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汉(1878年—1942年)字子云,广东省肇庆府新兴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肇军”建立者兼指挥官,护法战争参与将领之一。[1][2]曾任广东省长,在民国七年后一系列政争与军阀内战失败,后淡出权利角逐舞台。
生平
李耀汉年幼曾短暂于私塾接受教育,年轻时因经商失败,投靠同乡李北海所集结的绿林,抢劫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广东云浮县、阳春县、新兴县一带。光绪三十年(1904),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发兵包围其根据地,迫使李北海投降归顺。投降后的李北海官职为哨官,由于职位编制兵力不大,故李北海解散大部分的土匪帮众,仅挑选极少数的亲信与勇猛部属担任其部属,李耀汉即为其中之一。后李准又决定将李北海捕杀,李耀汉接替李北海的职位成为该部队的哨官,获得正式军职官衔。此后李耀汉在广东军界逐步晋升,至辛亥革命前,他的职务为广东水师巡防营管带兼东安县守备。
辛亥革命之后,同盟会借由其师谭润黎之关系与李耀汉联系,并策动其亲革命党,李耀汉遭其师说服。后成为革命党说客,招揽驻肇庆市的巡防营统领隆世储。隆世储被说服之余,还指挥其麾下3个巡防营参与革命运动。并宣布肇庆独立,归顺广东军政府。由于隆世储后带领一部分部队参与革命党北伐,留滞于广东的部队则归入李耀汉指挥,李耀汉的巡防营趁机扩大为团级规模,并升任标统。民国元年,成为团级编制的肇庆巡防营更名为“肇军”,随后逐渐壮大。
民国二年(1913)二次革命前,李耀汉的立场为支持袁世凯,并未参与陈炯明的反袁战争,并协助龙济光的济军经由肇庆市的河运南攻广州。由于其合作态度,广州叛变弭平后北京政府委派李耀汉为肇罗阳司令(管理区域为现今肇庆市、阳春市区域),民国三年(1914)3月,就任广东肇罗阳镇守使。
获得根据地军政治权的李耀汉继续扩张肇军规模,其控制部队极盛期有10个团、30个营,约万余人。在洪宪帝制事件期间,李耀汉被中华革命党人所说服投入反袁阵营,加入护国军序列。
护国战争结束后,旧桂系入主广东省政,但李耀汉因阵营正确因此未受到影响。民国六年(1917)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鼓吹护法,得到广东省长朱庆澜响应,但旧桂系的广东督军陈炳焜与朱庆澜不协,因此陈炳焜拉拢李耀汉推倒朱庆澜。8月下旬,朱庆澜迫于压力辞职,离开广东;李耀汉因获得了旧桂系及北京政府的支持,接任广东省长[3]。9月,李耀汉被广州非常国会选任为筹饷督办。10月27日,段祺瑞政府褫夺陈炳焜广东督军职务,改命李耀汉兼署督军[4],因为强敌环伺 —— 张开儒的滇军、莫荣新的桂军、李福林的福军、陈炯明的粤军、程璧光的海军,李耀汉不敢接任。11月24日,李耀汉辞去广东省长,便匆匆返回肇庆[5]。
由于旧桂系决定加入护法军政府,使得北京政府下令龙济光发兵攻击,但龙济光部队遭到旧桂系击败。在旧桂系与北京政府未选择支持立场的李耀汉其立场随即陷入危机,在民国七年(1918)9月自请辞职。辞职返回肇庆后,旧桂系将领莫荣新借由讨伐龙济光残军的名义路过肇庆,但还突袭了肇军,肇军未能反应部队遭到重创,部队各自流离求生,肇罗阳镇守使职务也被林虎夺走。
由于旧桂系对其敌对行径,李耀汉后来决定加入陈炯明指挥的粤军,转任粤军第六军军长。但是在民国九年(1920)第一次粤桂战争陈炯明胜利后,将粤军第六军撤裁,失去部队的李耀汉转任广东省省长公署高级顾问。
由于在陈炯明麾下未获发展,李耀汉后投靠支持孙中山的旧桂系将领,桂军总司令沈鸿英麾下。民国十二年(1923),沈鸿英决定与孙中山反目,发兵进攻广州,李耀汉被任命为桂军第五军军长。但桂军在开平与孙中山、刘震寰、杨希闵联军对战战败逃回广西省,非广西籍的李耀汉率领其残存部队脱离沈鸿英指挥,并辗转返回其故乡新兴县,并以该地为中心进行武装割据。[1][2]
1943年(民国31年),李耀汉在新兴县逝世。享年66岁。[1][2]
由于李耀汉曾在广东倾权一时,其聚敛之财富让他在失势后仍有余力其故乡新兴县天堂镇朱所村建造住屋,该屋在民国十五年(1926)完工,称为李务本堂,又称省长大屋。在2015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