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在中国古代又称新文[注 1],近代有时泛指报纸,在日语及韩语汉字中则只有报纸一义[注 2]。通常指新闻机构发布的最近发生事件的消息报道。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3年2月7日) |
历史
唐代已有“新闻”一词,孙处玄言:“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注 3]唐末诗人李咸用有《冬夕喜友生至》、《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都曾提到“新闻”一词。姚福申《中国古代官报名实考》称“唐代在宣宗以后是有朝报的,至于以前是否有,尚需史料进一步证实。”
南宋赵升的《朝野类要》一书记载:“边报,系沿边州郡,列日具干事人探报平安事宜,实封申尚书省枢密院;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定义
据程栋新著《第二代新闻学》,新闻的定义分两层:
认识论新闻包括:
比如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节目或网络的形式对最新事件进行的报导。涵盖范围包括地方、全国以至全世界。新闻报导有自己特定的写作格式,记者要以第三者的身份作客观和中立的报导。
要素
新闻要素指的是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一般来说有六个:
- 人物(Who)
- 时间(When)
- 地点(Where)
- 事件(What)
- 事件发生的原因(Why)
- 事件发生的过程(How)
故有时也称“5W+1H”理论[2]。
明确了新闻要素,对于新闻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是有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有助于新闻采写和防止新闻失实;其次是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的重点,便于在导语写作中突出新闻重点;最后是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比如消息侧重“what”,通讯侧重“how”,而深度报道侧重“why”[3]。
中国最早提出“新闻六要素”说的论著是1918年徐宝璜所著的《新闻学大意》(后在1919年正式出版,并更名为《新闻学》)。书中是这样阐述的:“新闻六要素,以新闻精采及数问题之简单答案组成之……至简单答复之问题,不出如下列之六种,即何事?何地?何时?何人?为何及如何?……此六问题,非须全答。其如有无关重要者则可不必答复。至其后,并无一定之次序,因六问题比较之重要,至不一定也,有时新闻之精彩,即为此六问题中答案之一”[4]。
英文名称
新闻的英文为news,也可译为新消息、新讯。其来历有两种看法:一是取new(新的)复数,表达新东西、新讯息之意[5],二是取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的首字母,意为四方所起之事即是新闻[注 4][查证请求]。
相关影视作品
- 电影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