛毯来充填约1米的破口以作防水。

日出后,从亨德森基地起飞的F4F野猫式战斗机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以及从埃斯皮里图桑托岛出发的B-17轰炸机开始对“比叡”进行攻击。“比叡”于右舷的2座高角炮丝毫无损,但左舷的三号高角炮发生故障,仰角锁死在48度[116]。而“比叡”的引擎由于仍然完好,所以还能一边向左转,一边以极速29节尽力回避美军军机的攻击[117]。就这样成功回避了所有鱼雷的攻击。但是,在B-17的密集投弹下,单在上午已被3枚炸弹分别击中了2号主炮塔旁、中部右舷及4号主炮塔右。[118]。这亦令舰上其中2个锅炉受损以致不能使用,而在轮机区域更出现死伤人员及发生火灾,不过火灾很快就被扑灭,也不构成任何致命伤。不过在空袭下部分紧急修理被逼中断。另外在高速航行期间,将之前填补在破孔的毛毯冲走,令乘组员需要重新进行破孔修复作业[119]

上午8时30分,阿部长官命令“比叡”航向瓜达尔卡纳尔岛自己搁浅[120]。这个行动与西田舰长所提案的见解一致[121]。这时,从航空母舰“企业”号上起飞,隶属第10鱼雷攻击机队的9架TBF复仇者式轰炸机(亚奴・哥芬上尉)及6架F4F野猫式战斗机(约翰・萨瑟兰上尉)正前往亨德森基地[122]。该机队从西边飞到萨沃岛与埃斯帕恩斯角附近时,发现战列舰“比叡”及4艘驱逐舰位于萨沃岛以北约16公里[123]。野猫队在“比叡”上空扑向8架零式舰上战斗机时,零战队在未经交战后逃走[123]。而TBF队则钻进云层并兵分二路,开始对“比叡”进行鱼雷挟击[123]。“比叡”以主炮向位于左舷的TBF进行射击,但炮弹只是在TBF的上方越过[124]。而从TBF上望出去,则发现“比叡”的上部构造物有火灾后留下的痕迹,而高角炮及副炮的炮身上也有些变形[124]。哥芬(TBF)队认为自己分别以3枚以鱼雷击中“比叡”的左舷、右舷及舰尾[124]。而“隼鹰飞行机队战斗行动调查”中则记录了零战队与16架F4F、5架TBF和1架B-17轰炸机交战,结果有2架F4F被击落,零战队则有3架被击落,2架在出发后因事故坠海[125]。上午10时25分至33分期间,阿部少将命令“比叡”全员退舰但被西田拒绝[126]。西田舰长于编写战斗详报时,残留在笔记的草稿内记录着阿部下全员退舰时,“比叡”的状态为“被2至3枚炸弹击中但损毁轻微,锅炉房亦发生些微水浸,不过可进行排水解决(爆弾2-3発が命中するも損害軽微、罐室若干浸水するも排水の見込みあり)”[127]

上午11时30分,阿部向位于楚克岛的联合舰队司令部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报告“‘比叡’被20架舰爆(舰上轰炸机)攻击,导致3个锅炉不能使用,而舵亦不能复原,也不能进行曳航(艦爆20機の攻撃で「比叡」3罐使用不能、操舵復旧不可能、曳航不可能)”,同时决定对“比叡”进行处分[128]。对于阿部的命令,西田于下午12时14分提出“比叡”仍可复原的反论[129]。那时,美军军机再度出现,并向“比叡”进行攻击。该机队为隶属“企业”号的第10鱼雷攻击机队。他们在抵达亨德森基地并进行补给后再度出击。部分TBF复仇者因未能准确地接受补给,所以在再度出击时的数目减至6架,野猫的数目则与之前相同,而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派出8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与第10鱼雷攻击机队同行[130]。第10鱼雷攻击机队认为自己以多枚鱼雷成功击中“比叡”,其中1枚击中右舷中央、1枚于舰尾及3枚(2枚没爆炸)于左舷[131]。“比叡”上的赤泽主计中尉则记录了美军军机共来袭了10次,其中有6枚炸弹及4枚鱼雷命中[132]。而在战斗详报中,则记录了“比叡”被10架鱼雷攻击机以鱼雷攻击,其中2枚命中,导致向右倾斜15度,后部亦发生水浸[133]。在西田笔记中的记录为2枚鱼雷命中(右舷前部扬锁机室及右舷机械室前部)、1枚炸弹击中飞行甲板[134]。坂本松三郎(大尉、掌航海长兼信号长)的记录,为下午12时40分,发出全员上甲板集合命令的时间,这时“比叡”向右倾斜7度、推定浸水量4,670吨、预备浮力12,150吨,并且“各机械紧急装置的运作极为良好”[135]

沉没

下午1时,阿部因准备对“比叡”进行处分而下达“各舰准备2枚鱼雷”的命令[136]。这时西田正雄日语西田正雄舰长仍为保住舰只尽最大努力,但在收到轮机房全毁的报告时只好放弃,并下达全员退舰准备及全员后甲板的命令[137]。坂本信号长推测,这时命中右舷机械室的的鱼雷并没有爆炸,但同时间亦被炸弹命中而引起火灾,就此这应为西田收到“机械室全毁”这误报的原因[138]。最初西田曾考虑全员在前甲板集合,但是在前甲板积聚及布满战死者的遗体及脏物,该状态并不适合进行训示,因此改为后部甲板。比叡掌航海长坂本松三郎大尉,由于发觉西田准备与“比叡”共存亡,所以想尽办法企图令西田舰长离开舰桥。因此向舰长进言并建议在退舰时前往后甲板进行训示,但西田却在舰桥并以扩音器进行训示,完全不准备离开。经过一番争论,坂本认为已别无他法,就与在场的2名部下共3人合力抬起西田,强行将他带到后甲板。西田随即进行反抗,但被带到后甲板立刻变得平静,并在炮塔的阴影下换掉弄脏了的制服。西田最后站在后部炮塔上向部下进行训示,并命令全员退舰及打开金斯敦阀英语Kingston valve。柚木哲(发令所所长)在收到司令部与西田的命令后,柚木便向机关长(轮机长)传令打开金斯敦阀,士兵在确认后便进行该作业[139]。乘组员开始乘坐小艇移往驱逐舰时,右舷后甲板离海面已不足2米[140]。此后西田依然准备与“比叡”共存亡,而全员退舰命令下达1个半小时后,仍有不少部下留下来不断劝说西田离开。正于“雪风”的阿部察觉此事后,亲笔写下命令书送往“比叡”,要求西田前往“雪风”报告“比叡”的现况,但是西田毫不理会[141]。这时海浪已经冲上“比叡”的甲板,而部下们认为已经不能够用言语说服西田,因此捉住并抬起西田,强行将他送到小艇上离开“比叡”。在移乘“雪风”,并判明“比叡”的轮机房仍然完好后,一切已经为时己晚[142]。下午4时,阿部命令第二十七驱逐队向“比叡”以鱼雷攻击作处分[143]。实际上鱼雷有否发射,在战斗详报中没有记载,不过西田在“雪风”内确实听到鱼雷发射的声音。鱼雷命中“比叡”的中央部分,“比叡”虽然没有沉没,但“雪风”却就此离开现场。

下午4时38分,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向阿部少将下达“暂缓处分比叡”的命令[144]。较早之前,于楚克岛的战列舰“大和”司令部内均是反对向“比叡”进行处分。根据宇垣缠的“战藻录”,“比叡”这时正在友军航空机行动圈内,因此宇垣认为可考虑将“比叡”暂时丢下以作观察[145]。于是山本就前往宇垣的房间,说出“确实明天被喜欢进行宣传的国家美国拍摄到,再作为材料来利用时会很难过。真不知道会被用来表达什么信息(如何にも明日の撮影に依り宣伝の国米国に利用せらるる事心苦し。サインはしたるも如何かと思ふ)”这心中的说话[146]。宇垣同意山本的说法所以决定对“比叡”进行处分,但黑岛龟人先任参谋(首席参谋)却提出“留下比叡将有可能会吸收对输送船团的攻击(比叡が浮いている限り輸送船団に対する攻撃を吸収する可能性がある)”的反论[147]。最后山本采用了黑岛的主张,并撤回对“比叡”进行处分的命令[148]。宇垣在“战藻录”中也记下了“身为中将司令官的职责,就是要理解长官的立场,以负责任的心来做事,了解落入敌手后机密暴光的后果。先前听到的歪理根本无法解释及投机取巧(中将たる司令官の意思を酌み長官の立場に於て其の責を引受くるの心情及敵手に委して機密暴露の惧を来たす事なからしむるの用心ある事なり。先の見えざる主張は理屈に偏して之等機微の点を解し得ざるものあるのみ)”[149]。而于现场(驱逐舰雪风)的第十一战队参谋千早正隆则评论“字垣对现场的情况还有多少理解,但黑岛根本些毫也没有(宇垣は現場の事情を少しは理解しているが、黒島は全く理解していない)”[150]

下午5时,“雪风”与属下共5艘驱逐舰从“比叡”傍边离开并往萨沃岛西方退避[151]。下午5时38分,阿部报告“雪风”被至近弹击出并发生小火灾,“雪风”随即投弃4枚鱼雷,另外送信机也发生故障[143]。下午约11时,“雪风”等驱逐舰返回原处,这时“比叡”已经消失,因此判定其沉没[152]。“比叡”共有188人战死、152人受伤[153]。 曾在其“最喜欢的军舰之一”的“比叡”上勤务过的吉田俊雄[154]曾在著作中记述“比叡的最后阶段,但是坏得令人非常不舒服”[155]。翌日,姐妹舰“雾岛”在11月15日第2夜战中,与美军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华盛顿”号USS Washington, BB-56)及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南达科他 ”号(USS South Dakota, BB-57)交战,虽然联合其他军舰重创了南达科他号,但也因此遭到华盛号锁定攻击,并在7分钟之内遭到华盛顿号雷达锁定命中9发16英寸炮弹而重创,在损管无力下之后沉没。4艘金刚型战列舰在一场海战中丧失了2艘。该作战实行之前,昭和天皇曾以日俄战争旅顺港闭塞作战中,战列舰“初瀬”及“八岛”在漫无目的的行动中,因触及俄罗斯海军设置的水雷而沉没为例子,用以警告并提醒“要注意”[156]。由于日本海军打算重操10月16日以战列舰“金刚”及“榛名”对飞行场进行炮击的故技,所以对现存的敌兵相当轻视,也没有足够的护卫部队,结果失去了“比叡”与“雾岛”[157]

而在后来的报导中,并没有公开“比叡”的舰名,只是提及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有1艘战列舰沉没、1艘严重损毁(事实上雾岛为沉没)[158]

以上为相关的评论,但是亦有

这样的记述[159]

受此事影响,在日本国民间发起了建舰运动[160]。而对舰长西田的处理,在没有召开调查会供其解释的情况下,被时任的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海军大将直接将其现役解除,并转到预备役作为惩罚处分。山本五十六对此处分极度不满,立即派遣宇垣缠提出抗议,但最后并不能推翻该裁决。之后西田被调到闲职工作直至终战。就算在战后,西田于对此事也绝口不提,只有在死前1个月接受过唯一一次访问。

大分县竹田市广濑神社中,保存了“比叡”在第二次改装时拆下来的船桅。

主要技术数据一览

More information 技术数据, 新造时计划[161] (1914年) ...
技术数据 新造时计划[161]
(1914年)
练习战列舰时[162]
(1931年)
2次改装后
(1940年)
排水量 常备:27,500吨 基准:19,500吨 基准:32,165吨
公试:37,000吨
全长 214.6米 199.15米 222米
全阔 28.04米 31.02米
吃水 8.38米 (常备) 6.32米 9.37米
锅炉 伊号舰本式混烧锅炉36座 吕号舰本式大型2座
同小型3座
同混烧锅炉6座
吕号舰本式锅炉8座
引击 帕森斯式直结涡轮引擎4座4轴 舰本式涡轮引擎4座4轴
轴马力 64,000 16,000匹 136,000匹
速度 27.5 18节 29.7节
续航距离 8,000海里/14节 9,800海里/18节
燃料 煤:4,000吨
重油:1,000吨
重油:6,240吨
乘员 1,221人 1,222人
主炮 毘式35.6厘米联装炮4座 同3座 同4座
副炮 四十一式15.2厘米单装炮16门 同14门
高角炮 没有 八九式12.7厘米联装4座
(稍后装备)
12.7厘米联装4座
机枪 没有 40毫米联装2座
九二式7.7毫米机枪3挺
九六式25毫米联装10座
13毫米4联装2座
鱼雷 53cm水中发射管8门 没有
其他兵装 8厘米炮4门
装甲 水线203毫米
甲板19毫米
主炮天盖75毫米
同前盾250毫米
副炮廓152毫米
(水线装甲撤除) 水线203毫米
甲板19毫米※※
主炮天盖150毫米
同前盾280毫米
副炮廓152毫米
航空器 没有 水上机3架
弹射器1座
Close

※ ←与左相同(没有变更)。空白则为不明。
※※ 工程内容并没有详细资料,但与同型舰相同及新增的甲板装甲资料如下。

锅炉室64毫米、机械室83-89毫米、弹药库102-114毫米、舵取室76毫米

公试成绩

More information 时期, 排水量 ...
时期 排水量 出力 速度 实施日 实施场所 备注
竣工时 27,390吨 76,127匹 27.724节 1914年(大正3年)4月26日 馆山冲标柱间
2次改装后 36,332吨 137,970匹 29.9节 1939年(昭和14年)12月 宿毛湾外标柱间
Close

历代舰长

※资料为基于《艦長たちの軍艦史》11-14页、‘日本海军史’第9巻・第10巻的“将官履历”及‘官报’。

舾装员长

  1. 高木七太郎 大佐:1913年9月20日 - 1914年8月4日

舰长

  1. 高木七太郎 大佐:1914年8月4日 -
  2. 加藤寛治 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3. 堀辉房 大佐:1916年12月1日 -
  4. 桑岛省三 大佐:1917年12月1日 -
  5. 吉川安平 大佐:1918年12月1日 -
  6. 白根熊三 大佐:1919年12月1日 -
  7. 松村菊勇 大佐:1920年8月12日 -
  8. 匝瑳胤次 大佐:1920年11月20日 -
  9. 横地锭二 大佐:1922年11月10日 -
  10. 中岛晋 大佐:1923年12月1日 -
  11. 村濑贞次郎 大佐:1924年12月1日 -
  12. 馆明次郎 大佐:1925年6月16日 -
  13. 冈本郁男 大佐:1926年8月20日 -
  14. 大野寛 大佐:1927年12月1日 -
  15. 岛田繁太郎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16. 石井二郎 大佐:1929年11月30日 -
  17. 和田専三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18. 丹下薫二 大佐:1932年5月10日 -
  19. 前田政一 大佐:1932年12月1日 -
  20. 佐田健一 大佐:1933年2月23日 -
  21. 井上成美 大佐:1933年11月15日 -
  22. 大川内传七 大佐:1935年8月1日 -
  23. 稻垣生起 大佐:1936年4月1日 -
  24. 越智孝平 大佐:1936年12月1日 -
  25. 青柳宗重 大佐:1937年12月1日 -
  26. 平冈粂一 大佐:1938年11月15日 -
  27. 阿部孝壮 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28. 有马馨 大佐:1940年10月15日 -
  29. 西田正雄 大佐:1941年9月10日 -

邮票

Thumb
满州国来访记念邮票

如前所述,“比叡”曾改装为御召舰,因此,在1935年4月2日满州皇帝溥仪来访期间所推出的4种纪念邮票,当中2种面额为1钱5厘与6钱的邮票图案,就是航行中的“比叡”。而背景则为辽阳的白塔。

之前亦曾出现过以日本战列舰作图案的邮票,在1921年就发行过以同为御召舰的香取型战列舰(“香取”与“鹿岛”)作图案的邮票,其主题为皇太子(昭和天皇)归朝记念邮票。这种类邮票总共推出过两次,而“比叡”就是第二次。

同型舰

注释

注脚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